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彭德怀元帅病危,在他身边照料的只有彭元帅的侄女彭梅魁一人,作为彭老总的妻子浦安修却始终没有出现,直到彭老总去世,也未见到浦安修一面。可在彭老总逝世之后,浦安修却泪流不止。8年之后,她再度来到山西的武乡县砖壁村,这里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浦安修和彭老总在一起奋斗过的地方,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生活在一起的一个月时光,就相当于两人的“蜜月”了。浦安修看着屋内的陈设,睹物思人,眼含热泪。那么,这样一对革命夫妻,却为何没有厮守终生?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浦安修与彭老总之间的故事。

彭安修和彭秀浦(浦安修主动与彭老总离婚)(1)

在这之前希望各位小伙伴能动动您的手指头,点赞加关注给我一个支持,也方便您接收到最新的内容。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38年,此时一场抗大对陕北公学的女子排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赛场周围早已经围满了人,阵阵喝彩声惊动了时任386旅旅长的陈赓,他突然想到,隔壁彭德怀也喜欢打球,当即跑到他的屋内,一把拉起彭德怀说:快去看球,抗大对陕北公学,晚了就挤不进去了。

彭德怀一听有球赛,也来了兴致。两人赶到球场的时候,恰逢一位长相俏丽的队员打出一记好球,彭德怀忍不住大声鼓掌喝彩。

一旁的陈赓敏锐的察觉到希望的火苗,当即指着那位队员对彭德怀说:她叫浦安修,是北师大的高材生,现在在延安公学当老师。彭德怀听后点了点头,显得很是平静,但是自此球场上浦安修的那抹倩影,在他的心里再也挥之不去。

这之后,陈赓等人开始极力撮合两人,在彭德怀面前经常提起浦安修,说她不但人长得漂亮,还是一个敢于斗争的革命独立女性。

要说陈赓为何要极力撮合两人,这还要从彭德怀此次回到延安说起,这次他是来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这一年,彭老总已经40岁,但他一心为革命事业奋斗,心无旁骛,更没有儿女情长的想法,国家没有安定,外敌没有赶走,个人的情感事宜他更是不敢多想。

彭安修和彭秀浦(浦安修主动与彭老总离婚)(2)

但是自己不想,并不代表热心的战友争先恐后地想为他谋一门婚事,就连主席都把这件事当做大事情,为此还和彭德怀专门谈论过,当他听闻战士们在张罗彭德怀的亲事时,他表示非常赞同。就这样,在六中全会期间,给彭德怀办喜事就成了硬性指标。

平日里,他身份的指导员和警卫员常常开玩笑说:首长,我们怕是吃不到你的喜糖喽,你瞧现在八路军的首长们哪个没有成家?脾气火爆的彭德怀听到之后,总是佯装生气地怒骂几句,然后又说:打完了鬼子再说!

但是身边的战友同志们都操心着他的终身大事,周总理甚至亲自跑去催他,彭老总总是不以为然,并哈哈大笑道:实在不行,我彭德怀就体验一下当和尚的滋味!

而要说浦安修,那句夸她是敢于斗争的革命独立女性,可不是夸张的话。

提起宋氏三姐妹,可谓家喻户晓,而提到“浦氏三姐妹”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上海嘉定素来名人辈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浦氏家族就降生了三位千金,后来她们分别是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记者和元帅夫人。

而元帅夫人就是彭老总后来的夫人,浦氏小女浦安修,其父亲是个读书人,在交通部供职,母亲主内。浦安修是在1918年7月出生于北京,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本就习得文化知识的浦安修,很小就关心国家大事,年仅17岁就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爱过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彭安修和彭秀浦(浦安修主动与彭老总离婚)(3)

1936年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北平成立,浦安修又加入其中,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她还完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浦安修又受到党组织的派遣,先是到延安我党创办的干部学校,担任陕北公学当支妇女干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秘书。后又赴山西抗日前线,为保卫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往返延安和陕西,为我军在后方的党内工作不断奔走。

不止是她的能力,浦安修还是出了名的漂亮,在延安的时候,她被大家称为延安十大美女之一,年仅二十岁,又是南方姑娘,正处在情思萌动的年纪,长相又白皙秀丽、仪态文静,真的很难不让人倾心。

而当她看到成熟稳重、杀伐果断的彭元帅时,又怎能不情思泉涌?事实是两人一见倾心,性格直爽的彭老总并没有压抑心中的情谊,在两人见面没多久,彭德怀就向浦安修诚恳地介绍了自己,他的经历、追求、性格以及先前第一段婚姻,还有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就像是竹筒倒豆子一样,哗啦啦倒个一干二净。

没几天,彭老总又给浦安修写了一封信,以独特的情怀向浦安修表明了相伴终生的愿望:我爱你的家乡,愿与你同归。大将的表白总是带着独特的方式。而浦安修也答应了下来,两人就这样确定了关系。

1938年10月10日,在彭德怀返回前线之际,两人又举行了简洁的婚礼,正式结为一对夫妻,就这样促成了一段爱情佳话。

彭安修和彭秀浦(浦安修主动与彭老总离婚)(4)

婚后,浦安修跟随彭德怀转战南北,尽管战事不断,彭德怀作为副总指挥,工作繁忙,但是在妻子面前,他总是褪去战场上的严肃冷酷,给予浦安修无限的柔情和宠爱。性情火爆的他,在家中也从来不对妻子大声说话,对妻子百依百顺。

1942年,太行山根据地遭到日军残酷的扫荡,八路军和北方局机关分散突围,情况紧急,彭德怀在清点突围人员名单时,发现名单里就是不见妻子的名字,他心中一沉。后来才知道,原来浦安修等人在一个山洞藏了好几天,归队后又累又困,就在屋里睡着了。

