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刚执笔 衡水凌烟阁 2月19日

收录于话题#衡水市文史资料(第四辑)10个内容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1)

河北衡水中学位于衡水市滏阳河东区、南门口街的南端、东傍京大公路。现有24个教学班,其中18个高中班,6个初中班。整个学校绿树掩映,环境幽雅,交通方便。校园占地140亩,学校建筑面积为27000平方米。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2)

河北衡水中学创建于1951年,当初定名为衡水县初级中学,校长由当时的衡水县县长张泽民兼任。1955年,衡水县初级中学发展到六轨制规模,杨铁民任校长,刘景章任副校长。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3)

1956年,是衡水县初级中学学校规模大扩展的一年,学校开始设立高中部,面向全专区和兄弟省临近衡水县的广大地区招生,首次招得高中生二百人,初级中学发展成了完全中学,校名由此而改为河北衡水中学。由李不奴任校长,杨铁民任副校长,数学教师石秀林兼任党支部书记,陈虞堂任教导主任。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4)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5)

1958年,河北衡水中学被河北省教育厅定为全省90所重点中学之一,面向全专区招生。财政、人事由省教育厅和专区直接管理,河北衡水中学进入迅速发展提高的五年。1958年,李真调河北衡水中学任党支部书记,王墨一任教导处副主任。这一时期,先后调入衡水中学任教的栾宜民、李业文等人,在教学工作中逐渐崭露头角,栾宜民担任了语文学科教研组长,李业文担任了理化学科教研组长,高进义担任了政治、史、地学科教研组长,范桂凤担任了外语学科教研组长,张希凡担任了音、体、美学科教研组长。1959年,河北衡水中学第一届高中生毕业,除生病和因故不能参加高考的个别学生,几乎全部升入了高等院校。1960年,河北教育厅确定河北衡水中学为“小宝塔”中学,即重点中学中的重点。李昆山调任河北衡水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仍为李不奴,副校长杨铁民,张宗恕,王墨一开始任教导主任。1961年张鸿喜调入任党支部副书记,杨铁民,王济众任副校长。1962年,参加高考的四个高中毕业班,98%的学生升入大学,其中升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就有100名,高考成绩在全专区名列第一.河北省教育厅当年确定河北衡求中学为全省十所重点中学之一。也是在这一年,衡水师范下马,衡水师范的27名教师,干部并入了河北衡水中学。其中包括张鹏飞。孟繁霄,李俊儒、曹振刚、张松山、周传易、韩寿山,郝进才,刘庆琪、彭维洲等人。张鹏飞开始任党支部书记。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6)

1962年暑假,衡水地区专署搬进河北衡水中学,学校迁往衡水县城西疙瘩头村原衡水师范旧址。1963年一场特大洪水,整个衡水一片汪洋,迁到疙瘩头不久的衡水中学校舍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全校师生齐动手抢救和翻修校舍,很快恢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1964年,衡水地区专署新建办公大楼建成,专署迁出,河北衡水中学又由城西疙瘩头村搬回原址,但校舍经过洪水浸泡后,已遭到严重损坏,教学条件不如以前了。尽管如此,由于学校师资队伍不断的充实加强,由于教学管理和学校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学校工作和1963年的高考成绩,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无愧于省重点中学的称号,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7)

1964年,“四清运动”波及到衡水中学。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四清”工作队要求教职工人人检查,学校干部个个过关,搞乱了教职工队伍的思想,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一年,高考升学率下跌到50%左右。“四清运动”之后,张鹏飞任党支部书记,李不奴任校长,孟繁霄任副校长,郝庆周任教导主任,江宝才任教导处副主任。刘立军任政治处主任,曹振刚任团委书记,刘庆琪、彭维洲任总务处主任。新组成的领导班子与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学校形势逐步好转,到1966年,河北衡水中学的教学工作及各项工作,又有了新的起色。但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打乱了衡水中学的一切。学校所有领导干部全部被造反派夺权,全校80余名任课教师,全部遭到大字报、大批判的围攻,其中60余名被戴上高帽、剪了头发批斗,50余名被关进“牛棚',作为“牛鬼蛇神”非法关押、游斗、毒打,其中副校长孟繁霄,工会主席韩寿山、美术教师周传易等人,遭到了极为残酷的人身迫害。遭到政治诬陷和无限上纲批斗的人则更多,一直乱到1968年,全部学生离校,大部分骨干教师被遣散。其中60余名教师被安排到全县十一个公社的中小学里去教书.有的还被安排去作农工、杂务,不准教书。其中可查的如郝庆周、栾宜民、陈连彬被安到赵圈公社;姚海溥、王金来、田文惠等被安在城关公社,刘立军被安在李开公社;李业文被安到任坑公社,王效甫被安到邓庄公社,张松山、芦世英被安到河沿公社,封期靖被安到南谢漳公社,王洪印、陈彦华被安到花园公社,周敬礼、杨启先被安到郎子桥公社.....留在学校的总共不足30人,从此,河北衡水中学停办。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8)

