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1)

文丨听雪说影

她靠在四面透风的破窗子旁,一脸的悲戚与忧伤,清瘦的面孔写满了憔悴,两只空洞的眼睛,无神地望向窗外,突然,她转过了头,对着身后的男人张了张嘴,话已经到了嘴边,却又被她给咽了回去。

因为,她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这个男人是她的丈夫,也是她一生最爱的人,他们相濡以沫一起度过了很多年,可如今,他却把她放在了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2)

她知道他的不易,可谁又来体谅她的难处呢?她是一个有些文化的女人,从小就有一颗不服输的心,那时候家里很穷,可还是紧衣缩食地让她认了一些字,她长大了,家里人给她介绍了一门很好的婚事。

男人是一名军人,在外面打仗很少回来,从旁人的嘴里,她知道这个男人很好,他不仅是个孝子,他还是一名英雄,英雄一般站在高高的云端,俯视着众生,所以,她喜欢英雄,虽然他们没有过多的接触,他们还是顺利地定了亲。

不久,男人转了业,他给家里寄了封信,信上说现在自己已经转业了,关于未来,目前有三种选择,一是留在武汉,二是回到陕西汉中,三是服从国家的安排,三种选择老人们都倾向于第二种,毕竟谁都希望亲人能守在自己的身边。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3)

她也希望男人能回到家乡,这样她就不会远离父母与公婆,四位老人年龄一天比一天大了,可男人却给家里人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目前国家还很困难,有很多的地方需要自己,自己不能光想着小家而不顾国家。

还能说什么呢?她什么也没有说,男人最后在信里说,如果她愿意跟着他,一起走南闯北的话,就去部队里找他,女人犹豫了一下,她看着自己那两鬓有些斑白的父母有些舍不得,未来的公婆来征求她的意见,在沉默了许久后,最后,她还是点了点头。

于是,她拿着那件不大的包袱来找他了,他看到她的那一刻笑了,他笑得像个孩子,她也笑了,不过在她的笑容里更多的是羞涩,从此以后,她与这个男人就紧紧地捆在了一起,这一捆就是一辈子。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4)

一张红色的证书将两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天涯海角夫唱妇随,人生短短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有时候她想,她这一生幸福吗?她不知道,她只知道这个男人就是她的一切,她幸福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人觉得幸福吗?

一句承诺,她心甘情愿地付出了一生

她叫孙玉兰,是张富清的妻子,而张富清,他这一生真可以用平凡的伟大来形容,幼年的他家境贫寒,一家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的苦让张富清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一个富强的国,就没有一个幸福的家,所以,他从小就立下了要让祖国富强昌盛的决心。

为了早日实现他的理想他去了部队,在那里,他作战勇敢而且不怕吃苦,每次的战斗一旦打起,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专挑那最难最险的任务来完成,他带领着自己的突击队,不顾个人安危,他们炸掉了敌人一个又一个的碉堡。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5)

敌人的碉堡倒在他的面前,而他也多次负伤,死神好几次都与他擦身而过,他的头皮被子弹削掉了一大块,而他的右耳被炸得几乎聋了,而他的几颗牙齿也被炮弹给震掉了,他的英勇为他赢来了很多的荣誉。

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并且,他还获得了彭德怀元帅亲笔签授的“报功书”,可这样无上的荣誉,他却从来都没有对任何人提起,他把那些荣誉证书像宝贝一样给藏了起来,他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儿女更不知晓。

这样一个传奇的战斗英雄转业后,他对上级说他想去最艰苦的地方,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上级考虑到他父母年龄大了,而他也离开家的时候太久了,有意想把他分回到故乡,可他却向领导急了眼。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6)

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国家现在还不富裕,国家需要他,群众更是需要他,而自己又正值壮年,就应该去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领导没有办法就从了他,他自己找了一个最偏远最贫穷的县城,拿起包袱就与妻子孙玉兰出发了,县城很远位于湖北最偏远的西北部,那里有无数的崇山峻岭道路崎岖难行,那里不光穷而且没有用水与生活用电,而县里给他们提供的住所,那更是连个完整的屋顶都没有。

那个“家”几乎不能被称为家,因为它四处透着风,一下雨那里就是名副其实的水帘洞,这个寒酸的住所,它离他们的家乡有二千多公里,可乐观的张富清与孙玉兰,却把这个不像家的家,过成了令人羡慕的神仙住所。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7)

“来凤县”,这个县城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孙玉兰看着眼前那绿色的青山,她有些喜欢这里了,这里虽然穷、闭塞,可她却能与最亲爱的人在一起,苦她不怕,因为她本来就不是一个矫情的人,在家里她就以勤劳而远近闻名,现在能与丈夫在一起,什么苦她都不怕。