彭德怀在得知之后,立即冲到屋里拉着浦安修的手说:我以为你的身体坚持不下来,正要派人去寻你的尸体呢......突然他又骄傲地说:八路军副总司令的老婆,死活都不能落到鬼子手里。他用行动向浦安修证明了,词不达意的一言一语中,都有对她的爱意。

后来全国解放了,夫妻二人终于可以在一起,过和平安稳的生活。这天,浦安修难得来兴致,为彭德怀做了一顿饭,其实她是不会做饭的,她用高压锅连米带菜煮了一锅菜饭。吃饭时,彭德怀一个劲地说好吃,其实哪里是好吃,彭老总是不想打击妻子为自己做饭的心。

其实,彭德怀对自己这个妻子是有愧疚的,因为自己工作的原因,战争时期,两人聚少离多,不能常常在浦安修身边,而浦安修总是毫无怨言,安慰他工作要紧。但这让他更加愧疚,他曾说自己给浦安修的亲情太少了,欠下的情债太多,她长得美、心也美,但我给她的关照太少了。每当想起这些,我心里就不安。可以看得出,彭德怀是一个重情的男人,只是国家未安,他怎能安享小家?

彭安修和彭秀浦(浦安修主动与彭老总离婚)(5)

浦安修也并没有沉溺于彭德怀的宠溺当中,结婚之后,她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独立,也没有因为丈夫的身份自视甚高。反而是勤勤恳恳、继续完成组织交代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夫妻二人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彭老总更是在抗美援朝中狠狠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傲气,捍卫了民族尊严,让世界重新定义了新中国。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十大开国元帅之一。

当时,远在大后方的浦安修,十分担心丈夫的安危,她马上向组织申请了去前线,而后踏上了异国的土地。但是前线战斗的惨烈程度,远远超出了浦安修的预料,刚刚抵达中朝边界时,浦安修就遭遇了美国飞机空投炸弹,好在她靠着以往的战斗经验,快速卧倒隐蔽,这才没有被重伤。

敌人的轰炸并没有吓退浦安修,稍作休整之后,她重新出发,然而当她千里迢迢来到前线之后,迎接她的却不是温馨场面,而是彭老总冷冰冰的一句:你来了,那一百万志愿军的妻子怎么办?

一瞬间,浦安修心中万般委屈,后又回了国。其实,彭老总之所以这样说,固然有着对革命工作的忘我精神,但是更多的还是担心妻子在前线的安危。殊不知,在她回去的途中,彭德怀一直关注着她的消息,直到她平安回到北京之后,才安下心。

回去之后的浦安修也明白了自己的草率,她收拾心情,开始忙于自己的工作,她主动要求到工业部门工作,抗美援朝结束后才被调回北京,先是在轻工业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到中央党校学习,后又被调到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该校党委副书记。夫妻两人都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彭安修和彭秀浦(浦安修主动与彭老总离婚)(6)

从战场回来之后的彭德怀,并没有停下脚步,因为此时老百姓的生活还有问题要解决,可谓是“文死谏”,一个打了半辈子仗的人,即死战为国,又死谏为国,纵观古今,也是少之又少。而就是这样的直言,最终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他的妻子浦安修也因此受牵连,被迫开始了令人窒息的日子,身边的人也不敢多靠近她,与她有过多接触。经常被刁难的她,就像是惊弓之鸟,整日精神紧绷。

在这种情况下,最终浦安修主动提出离婚,选择了转身离去。曾经的夫妻情谊,在历史的车轮下终究被碾得稀碎。得知这一消息的彭德怀久久地坐在沙发上,最后他对侄女彭梅魁说,她的压力太大了,离就离吧。

后来,彭德怀约她来进行夫妻间的最后一次谈话。两人见面之后,彭德怀拿着一个切成两瓣的梨,中国人对夫妻分梨吃是有忌讳的,分离者,分离也。浦安修犹豫再三,还是拿起了梨咬了一口,然后哭着说:我对不起你,你多保重,说完便掩面离开。浦安修是他最亲的人,也是他躲避风浪的最后一道港湾,如今连这道港湾都不能依靠了,二十载的夫妻,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彭安修和彭秀浦(浦安修主动与彭老总离婚)(7)

后来,他所遭受的不公日益严重,直到1973年8月,彭德怀的身体在疾病的折磨下彻底垮了,工作人员找到正在北师大任职的浦安修,将这一情况告知她,并询问她是否去看望彭老总?浦安修听到彭德怀病危的消息,低头流泪好一会儿才说:我还是不去吧。

当时间来到了1974年11月29日,开国元帅,彭老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作为彭德怀一生中最牵挂最亲近的浦安修,也因此错过了见彭老总的最后一面。

浦安修也因此感到后悔,后来在彭老总的追悼会上,她才出现。直到1978年,彭老总被平反,浦安修更是后悔不已,尤其是对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她终生都不能原谅自己。也因此,在她之后的有生之年里,她都在整理彭德怀生前的著述,并且积极协助那些受彭德怀冤案牵连的人,做平反工作,也算是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种安慰。

或许是这些都还不够化解内心的愧疚,1982年6月20日,她又来到了山西武乡县砖壁村,在40年前这里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更是两人难得相聚的地方,时隔多年,再次来到这里,她感到格外亲切,屋内的陈设还是当初的模样,看着这些,她激动地说:当初彭老总工作之余,对我照顾无微不至......说着说着,她就留下了眼泪。

直到去世,她都在做彭老总生前的史料收集工作,最终整理出书,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彭老总光辉的一生,并向新一代青年的学习教育,提供了珍贵史料。不仅如此,她还将稿费和彭老总补发的工资都捐了出去。

彭安修和彭秀浦(浦安修主动与彭老总离婚)(8)

1991年浦安修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7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