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藏传佛教中正殿(紫禁城内欢喜佛)(1)

元明清三代皇室都崇奉喇嘛教,从忽必烈迎请西藏高僧八思巴来内地传教并封为国师起,明清两朝仍承其绪,蓄僧和皇室关系密切,出入禁中,弘扬佛法。宫内都专门辟有佛堂,供奉各种佛像。

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后与当地原始苯教结合而成的,也称藏传佛教或西藏佛教,其教也有显宗和密宗之分,特别是密宗,教理繁琐玄奥,故佛像的种类极为繁多,且有不少形象怪诞的男女双身拥抱的双身佛像,也即俗说的欢喜佛。

据刘若愚《酌中志》等记载,崇祯五年秋(1632),宫内还发生过一次撤除偶像的风波,将乾清官、隆德殿、英华殿等处各种神道佛像全部移出于宫外朝天宫、大隆善寺等处安放。

不谈这次事件的背景,这些佛像的内容可见方以智《物理小识》十二“异像”条:

崇祯辛巳,曾同姜如须过后湖,入一庵,后殿封镝,具施乃开,皆裸佛交构形,凡数百尊。守者曰,天地父母前年大内发出者。其像皆女坐男身,有三头六臂者,足下皆踏裸男女,累人背而叠之。

这里的前年应是泛指数年前发生之撤毁佛像事件,或者系崇祯十二年(1639)又继续发生从宫内外撤佛像,抑未可知。

文中所云“天地父母”即所谓的父母佛,也即欢喜佛,藏语称这种双身佛为“雅布•尤姆”,“雅布”藏文“父”意,“尤姆”是“母”意。

明代佛教颇受皇室重视,特别是万历母后慈圣太后崇佛更甚。不过,一主要还是汉地显宗佛教,喇嘛教密宗在宫内影响较小,扶持喇嘛教的活动主要是为了怀柔蒙藏地区的宗教领袖。

清朝对喇嘛教的重视远甚明朝,全国各地喇嘛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皇宫里以及外八庙、雍和宫等处供奉各种佛像极多,双身佛像也必不可少。

据《前清官词》载:

热河行官名避暑山庄,……内有铜殿一所,柱壁皆铸精铜为之,内藏铜佛百余尊,皆裸形秘戏图也,尽态极妍。

至于记载雍和宫的欢喜佛就更多了。

紫禁城内慈宁宫旁有宝相楼,当年楼上下供有各种佛像有千尊左右,内中也有不少是双身的,剑桥大学曾出版过内中的七百八十七蜉的图像。(Two La maistic pantheons,两种喇嘛教神像)

以上可知皇室宗奉喇嘛教并供奉各种密宗佛像事。那么,所谓的欢喜佛是依据什么义理而制作的呢?

关于欢喜佛有许多种解释,据《清朝野史大观》载,欢喜佛始于蒙古,因蒙古地区盛行喇嘛教,许多男子投充到寺庙为僧,致使人口减少。有位蒙古高僧忧心民族的前途,于是就制成许多男女拥抱或人与兽交的佛像,宣称佛也是需要爱欲的,以此来激励人口的增长,但却弄得风气败坏,疾病流行。以后这些佛像即被人们供奉起来。

清廷为了削弱蒙古族的斗志,确实大力推行喇嘛教,所谓“行黄教以柔服蒙古”,使蒙古族人口锐减,体质下降,收到了武力达不到的效果。但这并非是那位高僧倡导欢喜佛的结果,再说,双身造像渊源深远,实非始于蒙古地区也。

欢喜佛溯源起来还应是古代印度原始宗教中的性力思想。古印度原始宗教中有一派是性力派,这派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于创造女神的性力产生和繁衍而来的,因而把性行为看作是奉事女神的方法和对女神的崇敬。这种性力思想也传播到佛教密宗里来。

显宗佛教足严禁色欲的,把它列为五戒之一,但在密宗经典《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中则采取和显宗截然相反的态度,认为女性是供养物,她们是佛菩萨等化身而来,用色欲来调伏那些阻碍修法的魔障和无明,然后将修法者引渡到佛智。