至自1968年起,先后有17个企事业单位抓机会进占了衡水中学的校舍,学校的大部分教室、宿舍成了库房和各自为界的工厂。原衡中留下来的20几名教职工,不甘空守,利用还未被占去的教室,顺应当时形势,两年中办了几次为社会生产直接服务的短期培训班,例如电机维修班、会计班、林业培训班等,以此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技之长。当时在学校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是孟繁霄、曹振刚。

1971年,当时的衡水县革委批示,在原衡水中学校址建立“衡水县五七技校”。学校分培训班部和中学班部。刘济彬、曹振刚、郝庆周、贾兰倾先后担任过学校负责人。培训班部先后办过师训班、林业班、水利测量班、兽医班、半农半医班、通讯班、机电班等,均为三至六个月的短训班。中学班部从七一年寒假开始招生,招收两个初中班、六个高中班。虽然学校开始安排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但由于当时“极左”思潮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还不敢也不可能重视基础教育和双基教学的施行,所作工作大都属于紧跟形势的短期行为,就是这样,有些教师仍不免为报刊“批回潮”的舆论而搅得心有余悸。1975年,受当时“朝农经验”影响,当时衡水县委决定,“衡水县五七技校"更名为“衡水县五七大学”,其实学校办的仍是那几个短期培训班和两年制中学班。

在这一时期,特别值得提及的,是由化学教师李业文主持创办了校办炼油厂。李老师凭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可贵的实干精神,白手起家,在学校东南角的一块荒地上建起了当时全地区唯一的一座废旧机油回炼工厂,为学校的勤工俭学走出了可喜的一步。炼油厂每年可创利润三至五万元,填补了学校经费的年年亏空,解决了学校危房的紧急维修问题。至今这座炼油厂仍是河北衡水中学勤工俭学的核心基地。1989年,利税超过十万元,创造了衡中勤工俭学收入的新纪录。

1977年底,在粉碎“四人帮”并开始拨乱反正的喜庆气氛里,在空前浩劫中停办了近十年的河北衡水中学的名称得以正式恢复,河北省也重新把河北衡水中学定为重点中学,批准学校面向全县招生,高中恢复六轨制。由李声任校长,李文任党支部副书记,郝庆周、曹振刚任副校长,王效甫任教改组长,刘同振任总务主任。外单位占用的校舍陆续退还学校,河北衡水中学开始走上恢复发展的道路。

1978年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河北衡水中学又开始把为高等学校培养、输送人才的工作作为主要教学工作来抓,原衡衡水中学一批有经验的老教师陆续被调回衡中,和新成长起来的一批教师被安排在高中重点班从事教学工作。其中张松山任语文教研组长,肖志忠任政治教研组长,佟广田任外语教研组长,李业文任化学教研组长,李彦君任数学教研组长,刘恩国任物理教研组长,封期靖任地理教研组长,苏巨才任历史教研组长,李树旺任音、体、美教研组长,青年教师桑玉萍、刘石刚等人被安排连续送高中毕业班的岗位上。衡中在高考中逐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9)

出席工会十大的三位河北省教师在一起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经验。左起: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模范班主任刘士林,邢台市第17中学校长、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张兆斌(中)和文安县南关小学教师、全国少儿优秀工作者冯瑞华。(1983年10月于北京) 新华社记者戴纪明摄

