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受其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天上是有神仙存在的,人在做,天在看。因此,多数的家中都供奉有传说中的神像。俗话说“八月初三敬灶仙,全家不愁吃和穿”,人们为什么八月初三敬灶仙呢?为何这样说?不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这个神仙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八月初三灶神生日(八月初三敬灶仙)(1)

“灶王爷”在人们的心中就是一个主管家庭生活的一个神仙,是家庭的守护神,而且还能防止鬼怪妖邪入侵,掌管着一家的吉凶祸福。因此,人们为了求个心安理得,便会在厨房供奉“灶王爷”的画像,以求五谷丰登,全家平安。“灶王爷”的神像上面多为“一家之主”,两边配“上天言好事”“全家保平安”的对联。

根据道教典籍《玉匣记》记载,八月初三是灶王爷的生日。一些地区尤其是北方都会在这天在“灶王爷”画像前摆上供品,举行祭祀仪式。在《清嘉录》中说“八月初三日,为灶君生日,家户具香蜡素馐,以祀天王堂及福济观之灶君殿。进香者络绎终日”。可见以前的人们对这一节日都是相当重视的。

有关灶神的说法,诸书记载各有不同,性别也不同,长相也不同。有人认为是女的,比如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就是说灶神为女神。也‬有人‬认为是男‬的,‬比如清代的《敬灶全书》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就是说灶神为男神。属男神。

因人们对于佛、道、儒的认识不同,又加之各地有各地的说法,所以,流传下的版本就各不相同。

八月初三灶神生日(八月初三敬灶仙)(2)

在咱们这一带有个这样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张生的人,娶了个妻子叫丁香,丁香聪明贤慧,勤劳能干,只是成婚几年没生个一儿半女。受封建礼仪的影响,人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张生虽然生活过得很富俗,为了这,张生觉得心里凉冰冰的,很不是个滋味儿。

常言道:“钱是祸的根苗”。自从家里有了钱,这张生,也和从前不一样了,吃喝嫖赌为所欲为,随着思想享乐的欲望,就想着换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也就对吃苦耐劳的媳妇越看越不顺眼,成天地虐待丁香,不久便把丁香赶出了家门。

依仗自己的家业又娶了个年轻漂亮的媳妇,哪知道这媳妇和他一样,也是个好吃懒做的主,没多长时间就把若大的家业给败了个精光。

张生这时想起了贤慧、善良的丁香,又悔又恨,呼天号地大哭一场,眼睛都几乎哭瞎,为了活命,只好沿街乞讨苦渡时光。

丁香只从离开家门,在外以纺线织布为生,时间不久,以勤劳的双手又盖了房子,而且把个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这一日她做好面条正要吃,忽听外面传来讨饭的叫喊声。

远听象丈夫的声音,近听更象丈夫的声音,急忙跑到外面一看,果不其然,只见张生双目失明,穿得破破烂烂,走路踉踉跄跄,手持打狗棍,正摸索着沿街乞讨。善良的丁香女见他落到这般光景,不由心中一阵酸楚,把过去的怨恨全忘了。她不言不语走上前去,拉着张生的打狗棍,把他领进家,盛上一碗面条,拔下头上的金簪插在碗里,递给他说:快趁热吃吧!

八月初三灶神生日(八月初三敬灶仙)(3)

张生双手捧着香喷喷的面条,长叹道:自从休了丁香,从没吃过这么好的面条!丁香问:“你吃的谁的面条?”张生只顾狼吞虎咽,没顾得上答话。忽然,他“哎哟”一声,从嘴里吐出一支金簪说:“这块鸡骨头,把我好硌!”说着,“当”一声把金簪扔到地上。丁香女摇摇头:“唉!真是生就的穷骨头。我给你插上一支金簪,你倒当成了鸡骨头!”

张生听了这话一愣怔,急忙问:你,你是谁?“我,我就是被你休出门的丁香啊……”,丁香呜呜地哭着,再也说不下去了。

张生听着丁香揪心的哭声,越想越羞愧,觉着无地自容,悲怆地喊道:“我好糊涂啊!”猛地站起来,一头撞到灶台沿上,立时气绝身亡了。

丁香见张生已死,就悲悲切切地把他安葬了。感觉自己的丈夫还是心存自己的,为了纪念他,就找人画了一张张生的画象,挂在锅灶边。有人问他:“这是谁?”丁香说:“这是当家的”。

后来,人们为了记取这一惨痛教训,都学着丁香,把张生的画像挂在锅灶旁边,称他是当家的,并在画像上方贴一横匾,写着“一家之主”。时间长了,就把他叫成“灶王爷”了。因为传说中的张生死这天是腊月二十三,人们也就有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王”习俗。

也‬有‬传说“‬灶‬王‬”‬是‬天‬上的神仙‬,‬是玉皇大帝册封的,是安排在人们家中管理家庭生活的“神”,全名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又 “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灶王爷”等。也就是厨房之神。

八月初三灶神生日(八月初三敬灶仙)(4)

总之,不管怎么说,“灶王爷”这个神仙已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俗信,而且也已信其农历的八月初三就是它的生日,所以,就在这天祭敬“灶神”,因此,也就流传下了“八月初三敬灶仙,全家不愁吃和穿”,这句俗语。祭祀只是一个象征意义,这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只要勤俭节约粮食,脚踏实地的去工作,就能迎来五谷丰登的幸福生活,全家也就不愁吃和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