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杠”一词在汉语中的解释是;二人抬一中间系有重物的木杠,另一解释为二人之间互相斗嘴,或取乐或谩骂。

在东北,抬杠一词通常讲二人之间互相斗嘴调侃,互相吹牛,争大辈儿,互相说歪理,没有理也要争理,水平高的可以不吐一个脏字,却会损你入木三分。举一例子;邻居二人无意中争谁能活的年龄长,邻居甲张口就问邻居乙“你说你能活多大岁数吧?”谁能活多大岁数这是个敏感话题,谁也不敢说自己能活多久,邻居甲一看这回可好能抓住对方的要害了,又接着追问了一句,邻居乙眼珠一转,有词了,说“我就能活你爹那么大的岁数!”。

“抬杠”其实也是一种农具,或者是一种耕作方式。

抬杠是在两头牛的肩颈处架一木杠,用绳或木夹固定,后面用长木杆连接木犁翻土耕作。在我年轻时的生产队就有。通常牛拉犁是用“牛样子”带牛套连接木犁,在趟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时,为了避免“牛套”“耍杆”等“刮折”庄稼,会用抬杠来趟“三遍地”,因为抬杠较高,在“磨地头”时不容易刮坏庄稼。生产队解体之后,这种抬杠也消失了。

其实抬杠的运用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被广泛运用了;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1)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汉武帝时,为了进一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搜粟都尉赵过下令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三老、力田以及乡里有经验的老农到京城来学习代田法和“二牛抬杠”犁等新式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班。这部分的场景陈列了“二牛抬杠犁”和“耧车”等当时的新式农具。二牛抬杠犁耕作时一人在前牵二牛,一人坐于“杠”上,脚踏辕犁,控制犁铧入土深浅;一人在后扶持犁把。这种直辕犁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2)

犁耕方式之一。《汉书·食货志》有用二牛三人进行“耦犁”耕作的记载。敦煌千佛洞北魏时期的洞窟中,绘有二牛抬杠犁耕的壁画。《蛮书》载有唐代云南地区二牛抬扛的情景:“每耕田用三尺犁,格长丈余,两牛相去七八尺,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一佃人秉耒。”据考证,格,即架于二牛颈上的横木。西北、华北各省的汉族农民曾普遍采用过这种犁耕方式。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3)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4)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5)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6)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7)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8)

汉代石刻上就有二牛抬杠耕作的场面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9)

现在的牛犁和牛车都是用“牛样子”牛套,它方便灵活,因为二牛抬杠必须两头牛一起活动,牛的形体步伐需要搭配同步合适,而且使用牛套可以不限制牛的头数。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10)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11)

这种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在全国各地都有,包括许多少数民族都在运用。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12)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13)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14)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15)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历史文明正在远离我们,为了不使这些历史文化过快地被年轻人遗忘,我们这些曾经的过来人,就要做一些承前启后的工作,将知道的经历过的写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这也算是一份责任吧。

抬杠比啥都厉害(话说抬杠)(16)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