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失信人员的惩戒力度不断加大,3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强调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开展诚信宣传和舆论监督,加强各类主体信用建设,建立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长效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各类主体的自觉追求和价值导向。关于对失信人员惩罚的报道也比之前明显增多。

失信人员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影响(失信对个人的生活)(1)

在“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下,失信人员的社会成本在加大,那么失信对个人的生活、工作等都有哪些具体影响?以下为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人力资源从业经验进行的梳理:

一、生活方面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失信被执行人将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1、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2、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3、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4、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5、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6、旅游、度假;7、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8、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9、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10、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

二、工作方面

1、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不得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

2、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3、在其他机构找工作会受到影响:

虽然企业不能直接拒绝录用失信人员,否则会涉嫌就业歧视问题,但企业有很多方法可以不录用失信人员,也可以依法解除与失信人员的劳动关系,而无需支付补偿、赔偿等。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不录用失信人员或与已录用的失信人员解除劳动关系:

(1)将近期无失信记录作为某些岗位的录用条件,一旦发现被录用的员工有失信行为,可以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关系;

(2)在填写应聘登记表或入职登记表时,明确应聘者的诚信承诺,如果应聘者隐瞒其失信信息,用人单位可以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或伪造履历为由解除劳动关系;

(3)通过背景调查,很容易查到应聘者的信用信息,一旦发现应聘者有失信信息,不予录用,避免给单位带来影响或造成损失;

(4)在制度中规定,隐瞒或伪造履历者,导致公司错误录用或使公司遭受损失的,为严重规章制度;

(5)建立诚信联盟,及时将有失信行为的人员信息告知联盟成员,使其他成员在招聘时不予录用这些人员。2017年 8 月,京东、腾讯、百度、沃尔玛中国、美团点评、唯品会等 37 家知名企业组成的阳光诚信联盟在第一届反腐败峰会上曾联合宣言,将合力加强企业内部腐败治理,承诺拒绝录用违背职业道德的失信人员。

失信人员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影响(失信对个人的生活)(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当前的商业社会,信用的重要越来越大,已成为个人的第二身份证。随着国家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和宣传力度加大,失信人员将越来越寸步难行,所以大家务必强化诚信意识,珍惜个人信用,避免因失信而影响生活、工作,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若对人力资源政策法规及人力资源管理中那些事感兴趣,请关注我,我将持续与大家分享交流。

失信人员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影响(失信对个人的生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