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7日讯(记者李玉莹)近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撰文讲述统编语文教科书如何选文时揭秘:因为教材审查专家持续反对,《狐狸养鸡》才没选入教材。

2016年下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科书在浙江、江西、陕西等地的一些学校试教试用。其中,试用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由《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一)》和《狐狸养鸡(二)》等四篇与狐狸相关的寓言故事组成。

小学生为什么要读水浒(语文教科书如何选课文)(1)

《狐狸养鸡(一)》课文截图。

《狐狸养鸡》是《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儿童文学评论家徐德霞的作品,讲述了狡猾的狐狸和小鸡日夜相处产生了感情,不忍心吃掉它们,最后反而主动离开了这些小鸡。

不同历史时期选入语文教材中的狐狸形象基本上都是负面的,狐狸成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狡猾、骗人”的代名词。有小学教师直言,《狐狸养鸡》一文中的狐狸形象在以往的教材是没有出现过的。《狐狸养鸡》中狐狸形象可以说是“天使魔鬼同住,善恶集于一身”。

有家长表示,童话可以有脱离现实的虚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受众的特殊性,如果孩子太小,无法区分真实与虚构,就会对现实产生错误的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舒辉波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狐狸养鸡》所表达的内容是反常识的。

小学生为什么要读水浒(语文教科书如何选课文)(2)

陈先云发表的论文截图。

《狐狸养鸡》最终并没有出现在教材中。今年9月,陈先云在《小学语文》杂志上发表了《把好统编语文教科书选文的质量关》的论文,文中讲述了《狐狸养鸡》从教材中被替换掉的详情。

11月15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以《统编语文教科书如何选文?主编陈先云为你揭秘!》为题,转发了陈先云的这篇文章。陈先云的另一个身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审、研究员。

教材的出版是一个边编写边试教边完善的过程。陈先云介绍,2016年7月,首次送审《狐狸养鸡》一文时就有审查专家提出质疑,认为鸡是狐狸喜欢的食物,课文与狐狸的生物习性不符,也与狐狸的传统文化内涵不符。

“教科书经过试教后再次送审,并提交了试教试用报告。在编审会商会上,仍然有专家对这篇文章的价值导向提出质疑。”陈先云介绍,后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狐狸养鸡》一文对狐狸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这一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专家意见的正确性”,陈先云说,这也深化了编者对选文的思考:教科书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选文表达的主旨不能违背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不能产生价值观念上的冲突。最终,《狐狸养鸡》一文被从教材中替换掉。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