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在《雨巷》中描写的“丁香姑娘”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撑着油纸伞,希望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一生和3个女子有过纠缠,但没有与任何一人相守一生。

戴望舒个人情感(戴望舒结过三次婚)(1)

1927年,戴望舒到好友施蛰存的家里小住,因此认识了其妹妹施绛年。虽然他长得高大,但皮肤黝黑,脸上还有麻点。他对施绛年的感情,深沉、强烈、细腻,从此陷入了孤独而又痛苦的单恋中。施绛年对这个比自己大5岁的诗人不感冒,不过很享受戴望舒的追求。当戴望舒公开自己对她的心意,她没有任何回应。戴望舒受不了这种令人绝望的期待,于是约她最后谈一次。他希望施绛年接受自己的感情,否则就以身殉情。施绛年被他打动了,也震惊他居然会为了自己自杀,勉强接受了他的感情。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注定这段感情不会有好结果。戴望舒回到杭州后,请父母到松江向施家提亲。施绛年的父母本来不同意这门婚事,但儿子施蛰存支持,勉强答应了。然而,施绛年对戴望舒提出了结婚条件:他必须出国留学,学成归国后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才可能结婚。为了娶到心爱之人,戴望舒只好到法国念书。在法国,他一边上学一边翻译书籍,生活很窘困。

戴望舒个人情感(戴望舒结过三次婚)(2)

1935年4月,戴望舒回到上海,此时施绛年已经移情别恋。其实,两人订婚前,施绛年就有了喜欢的人。他很生气和痛苦,当众打了施绛年一耳光,随后登报解除了婚约,结束了这段长达8年的苦恋。朋友穆时英很同情他,说:“你不要伤心了,施蛰存的妹妹算什么,我妹妹比她更漂亮,我给你们牵牵线!”经他的介绍,戴望舒认识了穆丽娟。他第一次看到穆丽娟时,仿佛看到了“丁香姑娘”,令他忘掉了施绛年带给自己的痛苦。

同年冬天,戴望舒委托朋友向穆丽娟的母亲提亲。次年6月,两人结婚了。当时,戴望舒31岁,穆丽娟19岁。婚后,两人育有一个女儿朵朵。1939年,因为抗战,上海的局势非常不好,戴望舒便带着妻子和女儿去了香港生活。但他把妻子放在了家庭主妇的位置上,再也没有了甜言蜜语,为了养家糊口整天只知道工作,冷落了妻子。可穆丽娟还是一个年轻女性,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所有人都关爱自己,结婚后却没有一点地位,整天被大男子主义的丈夫管着,每个月的零花钱基本没有,两人之间有代沟。时间久了,她也会心生不满,曾对丈夫说:“你再压迫我,我们俩就离婚!”

戴望舒个人情感(戴望舒结过三次婚)(3)

对此,戴望舒没有放在心上,总以为自己能搞定小妻子。1940年,出任伪职的穆时英被国人刺杀身亡,由于政见不同,他不允许穆丽娟回上海奔丧,还扣留了岳母的报丧电报。被蒙在鼓里的穆丽娟身穿大红袍与好友见面时,才知道母亲的噩耗。她再也不能忍受丈夫对自己的欺骗了,毅然当掉了母亲留给自己的翡翠胸针,带女儿回了上海。12月,戴望舒苦苦哀求妻子回家没有结果,便写下了绝命书,然后自杀,结果被朋友救了。收到丈夫的信后,穆丽娟通律师办理了半年分居,女儿交给了戴望舒。为了挽回妻子,他先后寄出了2本日记和无数充满亲情的照片,在信中说:“丽娟,请你想到我和女儿在等你,不要忘记我们!”妻子始终没有回复,他便在1943年初寄出了离婚协议,结束了这段婚姻。

戴望舒之所以愿意离婚,是因为遇到了生命中第三个重要的女子。1942年,他在大同图书馆的印务局工作时,认识了16岁的杨静,两人年龄相差了21岁。他喜欢上了朝气蓬勃的杨静,然后离婚,不顾父母反对娶了她。但他的大男子主义还是没有改,甚至每当妻子任性时,还会怀念懂事的穆丽娟,两人时常因为琐事争吵。而杨静或许更看重的是戴望舒的名望、金钱,所以当他没有了这些的时候,她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戴望舒个人情感(戴望舒结过三次婚)(4)

1948年5月,戴望舒被诬告,名声一落千丈,人人喊打。杨静受不了这一切,便于一个姓蔡的小青年在一起了。他想方设法也没挽回妻子,只好离婚。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