从1978年至1985年的几年里,河北衡水中学翻新校舍一百余间,建了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教学设备不断得到充实、更新,教师队伍也不断得到充实、提高。教学工作逐步在学校摆上正位。有些学科,有些教师的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1982年,老教师刘士林被评为省模范班主任,1983年又被评为全国教育工作者“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个人,享受省劳模待遇。1985年,化学教师李业文、语文教师刘士林、物理教师许跃池获首届河北省园丁奖;封期靖获省电教先进个人奖,李树旺获体育达标省先进体育教师奖。在这期间先后有刘济彬、路见申、李俊儒、曹振刚、郝庆周、张松山、贾凤兰等担任过学校领导职务。原衡水中学语文教研组长,被评为省特级教师的栾宜民也调衡中先后担任过副校长、党支部书记的职务。王树根、姚海溥、杜新海,担任教导处正副主任的职务。赵树考、李仁武,董殿忠、杜振尧担任总务处正副主任职务。经过干部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面貌不断发生着变化。但由于在一些关系上处理失当,使整个学校工作的开展受到一些影响,教学质量时有起伏。

1986年,经衡水市委、市政府批准,河北衡水中学重新改组了学校领导班子。建立了党总支,李俊儒任党总支书记,张恩昌任校长、党总支副书记,姚海溥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刘丙皋任副校长,张秀然、王效甫任办公室正副主任,张文林、刘石刚任教导处副主任,李仁武、赵书考、董殿忠、杜振尧任总务处主任、副主任。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新组建的领导班子贵在团结一心,以党总支为核心,首先狠抓了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强调了安定团结,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老教师在各项工作中热心传、帮、带,中青年教师发挥了骨干、生力军作用,使河北衡水中学走上了“文革”后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

几年来,河北衡水中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的图书实验楼于1988年交付使用,使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开出率接近百分之百;微机、电教、语言试验室和图书、阅览室的开放,充实了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伙食全部实行了食堂制管理,学校综合商店、储蓄所方便了师生生活,教职工家属住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1987、1988、1989年河北衡水中学的高考升学成绩每年都有提高。在全区十一所重点中学中升学成绩由连续两年第七,和两年第八的状况,1988年上升到第三,1989年名列全区第一。学校的德育、体育及各项工作也多次受到省、地、市各级领导机关的表彰。1988年省教委命名河北衡水中学为德育先进集体,省体委、教委命名河北衡水中学为开展田径项目先进学校。1988,1989两年连续获全区中学生运动会总分第一名。从1986年到1988年,衡中先有7人获省园丁奖,他们是张恩昌、刘士林、王金来、李金池、许跃池、魏珍素、阎存喜。1986、1987年,李相月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体育达标先进工作者,李金池1988年被评为省德育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李树旺1987年被评为省体育达标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裁判员;封期靖1988年被评为省电教先进工作者;宋淑窕八八年被评为省“三防”教育先进工作者。1988年,张恩昌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10)

李金池校长

1989年,为适应新的形势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河北衡水中学又调整充实了学校管理机构,校级领导增加了较为年轻的副校长张文林和年轻的党总支副书记李金池。教务处由刘石刚任主任,刘尊贤任副主任。新建的教育处由王效甫、李振锁任副主任,增设的学校保卫处由张迎春任主任。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11)

张文茂校长与单田芳先生(右一)在一起

如今的河北衡水中学,是衡水市知识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全校157名在编初、高中教师中,大学本科毕业生占61名,大专学历占61名,其中获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31名、获中级职称的43名。河北衡水中学作为河北省确定的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担负着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和为地方培养建设人才的光荣职责。衡水市每年升入高等学校深造的人才,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河北衡水中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建校三十多年来,已有三千余人由衡水中学升入高等院校,七千余人在衡水中学毕业后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河北衡水中学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在河北省,特别是衡水市,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就更多,从衡水市的市级领导,到科局级干部,各单位骨干人员中,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几乎随处可见。

河北衡水中学李朝山简介(河北衡水中学校史概述)(12)

稳步发展的河北衡水中学在光荣的教育战线上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今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将继续努力,把河北衡水中学的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推进。

《衡水市文史资料》第四辑(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