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创立者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他创立佛教,是古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在古印度没有留下这方面的专史记载,现在学术界主要依靠佛教有关经典对此进行考察,并参考国内外有关的研究,予以确认,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什么佛教发源于印度?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佛教发源于印度(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为什么佛教发源于印度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创立者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他创立佛教,是古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在古印度没有留下这方面的专史记载,现在学术界主要依靠佛教有关经典对此进行考察,并参考国内外有关的研究,予以确认。

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在今尼泊尔南部的提罗拉科特附近)的释迦族。“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姓乔达摩原名悉达多,佛教一般称之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悟者,达到觉悟的人。释迦牟尼在世80岁,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5年(生卒也有其他说法)。迦毗罗卫是释迦族建立的城国,是公元前6~5世纪古印度存在的许多小国之一。释迦牟尼出生于军事贵族种姓(称刹帝利姓),父亲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称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下她7天后去世,有姨母带大,从小按照当时流行的婆罗门教的传统习俗学习经典,并且练习武艺。十七岁时娶妻后生有一个儿子,此后他经常思考人生问题,感觉到人有生死苦恼,生命无常,逐渐产生离家出走到山间林下修行的念头。当时在婆罗门教之外,有一些出家修行者称为沙门,释迦牟尼在29岁(有佛经上说19岁)偷偷离家出走,走入森林剃去头发,从此开始修“苦行”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禅。当时印度的修苦行者,或是每日吃饭极少,或是用种种方法折磨自己的肉体,目的是为了摆脱现实的烦恼,祈求升到天上永远安乐。释迦牟尼修过6年苦行,据说每天只吃一麻一粟,变的肌瘦如柴。后来逐渐认识到,苦行也不能使人达到彻底解脱,便放弃苦行,先到尼连禅河洗澡,上岸接受一位牧女献的乳粥,然后坐在一棵毕钵罗树(后被称为菩提树)下做禅思维,经过7天七夜达到觉悟,佛教称之为“成道”或“成佛”。在释迦牟尼出家之后,其父净饭王特地派5个人(五比丘)前去守护和伺候他。当这5个人人看见释迦牟尼放弃苦行的时候,认为他已经经不起受苦,不再修行,便离开他到别的地方去了。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便起身赶到鹿野苑找到那五位比丘,将自己觉悟到的人生解脱的道理—“四谛”、“八正道”等向他们宣说,收他们为最初的弟子。佛经称这是“初转法轮”,即第一次宣说佛法。

按释迦牟尼29岁出家,苦行6年计算,他成道时是35岁,直到80岁去世,宣法45年创立了佛教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