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吕的父亲去世了,从医院到家时,他就给我打电话了,让我过去帮忙,原因有二:

第一、我们是同镇,我对镇上这些扎纸店之类的比较熟悉,老人一到家,就需要先烧一次花轿。(让魂魄先走)

第二、他的朋友,我普遍比较熟悉,可以迎来送往。

老吕在他村是单姓。

就是整个村子就他一户姓吕,三代单传,关键是到他这一代,还传丢了,他是闺女,当然他思想很开放,没有农村人的什么多子多福之类的固念,对这些事想的也很开,毕竟读过书的人。

但是,这样的家族结构有些问题,就是公事,能帮忙的人少,特别是白事,很多角色都需要男人,村里哪有像样的男人了,都是待埋版的了。

我回乡镇的路上,老吕又给我打电话,意思是不用买扎纸了,村长过去传达文件精神了,一切从简,不披麻,不戴孝,不烧纸,全程录像。

我说,你找个村里能帮忙的人,让他跟我对接,我当总管,你安心的哭就行了。

他说,行。

精神归精神,该烧还是要烧。

人家爹没了,你还能不让人烧个纸?

我先去了扎纸店,扎纸店很有意思,不会记具体的名字,只会记什么村X家,这个东西送不错,也不用结账,都是事后结算,因为一用就是一个套餐,头七、五七都用,需要买的东西很多,枕头、鞋子、轿、抬轿人……

我又去超市,要求给组合瓜子、茶叶、香烟、酒水,也是记账,这些都是要让老吕事后派人来结。

我算是第一个到的,灵堂还没弄起来,看我来了,老吕携妻女给我磕头谢礼,我急忙搀扶,不用,不用。

其中有个打扮的很正式的大哥,40岁左右,说是这个村的,这个村大部分姓田,他也姓田,我喊他田哥,他在老吕那边上班,是个主任,吕哥的意思是让他听我的安排,我来负责全场,一切从简。

我们三人先碰了碰头。

大体是这么设想的,传统的规矩,该有的有,但是不通知过多的亲戚朋友,报丧归报丧,让他们来上五七坟,就是出殡不要来了,出殡就是自己家人,一共十多口,老吕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

核心任务是外面的朋友,挨着打电话,一 一通知,然后做好接待工作。

老吕是有人脉的。

为什么要挨着通知?

必须通知,否则显的不够朋友,你父亲去世了你不说,那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怎么好意思叫你来?人一辈子就两次捧人场的机会,一是结婚二是去世。

下午,核心就是对这个,哪些要通知,哪些不要通知,挨着通讯录一个个的分析,然后把电话号码抄下来,再挨着打,有些大圈子的,通知一个就可以了,他们自动就扩散了。

当天下午只有一个工作,就是去烧了轿,然后村里的司仪就回家了,理论上要管饭,但是家族人太少了,没法管,我说这样吧,直接给钱,他一天是一百元的辛苦费,给加50块钱的饭钱。

很开心,走了。

老头90多了,送走了无数的前辈、同龄人以及晚辈。

依然矍铄,说自己还能干十年。

农村葬礼程序(参加农村葬礼农村出丧顺序)(1)

花圈

晚饭时分,村长来了,说是让媳妇炒了菜,一会给送过来,老吕这个级别的,在村里就属于大儒了,村长只有服务的份,就是因为他太儒了,所以村长说什么他信什么,真烧了他也就不管了,而且他也是走形式,烧的时候不录就是了,然后坐那喝水,跟我们聊了一会,说咱县是全国简易殡葬的示范点,怎么要求咱怎么传达,但是呢,也最大化的尊重伦理原则,例如不让用棺材,你非买个,也不要紧,装不知道。

关于买不买棺材,有争议。

老吕的意思是不买了。

我说,必须买,哪怕买了以后接着烧了,也不一样,守灵就是个问题,你有个棺材,至少像守灵,没有个棺材,大家来了都害怕……

老吕是怕给村长添麻烦。

我为什么对村长拿捏的很准?

一是这类事,我这几年经历过几次。

二是咱是做相关工程的,熟悉这里面的流程,例如一般都要设一个焚烧池,干什么的?就是烧棺材的,里面装上衣服之类的,泼上柴油,熊熊大火。(说实话真可惜,特别是自备的棺材,有些放在家里二三十年了,全是老榆木做的,又厚有沉,一把火就烧了,要是弄下来做个桌子椅子的,能卖不少钱)

我让田主任去买个,买了以后不用跟村长说,直接摆上就行。

买来后,我们三个男人又把老爷子给抬进去,人死后显的特别沉,而且身上一股药味,是不是打针打的?