从此以后,她把苦日子当成是一种对生活的对抗,虽然寒舍简陋,虽然缺衣少穿,虽然不足以果腹,虽然丈夫经常地不在家,可她却是一个很思想豁达的人,她有自己的事情在做,而且后面他们又有了几个可爱的儿女。

儿女们都很懂事,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他们用自己小小的双手,尽所能地为家里分忧,孙玉兰很欣慰,丈夫虽然不常回来,可他却很疼惜她,他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她与孩子。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8)

她知道他有着自己的理想,她也知道他是一个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的人,跟了他那么多年,她懂他,虽然在平日里,她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很苦,可她却从来都没有去埋怨他,因为她知道其实他更苦。

在来凤县,他们已经搬了很多次家了,一次比一次苦,他总是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他的黑瘦与辛苦,她都看在眼里,所以,她尽自己所能地减少他的负担,孩子基本上不用他操心,她一个人扛起了这个家的全部。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9)

什么是夫妻?包容与付出

在张富清正忙着给乡亲们修水渠的时候,老家发来了急电,电文只有几个字“母病危,速归。”接到电报,张富清没有说话,他低着头,此刻他的心里,又是着急又是痛苦,母亲她操劳了一辈子,到头来却没有享过自己一天的福。

现在她病倒了,一定是想念自己积劳成疾,作为儿子他要回去,他一定要回去,不能尽孝于床前,他想送母亲最后一程,可是,眼下的工期正在吃紧,水渠不光连着他一个人,它更是与数百上千的老百姓联系在一起。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10)

没有水就没有未来,没有水就没有希望,他来这里是干什么的?他要把希望带给这里,他要把幸福带给这里,所以,在现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他能走吗?他一走,这二十多天的工期还能完成吗?

那一刻他流泪了,他在心里说着:“娘啊,原谅儿子的不孝了,自古忠孝不能全!”他狠下心来回到家里,到家后他对妻子说:“家里还有多少钱,赶紧给家里寄回去。”孙玉兰说:“家里只有五十块了,这是现在的全部。”

他说那不够,我再出去借些,终于他凑齐了二百元的钱,可还没等到他寄出,就又收到了母亲病故的消息,那一夜,他默默地拿起一把榔头,在水渠那里砸了一晚上的石头,一夜之间,他的头上生出了许多的白发,他像老了十岁。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11)

母亲不在了,他的工作还要继续,天灾人祸国家越来越不容易了,一纸文件发了下来,国家要求一些吃商品粮的人员能主动地退下来,让他们把自己的粮食与钱财给国家省下来,张富清正好负责着这项最艰难的工作。

工作是什么?它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退下来就意味着没有了收入与保障,现在连饭都吃不饱了,如果再退下来一个,那么家该怎么办?孩子们该怎么办?所以,此项工作根本推行不下去,人人都有难处,人人都不容易,张富清想到了孙玉兰,自己的妻子。

这么多年来,他自己在外面一直的忙,而妻子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里的大大小小,她的工作是在供销社里当售货员与出纳,工作这些年来,她一直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从来没有出过一点的差错,可现在他却想让她主动地退下来。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12)

他不知道该怎么开这个口,可难开口也要开啊,这样的事情只有从自己人身上下手了,自己人不冲到前方,怎么能要求大家都响应呢?

想好后,他找到了孙玉兰,他对她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孙玉兰很伤心,这些年来,她一直支持着张富清,从来没有拖过他一天的后腿,苦她可以忍,痛她也可以认,可现在却叫她放弃自己心爱的工作,她真舍不得。

况且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它是他们一家老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二个大人四个孩子,他们现在已经在节衣缩食了,可连温饱他们都保证不了,如果自己再退下来,那么这个家该怎么过呢?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13)

她不能想象,于是,她对丈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不愿意,张富清清楚自己的妻子孙玉兰,他知道她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最后,她一定会体谅自己难处的,果然,孙玉兰再坚持了几天后,为了丈夫她去办理了离职的手续。

没有了那份工资的支撑,孙玉兰只有去打零工来贴补家用,而长期超负荷的劳作,让她的身体出了状况,她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不过,幸好孩子们都懂事,大的女儿带着小的弟妹,他们帮着妈妈一起撑起了那个不容易的家。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14)

家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定位不一样,可我认为,家是心里那永远也不熄灭的灯;家,是梦里那座燃着炊烟的木屋;家,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港湾……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它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几十年以后,张富清与孙玉兰都老了,他们白发苍苍满脸的皱纹,可他们依然如初见时那么的恩爱,因为,一个美满的家庭,它是沙漠中的甘泉,涌出的只有宁谧和安慰,它能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说真得,我很羡慕这样的爱情,虽然平淡却幸福安宁!

张富清活到了几岁(比起英雄张富清)(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