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送别兰国文老师

2021年3月9日下午,新民中学兰国文老师因病去世,他是我小学的同学,又是我共事十七年的同事,谨以此篇,以未悼念。

再见了陪伴我们一年的语文老师(兰国文老师永别了)(1)

工作照

曾经皆是少年郎,你我相逢在学堂。

半载时光虽说短,一生情意却留长。

同牵双手培桃李,共战寒风沐雨霜。

闻君驾鹤西游去,老泪横流湿眼眶。

再见了陪伴我们一年的语文老师(兰国文老师永别了)(2)

兰国文老师遗体将于2021年3月12日火化,3月13日安葬。

虽然早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我还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一个同事们眼里的好同事,街坊邻居心里的好男人,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孩子心中的好父亲,带着他无尽的遗憾,腾着青云,向着遥远的天际而去,这一去就永无回头之日。

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仅仅一年多点的时间,我们学校就走了两位年轻的老师。每每想到这些,我们都要生些感慨,除了健康之外,其他的都是浮云, 虽然是看得明白,但我们还是在为生活而苦苦奔波。愿望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为了追求心中的那份梦想,往往会把自己折磨的遍体鳞伤,到头来还是梦一场。

再见了陪伴我们一年的语文老师(兰国文老师永别了)(3)

唯存的一张合影

同窗虽只半年长,情谊今一永不忘。桃子台前留嘻影,罗家庙里习文章。本该金色年华享,无奈人间风雨狂。还未举杯来痛饮,闻君今已去天堂。

2021年3月9日下午,我的小学的同窗,工作单位的同事,相识三十多年,同学半年,共事近十七年,现年才46岁的兰国文老师,留下他未尽的事业,带着无尽的遗憾,永远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世界。

兰国文,因和我是小学同学,我常带着调侃的语气叫他兰先生,每次这次叫他,他都会会心的一笑。

2021年3月9日上午,我因赴银江在路上出了一点交通事故,去团溪交警队处理回来后便将车开去遵义修理,直到下午五点过几分,才看到学校工会主席王老师于下午4:07发在群里的消息,那是兰老师已经从医院回来的消息,从消息的内容上来看,兰老师已经病重,可能已无康复的可能了。没想到仅仅过了不到20分钟,便从群里传来了他已经去世的消息,看到这条消息,我的心竟有些发懵,眼睛也湿润了,关于他的点点滴滴就像放电影一样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再见了陪伴我们一年的语文老师(兰国文老师永别了)(4)

构皮滩乌江大桥上

兰国文老师家住银江,第一次相识是在1987年,那一年的秋天,我因陪伴年迈的外公而转学到了银江小学。银江,历来是新民镇最为落后的地方之一,那时还未撤区并乡建镇,我老家五龙村属马坪乡管辖,而银江则是新民乡的一个村,银江小学以罗家庙改建而成,虽为村小,但仅有一百多人。罗家庙建于何时并不知晓,从残存的碑记来看,复建于咸丰年间,名叫显神庙。听老一辈的人说,那是一个有着四合天井的大庙,不但有正殿和偏殿,还有榭台。解放后,大力兴办教育,就把寺庙改建成了学校,供银江的农家子弟求知入学。

那是我读的是四年级,班上只有二十多名学生,而兰国文则是二十多名学生中最为老实本分的一个,他不止常会受到其他调皮同学都欺负,就连同样是老实巴交的我也会偶尔像其他同学一样欺负他。他是那种从来不会还手的人,所以常常成为了同学们寻开心的对象。他虽然老实本分,但学习却很踏实,在班上的成绩往往跟我不相上交,那时我们的成绩在乡村学校中算起来还算行吧,因而常受到老师们的特别关照。

银江小学的条件,甭说在三十年前,就算是现在看来,也是整个新民镇条件最为艰苦的学校之一。那时的银江小学并不是现在的银江小学位置,而是在罗家庙,背靠坪上山脉,脚踏上下二寨,左临沙田,右接吐槽,前可望开阳桃子台,学校周围数百米皆无水源,如果需要用水也须到一公里外的沙田去挑。因几面无山遮挡,那里的冬天非常的寒冷,条件虽说艰苦,但并没有阻挡我们对知识的渴求。那时我们班的老师,都是由远处而来年轻老师,因离家远,他们一般要周末才回家,他们就利用每天早上上课之前的空余时间义务为我们补课。那时的上学时间不像现在这么早,通常要11点钟才上课,而我们很多时候天刚刚亮就到了学校。

再见了陪伴我们一年的语文老师(兰国文老师永别了)(5)

