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国土资源微信平台

作者: 黄华坤

2017年10月8日,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三调”)。初闻“三调”二字,相信很多人都有点“蒙查查”,不解“三调”为何物、又“调”些啥,既然有“三调”,那“一调”、“二调”从何讲起?为答疑解惑,笔者“度娘”千百回自行补脑的基础上,遍访行业专家,现取得“真经”一二,与“众生”分享。

土地三调是什么(涨知识一文看懂土地)(1)

一“三调”的由来

"一调"

翻起发黄的日历,回到1984年5月16日,这一天国务院批准同意农牧渔业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报告》(国发〔1984〕70 号),决定全面查清我国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并作出科学评价,于是开启了后人简称为“一调”的全国土地详查。那时的调查成果都还是全手工制作,那时还没有电子版……,哦,对了,那时也还没有国土资源部呢,国土资源部的前身国家土地管理局,1986年8月才正式挂牌成立。

熟悉广东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童鞋们,看到上述流程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跟咱们的变更调查工作有点类似。但据笔者可靠情报,广东省“三调”工作流程将在上述基础上优化调整,进一步强化省级任务担当和质量控制力度,确保我们的调查结果真实、准确。

时间安排

根据最新“情报”显示,“三调”工作的时间安排如下:

2018年1月-2019年6月 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

2020年 调查数据汇总

2017年第四季度 开始准备工作

2019年下半年 调查成果整理数据 更新成果汇交及汇总

2020年底前 调查工作验收 成果发布

三、“三调”与“二调"之区别

“三调”与“一调”的区别,无异于“飞机大炮”对“小米步枪”,大家都懂的,比较的意义不大。下面重点介绍“三调”与“二调”的区别。

调查内容

“三调”是“二调”的继承和发展,即是以“二调”成果为基础,“细化已有内容、更新变化内容、增加缺少内容”。具体的变化包括:细化耕地类型、属性、数量与质量调查,取消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开展“批而未用”土地调查、城镇村庄内部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组织模式

“三调”采取国家总体控制的工作路径,按照“国家整体控制、统一制作底图、内业判读地类、地方细化调查、地类在线举证,国家核查确认、统一分发成果”的路线推进。该工作路径明显区别于“二调”的县—市—省—国家的逐级建设路径。

技术手段

“三调”基于北斗/GPS的高精度土地调查外业数据采集与“互联网 ”举证的外业核查新模式,在逐地块实地调查基础上,重点对国家和省下发的变化图斑调查举证核实。“二调”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

分类标准

“三调”将采用新版分类标准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17)。与“二调”采用的旧版相比,新版综合考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并兼顾农、林、水、交通、城市、环保等有关部门对涉土管理工作的需求,能够与住建部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建立“ 一对一”或“多对一”对应关系。

成果精度

“三调”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农村地区采用不低于1:5000比例尺,城镇地区采用1:2000或更大比例尺。“二调”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农村地区以1:10 000比例尺为主,城镇地区采用1:2000或1:5000比例尺。

从“一调”毫不相知,到“二调”有所了解,再到“三调”近距离接触,土地调查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我的世界,对“三调”的认知历程是否很多童鞋也跟我类似?土地调查关系千家万户,关系你我每个人,祝愿即将开展的“三调”圆满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