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夫人游春园有多大(虢国夫人游春图)(1)

《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幅画太有名了,即便您认不出那第一个奇形怪状的字,但也一定见过它!在课本上,在画册上,在做成文创产品的包包上,在某个竖着的景区的巨型广告牌上。

《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是这么一幅画。画不简单,人更不简单,不信咱们就看看。

虢国夫人何方神圣?

武王伐纣以后分封天下,把自己的两个叔叔,一个封在东虢,今天的河南荥阳一带;一个封在西虢,今天的陕西宝鸡一带。

叫“虢国夫人”,其实就是跟那俩小国借了个名字,别的八竿子打不着,不是真让她去荥阳或者宝鸡上班,而是重在后面“国夫人”三个字所体现的政治待遇上。

什么待遇呢?举三个例子您就知道厉害了。

第一,出入皇帝居住的内宫非常方便,大清早骑着马就进来了,不管皇上起床没起床。

第二,每年公家发的“脂粉之资”(相当于化妆费)有1000贯

1000 贯是多少?根据当时大米的价格换算,大概相当于今天的 100 万元人民币。请注意,那年月可没什么微整形、玻尿酸之类的,这 100 万实打实就是涂脂抹粉的钱。

第三,豪宅。有多豪呢?站在长安城的最高处俯瞰,除了皇帝家,首都最好的地段、最阔的宅子一定是人家的。

据记载,前朝的老宰相、曾经大唐政坛的一代风云人物韦嗣立去世,留下一所好宅院,被这虢国夫人相中。一天,老宰相的家人正在睡午觉,突然看到门口停了一乘豪华的步辇,一位身穿黄罗衫的贵妇人从上面走下来,从从容容地步入庭院,身边还围着几十个侍女丫鬟,有说有笑。仔细一瞅,认得,这不是虢国夫人吗?她怎么跑这儿来了?韦家人不敢怠慢,赶紧迎出来。只见这位俊俏的少妇左看看右看看,少许,轻启朱唇问道 :“这宅子……卖多少钱呐?”韦家人听了吓一大跳,赶紧回话 :“哎哟喂,夫人有所不知,这宅子乃是我家先人传下来的,从没想过卖呀。”结果话音未落,几百个工人潮水般地涌进来,拆墙的拆墙、掀瓦的掀瓦,已经开始结构改造了。

听到这儿,恐怕有人要问 :这虢国夫人何方神圣?她凭什么?

说来很简单,她是当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的姐姐。而且跟妹妹一样国色天香,更兼有胜过妹妹的一股子风流狐媚劲儿。所以对于步入晚年、耽于享乐的唐玄宗李隆基来说,故事可想而知。

谁才是真正的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游春园有多大(虢国夫人游春图)(2)

局部截取图

一个头戴乌纱帽,身穿青色窄袖圆领衫的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一马当先。打扮当然是男装了,不过仔细看,马鞍和障泥可是红色的,还绣有一对儿鸳鸯。本人也生得眉清目秀,鬓角线条和乌纱下露出的美人尖,都暗示她的女子身份

往后看,是错开行进的两骑。稍稍靠前的是位妙龄少女。乌黑的头发左右分开,垂下两个长长的发髻,一袭胭脂红的窄袖衫非常惹眼,再配上漂亮的马鞍和障泥,令人想起歌德的诗句:“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

虢国夫人游春园有多大(虢国夫人游春图)(3)

局部截取图

再稍后一些的,色彩上恰成对比。一匹通体黝黑的大马,只在马的面部和四蹄处用白粉提亮,分外精神。骑在马背上的,应该也是一位男装出行的女官

经过这段疏朗的构图做引导,整幅画的主体部分终于出现了。

虢国夫人游春园有多大(虢国夫人游春图)(4)

局部截取图

五匹马,六个人,簇拥在一块儿。前排并辔而行的两位贵妇,体态雍容,一般被认为是全画的中心。两个人都梳着在咱们今天看来比较奇怪的发型,歪在一边垂下来,这叫“坠马髻”,汉朝的时候就有,据说是模拟美人坠马的一瞬间,发髻松垂的样子。

俩人骑的都是浅黄色的骏马,不过服装颜色刚好相反,一位青衣红裙,一位红衣青裙。姿态也有区别,近处这位双手扶着缰绳、目光平视;另一位则在马上侧身,望向后方,并且下意识地收紧马缰,拽得马头也跟着转过来。

顺着她的目光,我们的眼睛自然也看向最后一排。最后居中这匹马,驼着两个人。年长的一手持缰,一手护着肥嘟嘟的小女孩儿,两旁各有侍从。许多人乍一看,还以为她就是虢国夫人呢。

其实不然,首先年龄偏大了,其次神情也拘谨,注意力全放在小女孩儿身上,应该是一位保姆。

那么问题来了,虢国夫人在哪儿?谁才是真正的虢国夫人呢?

比如傅抱石先生就模棱两可地认为,画幅中段,“那第四、第五两骑之一应是虢国夫人”。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着男装、一马当先的那位才是。因为唐朝,马是分等级、分规格的,最高等级、最高规格的马,只有皇家才能用。那是什么马?是把鬃毛修剪成像城墙垛子那样分瓣的“三花马”。画里这样的马只有两匹,保姆带孩子骑一匹,金枝玉叶嘛,可以理解;当先这位也骑着一匹,要说身份不是最尊贵的,就不可理解了。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考证,也就聚焦在那么几个人身上,可要必然地、排他性地指向唯一,话还真不好这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