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庶进曹营

"三国"谋士除了有才之外,大都有"事母至孝"之德。但有人认为,徐庶投身曹营实际是忠在前而孝在后。

第一,徐庶去曹营的主要目的是在帮助刘备,他在忠孝不能搜狗微信两全时选择了忠。后来在赤壁之战中,他为了防马腾就发挥了很大的内应作用。

徐庶进曹营真的不发一言吗(浅谈徐庶进曹营)(1)

第二,按理说,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已是仁至义尽了,但他还是特地放下母亲的事,亲自去草庐请一趟。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庶羞惭而退。"徐庶为什么要去自讨没趣?孔明为什么要说自己是替罪羊?因为徐庶虽然打了胜仗,但并没有伤到曹操的筋骨,反而将事情闹大了,他不知该如何收场,所以只好交出手中的接力棒,请能力更强的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很清楚他的来意,所以并不同情这位孝子,反而埋怨他不该将烂摊子抛给自己。

徐庶进曹营真的不发一言吗(浅谈徐庶进曹营)(2)

可以见得,这中间并非徐庶单方面无私举荐了孔明,孔明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挽救了徐庶。假如徐庶离开,刘备就遭受惨败,他的前功还有什么意义?另外,我们也不能单方面责备程昱不该向徐庶使阴谋,当徐庶决定将计就计、借机半引退之时,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这是程昱给徐庶送了一个很舒服的台阶。其间徐母虽死,却成全了儿子的"克格勃"事业,成全了自己的英名。

徐庶进曹营真的不发一言吗(浅谈徐庶进曹营)(3)

第三,徐庶到了曹营之后,实际上有大把出逃的机会,曹操甚至派他游说过刘备。但徐庶并没有接受刘备的挽留,一方面他是不想与诸葛亮竞争,认为在曹方也同样可以反向帮助刘备;另一方面,他替刘备考虑,认为应从曹操手中反夺荆州才合道义。而最后反夺荆州则是徐庶自己完不成,要请诸葛亮解决的难题。经过这一穿插跑动,徐庶就与程昱完成了围绕刘表的"二过一",程昱在队友扯出空当之后随即操刀射门。他一人连续包办了刘协和刘表,所以又是"一打二"。

由此可知,徐庶辞别刘备的真实用意是要从进攻型谋士换位成内应型谋士,促使他换位的原因则是能力到了极限,加之本性孝义,对自己主子的主子刘表又下不去手,所以只好给程昱"放水",同时请诸葛亮做"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