潮州民居房顶介绍(潮州民居的工艺特色)(1)

潮州民居房顶介绍(潮州民居的工艺特色)(2)

潮州民居房顶介绍(潮州民居的工艺特色)(3)

  轻巧通透是潮州民居的工艺特色。   所谓轻巧,一是单体体量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宏敞高大;二是外表视觉效果不及中原地区之威严,也不及江南地区之俊逸。以色彩为例,北方喜上下均重彩,金碧辉煌,花团簇锦,显得雍容华贵;江南喜用素色和黑色,颜色清纯,与水乡环境协调。而潮州民居的色调偏灰浊,着重于屋脊、梁架、墙头、檐下等重点部位加强装饰,而这些装饰构件往往同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有关。潮州民居通常是灰麻石或灰面勒脚,贝灰墙面,灰瓦屋面,唯有屋脊和山墙、大门口才饰以较为鲜艳悦目的灰塑、嵌瓷、彩画、木雕、石雕,在屋檐与屋面交界处常施以黑色边线,画上彩色(有的黑色)卷草、悬鱼、夔纹,使轮廓醒目。在强烈的日光下,丰富了立面的变化,表现出传统建筑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所谓通透,是指建筑从整体上注意透风,既有利于建筑材料上去潮防朽、延长寿命,更着眼在潮州长夏无冬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居住活动舒适凉快。为使空气流通,采用前低后高,巷里对直以兜风入室,此所谓“露白”,加强了室内的穿堂风和足够的日照。在民居向大型化组合发展的情况下,横纵之间以火巷、屏风、隔扇等相隔,既通风、又防火、便交通,达到形式上的分隔。就是照壁、砌砖窗花、厅堂、门口采用的门罩、拦干门、闪门、博古等空间分隔构件,都以不同材料做成通雕,以利空气对流,达到分而不隔。   潮州民居重视装饰,明清以后潮州民居建筑进入了成熟时期,建筑装饰手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其一是实用与艺术和谐结合,在关系到建筑结构、特别是屋面上最显眼部位,如屋脊、墙头、不同墙面的转角处、细部收口等部位,通过装饰手法使之不至于单调,而且更加坚固。潮州乃多雨地区,对于屋面结合部的屋脊防漏要求很高,屋脊做得较大,在最为突出的屋脊饰以灰塑、嵌瓷、彩画,不怕日曝雨晒,历久如新。在大面积的外墙面墙上嵌以石雕,墙头饰以彩画,避免了单调的直角,丰富了立面。大中型祠堂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结合结构,多数采用彻上露明造以求建筑空间敞大,同时在梁架、照壁、额坊、柱头斗横、雀替等部位精雕细琢,使这些举目可见的部位给人以美的感受。为了防潮、防洪和防白蚁,潮州民居一般采用石构柱础,而且比北方明显更高,因而将柱础雕刻成复杂的几何形状,造型饰样几乎逾百种。室内一般追求良好的采光、通风,采用精致的通雕屏风、隔扇。同时,潮州民居十分注重门面装饰,集中对石柱、屋脊、外墙门框、匾额楹联、檐头、抱鼓石、石狮乃至门前之亭子、旗杆等均予以精美的装饰,使建筑物门前徒增华贵之感。   其二是装饰题材广泛,潮州民居的装饰题材几乎囊括传统的民间题材,如历史故事、神话、戏剧题材、吉祥图案、虫鱼鸟兽、亭台山水、以至名人名家诗书画,同时善于表现地方特色,如潮州八景、岭南佳果等地方题材,晚期尚出现了一些西方花纹图案。   其三,装饰工艺丰富多彩,博采众长以为我用,最突出的是石雕、木雕、灰塑、嵌瓷、琉璃、彩画等工艺。   其四,精益求精的营造思想,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和装饰内容使潮州艺人大显身手,注入了竞争机制,使明末以后的潮州民居装饰日显细腻繁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