农村葬礼程序(参加农村葬礼农村出丧顺序)(2)

棺材

为什么闺女们、女婿们没来?

也是有流程要求的,嫁出去的闺女是外人,哪怕你知道爹死了,只要没报丧给你,你也不能来,一般是次日才来,一进村就要开始哭,哭到棺材跟前。

晚饭,村长把饭菜给送来了,一起吃的。

顺便给了一千块钱。

我负责给记账。

吃过饭,也八点多了,我们男人先吃的,吃过以后女人才吃,晚上我要回家,老吕让我把车留给他,他晚上可能要去镇上买点东西,他让田主任把我送到公路边,打出租车回去,然后他把他的车钥匙给了我,让我去他小区开他的车,次日早上5点去接他二妹一家……

其实,那两天我特别忙,但是再忙,也要去帮忙,这不是别的事,而且他能找我去帮忙,是对我们感情最大的认可,就是真兄弟一般,其实呢,他平时还不怎么跟我说话,偶尔一起吃饭,也是俩人各玩各的手机。

次日早上,我4点半出发,我跟他妹约的5点,我4点45分到达小区门口,一家四口已经站在那等着了,还给我准备了早餐。

一上车,二妹就哭。

我说,别哭。(一般还要训斥,意思是哭什么哭?心疼的意思)

她说,我没有爹了。

我说,到村以后,你下车,步行着哭回家。

她问,都要下车吗?

我说,你自己就行。

理论上,女婿是不需要哭的。

通知的朋友们是10点去火化,那么城里的朋友们会在10点前到达,真的造成了村里的拥堵,车在村里停的满满的,因为我负责记账,从数字上就知道俩人什么关系,例如给1千2或1千6的,这种就是来还礼的,例如对方闺女升学老吕给过1千,那么对方多给一点,还有一些是2千的,这种也是还礼的,属于很讲究的,意思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至于六百一千的,基本都是初次来往的,例如业务伙伴、初识朋友,有一万的吗?

六个,但是我都没给记账。

为什么不记?

会太扎眼,显得别人太弱了。

我都单独给标记了,写在背面了。

当时我在想,葬礼其实也是一次全民教育,都说读书不中用,你看看人家,你看看老爷子死,来了多少车?花圈摆满了主干道,现在这种看似高调的,只有做生意的,真正厉害的还是当领导的,但是当领导的现在害怕弄这些事,生怕被人录了像或抓了把柄……

怎么说呢,看着来来往往的朋友。

感叹,佩服,老吕为人真不错,甚至一些我们认为不该来的人,也来了,来了以后,老吕一家给磕头,然后再给老爷子磕个头,记上账就走了。

压根没安排饭店。大家都理解。都忙。

车友会,来了9辆车,但是记账的有31个,就是有些实在没法来,或是上班,或是出差,人不到,钱到,礼金是商量好的,每人一千块钱,这些都是日常没有人情来往的,单纯的是因为有人在群上@了老吕,说了一句节哀顺变,大家知道了,自然就要随个份子。

火化之后,整个流程就结束了,从火化车入场开始,全程就是录音录像,防止偷换骨灰,一直要录到下葬,没有复杂的流程了。

然后回来算账。

先算总账,对上了,交接了。与我无关了。

然后老吕和嫂子挨着一个一个的看,只要是长辈的,全部标注出来,要退给人家的,若是还礼的,则标注三角符号,意思是两清了,初次来往的重点标记,这是未来要去的,代表你们俩从此有了来往,四件事只要接到通知必须出席:结婚、生娃、考学、葬礼。

长辈的,很少,人数少,金额少,一百两百的。

还礼的,占多数。

也就是说,老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投资过这么多……

两清的,就不再交往了吗?

若是关系不如从前的,一些大事不需要通知对方了,也就是不给对方开罚单了,若是关系依旧的,那么双方有类似的事,还会彼此通知的。

只是暂时对方不欠咱的了。

看这些,觉得头疼,累不累?

那天,看了个新闻,说90后、00后,社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大家谈事必须见面,而现在大家完全可以宅在家里就把问题解决了,需要出面的事越来越少了,甚至喝酒都视频碰碰杯了。

这种,传统的、绑架式的游戏,大家都累。

一听着同事要结婚。

心里就咯噔一下,妈的,又一张罚单。

什么时候能赚回来?

自己结婚的时候。

农村葬礼程序(参加农村葬礼农村出丧顺序)(3)

葬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