曾经的银江小学

1988年春,我离开了银江,回到了故乡继续求学,半年的情缘就此告一个段落,之后我虽也常去银江,但一直未有联系。

1990年夏天,我们同赴尚嵇参加小升初考试,我们才得以再次见面,直到那时我才知道他已经转学到了六坪小学。

初中毕业后,我复读初三,最后进了三中,他有没有复读初三,我已经忘记了,而他的高中则是在尚中。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了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而我进入了贵州大学继续学习。他比我早一年毕业,毕业后他进入了马坪中学当上了一名乡村教师,而我第二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新民中学同样当上了一名乡村教师,因不在同一所学校,我们之间也少有交往。直到2003年春,两校合并,时隔十余年后,我们为共同工作又再次相逢,共同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走上了工作岗位的他,依然如少年时期般沉默寡言,虽然我们是小学同学,但真正一起谈天说地的日子并不多,更不用说举杯开怀畅饮了。

再见了陪伴我们一年的语文老师(兰国文老师永别了)(6)

校运会上

虽然是沉默寡言,但并不影响他对工作的热情,多年来一直担任英语科的教学工作,并长期管理学校的图书室,还担任过英语教研组组长。

无论是在同事们,还是在街坊邻居的眼里,他都是那种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居家型的好男人,几乎过着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无论是在酒场上,饭局上,还是在牌桌上,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即使是学校搞活动统一聚餐,他也只是吃完饭就离开了,基本不多呆一分钟。

不善于交往并不代表他对梦想的没有追求,我们相差不大的年龄,拿着同样的工资,却有着相差极大的收获。当我们还在租房住,他已经在镇上修了属于自己新房子,当我们以按揭的方式终于求得一个安身之所时,他已经在市区买了一个门面,当我们刚刚换上属于自己的摩托车时,他已经买了新的小轿车,当我们好不容易能开上旧的小车时,他又已经在市区买了一套房子。

再见了陪伴我们一年的语文老师(兰国文老师永别了)(7)

校运会上

同样的是单职工家庭,在同样的单位上班,拿着同样的工资,可我们的生活总是要慢他几拍。我们同样都是土长土长的农村人,但却缺少他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之外,还利用空闲时间回老家种地,搞养殖,或者是利用寒暑假打零工。正是因为他有着我们没有的吃苦耐劳精神,才收获了我没有的收获。

本育有一女,二胎开放后又生了一女,一家四口本是其乐融融,不曾想到祸从天降,2020年3月,被查出患有癌,人生的计划打乱,生活的梦想被摧毁,不得已才离开了讲台。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大多数都知道他患了肺癌,但谁也不愿意去点穿而破坏他对生活的美好追求的愿望。我们私下里常有议论看望他,可我们又怕给他增加心里的压力,破坏他心中的那份美好,去看望他的心愿直到他去世亦未能成行。

再见了陪伴我们一年的语文老师(兰国文老师永别了)(8)

游乌江

在去年,还偶尔会从他的朋友圈中,抖音里记录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出他对战病魔充满了信心,看到那些,我们心里还有些慰藉,希望奇迹能够出现,希望他能早日归来,和我们共同站在三台讲台,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展翅高飞。

在他离家学校,在医院求医,在家养病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仅仅只见过他两次,第一次是2020年的7月,那天下午,我正从向家沟回来的路上,见到他与妻子正带着孩子正徒步向河边而去,由于方向不一样,我们只是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便就此别过。第二次是2020年的冬天,我从他家门口路过见过一面,从此以后再无见面。虽然知道这病是不治之症,但也常幻想着有朝一日他又能重登讲台,继续追求他的人生之梦

已经很久没在朋友圈和抖音里看到他的消息了,直到前几天看到群里所转发的关于他的水滴筹的消息时,才知道他为治病而付出的一切时,我才知道他因病重又再一次住进了医院接受治疗,还未来得及去看望,便是噩耗传来。

生老病死虽说是自然现象,但我还是无法接受他的离去,兰国文老师的这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也是获得同事,街坊邻居认可的一生,在他离世后,很多人都替他感到惋惜。

再见了陪伴我们一年的语文老师(兰国文老师永别了)(9)

游乌江

他这一辈子吃过不少苦,为了读书,为了工作,为了子女,为了家庭,舍不得穿,舍不得吃,到头来,因病而去,留给了家人无尽伤痛。

人生太短暂,转眼之间便化为云烟,人生这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家人?为社会?还是为自己?也许,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的问题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共识,那便是健康,唯有健康,才是人这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再见了陪伴我们一年的语文老师(兰国文老师永别了)(10)

悼念兰老师

尘缘未了目难瞑,又让人间泪不停。同到灵前来祭拜,望君早日登天庭。

永别了,同窗共读半年的同学,永别了,同校共事十七年的同事,永别了,那个曾经在图书室里整理图书的身影,永别了,那个在校运会上的记录员,永别了……3月13日是你上山的日子,因我们需要到湄潭学习而无法送你,请谅解我的无奈,愿你去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