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宫砂位置(古代守宫砂的原理及发展史)(1)

根据西晋《博物志》中记载:

用朱砂喂养壁虎,等到壁虎长大以后,全身都会变成赤色,当壁虎吃满七斤朱砂后,就会把这个壁虎捣碎并千捣万杵,然后点涂在处女的手臂上,只有在发生房事后,其颜色才会变淡消褪。因此壁虎又叫守宫,所以守宫砂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古代守宫砂位置(古代守宫砂的原理及发展史)(2)

守宫砂的最早使用者是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他才识渊博,又非常会讨汉武帝欢心。为了防止后宫女子在被帝临幸前与他人私通,东方朔便提出了用守宫砂的方法。

守宫砂的发展在秦朝可以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在唐代之时,妇女的贞洁观念尚且没有那么浓厚,妇女改嫁或者是再嫁都是被人理解和承认的。因此在唐代基本上守宫砂这个说法并不受人重视。

但是到了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又开始重视起女性的贞洁观念。

妇女地位的急剧下降也是开始于宋代,因此守宫砂成为了男人占据女人的一把“钥匙”,成为了帝后宫的“守门神”。

这在今天看来完全是不科学的,古代之所以会出现守宫砂,与当时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守宫砂作为社会的产物,是古代男权社会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背后凸显出来的是女性地位的低下和男性对女性的侮辱。

守宫砂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恐吓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约束女子守身如玉。

古人对守宫砂早就提出了质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此说法一针见血地指出:

“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