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肖洋 徐湘东

10月27日,凉山州布拖县,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在自己的银饰店里,摆弄着自己打造的银饰。其中,最贵重的当属墙上的胸牌。打造成型的胸牌,一般12—13斤,要十万元以上才能买到。他说,彝家姑娘也只有在重大的日子才会佩戴胸牌,这是一份属于彝家的隆重。如今,他将这门手艺传给天南海北来学的人,希望这份技艺能让更多人致富奔康。

凉山彝族银饰非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1)

勒古沙日和他制作的胸牌

布拖县位于凉山州的东南部,有“彝族银饰之乡”的美誉,而布拖的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在2008年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拖彝族银饰涵盖范围非常广,不仅有配饰,如耳环、介质、纽扣、斗笠、胸牌,还包括酒具、餐具等。主要采用阴刻、镂空雕刻、吊缀等手法打造,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勒古沙日12岁开始随父亲学习银饰制作,因为极具天赋,半年之后就具备了独立制作的能力。1981年开始,他便以制作银饰为生。他说,在彝家使用银饰极具仪式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隆重。所以,在打造银饰的过程中,他总精益求精。

凉山彝族银饰非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2)

彝族银饰

他打造的银饰,在外人眼里已十分精美,但在他眼里,他打造的每一件东西都离自己理想中的样子,相差不少。所以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现在,虽说他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他仍说,自己的作品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传统的观念里,这些技艺传男不传女,且不传外人,但他不这么认为。他不仅把这门技艺传授给身边的亲戚朋友,而且,他还把这个技艺传给外省慕名而来学习的人,不论天南海北。十多天前,就有一个人专程从广州过来学手艺,这个人也是他所有学生中最远的一个。

凉山彝族银饰非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3)

银制餐具

他说,银饰的打磨成型,要经过熔化、敲打、雕刻、安装、清洗等工序,环环相扣,一道工序都不能少。而银饰里,胸牌很具代表性。一套胸牌,装饰品多达几百个,得花1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姑娘们在重大日子里才会穿上,这是一份属于彝家的隆重。他把这项技艺传给身边人,希望他们能掌握一门技术,开个门店,致富奔康。传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希望他们将彝族银饰传得更远,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份有着彝家特色的幸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