例如,佛经上有位毗那夜迦,象头人身,他是大自在天(也就是湿婆神,古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是毁灭、苦行和舞蹈之神)的儿子,性格极为荒暴,所以也叫大荒神,为了调伏他的暴戾,观世音菩萨化身为女性与他拥抱相合,使他的野性得到训伏,故而双身大乐,最后观音将他引导到佛智而来,所以也叫大圣欢喜天。

在佛经中还有不少关于将女性视为调伏的工具的记载,如《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即有:“复有无量千比丘尼(女僧人)……皆已成就大丈夫业,为欲调伏下劣众生,故现女身。”

据此可知,女性是为了调伏那些佛智不开、思想幽暗愚眯的众生的。

在《金刚顶经》中也有:“奇哉自性净,随染欲自然,欲离消净故,以染而调伏。”

性欲即色染,色染是成佛的方法之一。

所谓的欢喜佛并非专指某一佛,而是所有的佛菩萨都可以是双身的,都有相应的配偶,从大日如来(即毗卢遮那佛,释迦佛的法身)到观音、文殊、以及密宗的祖师都有双身像。因此,不能一见双身造像就统统称为欢喜佛,还应按他们本自的佛名称呼,有时前而可加双身二字,如双身观世音,双身威德金刚、双身莲华生大师等等即可。

在这些双身像中殿多见的还是那些牛头马面,若干个头、表情凶恶、多手多足的为多见。如那牛头的大威德金刚,头上又有马头的马头金刚、以及那有若二十四只手臂的喜金刚,还有和明妃拥抱双双骑在大青牛身上的却尔吉金刚等等。

这是因为,按密宗的说法,佛、菩萨都有两种化身,一种称为自性身,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那种表情平静,肢体正常的标准佛像。还有一种称为教令轮身,即那些表情凶恶、形象怪诞的护法神。教令轮身顾名思义是教训众生的形象,也即是说,对众生的教化也要因人而异,对那些顽固不化,魔障缠身的众生,佛、菩萨只好变成这种怪模样来吓唬他,使人猛醒、觉悟。并且还要晓以各种咒语(明言),所以也叫明王。

我们仔细注意一下那大威德金刚虽然有宝塔形的九个凶恶的头,但那最顶端的却是个表情严肃的佛头,那即是标志若这大威德金刚是阿弥陀佛变化而来的。而那马头金刚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变化而来的呢!

至于这些凶恶的的明王和明妃拥抱,则是喻意着修习佛法要用威猛来吓退魔障,破除无明,也即“悲”,那男女相合是象征着另一方面还要用色染来收敛野性,调伏愚眯障暗,是智慧的表征,代表“智”,双身像是把“悲智和合”的佛理加以形象化的塑造,并不是教导修法者纵欲的。

根据这个义理,在密宗修习的最高阶段必须要有女伴合作一起修法,称为双修法,也叫双空乐运。例如唐代印度密教大师莲华生到西藏传播密宗时,就有五名藏族和尼泊尔贵夫人陪同大师一起修法。人们称师傅为父,诸同师傅的修法者为母,也叫佛母。也即前文说过的父母佛。

元顺帝就特别尊崇蕃僧,修习密法,据《续通鉴》至正十三年(1353)载,西蕃僧策林沁纵帝修法事:

其僧善秘密法,谓帝日:“陛下虽尊居万乘,富有四海,不过保有一世而已,人生能几何?当受此秘密大喜乐禅定。帝又习之,其法亦名双修法,曰延彻尔,曰秘密,皆房中术也。帝乃诏以西天僧为司徒,西蕃僧为大元目师,取良家女奉之,谓之供养,于是帝日从事于其法。

明清两朝皇帝虽也崇信喇嘛教,但修双身法者记载不多,至于嘉靖帝宠方士修房中术,则又当别论矣。

双身修法是喇嘛教密宗修法最为艰深隐秘的一种,由于其教理艰深玄奥,真正能修习密法的僧人极为有限,那些寺庙供奉的双身造像主要是用来喻意佛理的,并不神秘,不能据此认为喇嘛教主张纵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