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我们都知道,从脉象可以判断健康情况,有正常的脉象,也有代表疾病的脉象。但你知道吗?其实正常的脉象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随着季节变化会有不同特点,可不论如何变化,最关键的一点却始终不变。正常脉象会如何变化?不变的一点又是什么?今天就请和小编一起,看清代医家莫熺(xī)对《难经》中四季正常脉象与病脉、死脉如何进行解读。

大家先不要被文言体裁吓到,《内经》和《难经》的成书年代较为久远,对我们来说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而清代的文言文对于读过古典文学名著的读者来说,阅读难度就会大大降低,相信大家耐心品读之后一定能有所收获。


十五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经》言者,引《素问》“平人气象”“玉机真藏”二篇,参错其文而言也。设问弦钩毛石之四脉,是四时之王脉耶?抑将为病之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是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钩脉者,天气应于夏,人气应于心,地气应于火。火者,夏之令也。万物皆已茂盛,其枝叶垂布,下曲如钩,故其脉之应,来疾去迟,如钩之象,故名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毛脉者,天气应于秋,人气应于肺,地气应于金。金者,秋之令也。草木华叶,至秋皆落,其枝若毫毛之状,故其脉之应,力来轻虚浮涩,如毛之象,故名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石脉者,天气应于冬,人气应于肾,地气应于水。水者,冬之令也。万物至冬皆藏,水凝如石之状,故其脉之来,沉软而滑,如石之象,故名曰石。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此皆四时之王脉也。

怎么判断脉象强还是弱(正常脉象会随季节变化)(1)

如有变奈何?

脉逆四时谓之变,如脉有变于四时,其主病之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脉弦而和缓,春时之正脉也。若脉气之来,实强太过者,其病之邪,主是邪在外来;脉气之来,虚微不及者,其病之邪,主是内生。厌厌聂聂,取喻榆叶和柔之象,故曰平人无病之脉。若脉来益实有力,如循长竿之状,即是肝气有余,故曰病。急,弦急也。若劲急而益强有力,如新张弓弦之状,此即纯弦之脉,全无胃气以和之,故主曰死。所以春令之脉,贵乎微弦而有胃气曰平。若弦脉过多,胃气衰少曰病。若但纯弦而无胃气者曰死。所谓胃气者,弦不甚弦,其中自有冲和之气,故春令之脉,必以冲和胃气为本。

怎么判断脉象强还是弱(正常脉象会随季节变化)(2)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脉洪而和缓,夏时之正脉也。太过不及,皆病脉也,所谓举一隅,则三隅可知。累累如环,谓脉形如珠,累累如环之象。如循琅玕,又如循玉滑润和柔之意,故谓平人无病之脉。如鸡举足者,言脉形劲而有力,故主有病之脉。前曲后居,谓按之坚而搏,寻之实而据,象如操钩,故曰死。所以夏令之脉,贵乎微洪而有胃气曰平。若钩脉过多,胃气衰少曰病。但钩而无胃气曰死。故夏令之脉,必以冲和胃气为本。

怎么判断脉象强还是弱(正常脉象会随季节变化)(3)

秋脉毛,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蔼蔼,谓脉之形,如草丛杂貌。车盖,形圆之意。益大谓微毛之象,故曰平。不上不下,谓脉涩滞不利,如不上下之形。鸡羽,谓如循鸡羽之劲而有力,即太过也,故曰病。萧索者,谓脉力萧索不振之貌,又如风吹毛,谓轻浮无力,全无胃气以和之,故曰死。所以秋令之脉,贵乎微毛而有胃气曰平。若毛脉过多,胃气衰少曰病。但毛而无胃气者曰死。故秋令之脉,必以冲和胃气为本。

怎么判断脉象强还是弱(正常脉象会随季节变化)(4)

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锐,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雀啄之形,言上大下小,软滑似雀嘴之象,故曰平。诸本皆写啄字,误也,考《平人气象》,其义可知也。啄啄连属,言脉来频频数至而顿一止者,是病脉也,故曰病。解索,如索之解而分散。弹石为脉之应指,搏击有力。解索弹石,一属虚极,一属太过,皆无胃气者,故曰死。所以冬令之脉,贵乎微石而有胃气曰平。若石脉过多,胃气衰少曰病。但石而无胃气者曰死。故冬令之脉,必以冲和胃气为本。其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此二句在《四言举要》又云:来如弹石,去如解索。二义相通,兹故不改。

怎么判断脉象强还是弱(正常脉象会随季节变化)(5)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水谷,故谓水谷之海。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胃气主禀于四时,是故四时之变病,而以胃气为主,以决人死生之要会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之衰见也。

脾位居中,故谓中州。脾土寄王于四季,不得独主于四时,若四藏之脉和平,则脾脉在其中矣,故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者,其脉之来,如雀之啄木,连啄数至而顿止;如屋水之下漏,停顷少时而复来。此二者,乃脾衰之见脉也,雀啄屋漏,命能久乎?

怎么判断脉象强还是弱(正常脉象会随季节变化)(6)

学习中医,不能单纯学习一味药或一张方,看似枯燥晦涩的中医经典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内经》和《难经》的成书年代都很久远,与现代语言习惯有较大差异,对我们来说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而清代的文言文对于读过古代章回小说的人来说,阅读难度就没有那么大了。这本由清代医家莫熺解读的《难经》,相信会对大家读好中医经典有所帮助——

怎么判断脉象强还是弱(正常脉象会随季节变化)(7)

《 难经直解 》

《难经直解》为清初医家莫熺所撰。全书分为两卷,卷之上一至三十难,卷之下三十一至八十一难。内容包括诊法、经脉、脏腑、疾病、腧穴、针法六大部分。主要注释《难经》相关原文,吸收《难经本义》《奇经八脉考》《经络考》等医家的论述,并附以个人心得。(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难经直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清·莫熺撰,张宁 王骕校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