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企业、行业等多方努力,我国乳业质量越发向好,根据多项权威机构调研发现,我国乳品质量水平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一些重要品质指标甚至超越国际品牌的质量水平。就在国人对国产乳品质量提升了自信心和信赖感之时,却有一些品牌在“掉链子”、“拖后腿”。

11月12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21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44期)》中,在通报的21批次不合格产品中,仅1家乳企因微生物指标问题被通报不合格。上榜的乳品为芜湖练江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上海乳品七厂有限公司(黄山)生产的鲜牛奶,产品中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光明乳业为什么被罚款了(上海乳品七厂鲜奶产品抽检不合格)(1)

食品中大肠杆菌超标,意指该食品存在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同时也说明该食品的卫生状况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要求。这不仅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更严重的是,当消费者食用大肠杆菌超标的食物后,容易患腹泻、肠胃感染等肠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涉事企业上海乳品七厂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背后股东分别为上海牛奶集团黄山练江有限公司和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拥有前者100%股份,这也就代表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掌控上海乳品七厂有限公司。然而,在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的百度百科介绍中,说明该公司隶属于光明食品集团,也属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在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介绍中,又说明其拥有的上市公司之一为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此,上海乳品七厂、光明乳业、光明食品集团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也就清晰了。

光明乳业为什么被罚款了(上海乳品七厂鲜奶产品抽检不合格)(2)

光明乳业为什么被罚款了(上海乳品七厂鲜奶产品抽检不合格)(3)

众所周知,光明乳业堪称华东地区乳品行业中的乳业大佬,对外宣称企业一直坚持“品质为先”,拿下一系列奖项和荣誉,反观与之称得上是“嫡亲兄弟”企业的上海乳品七厂,旗下鲜牛奶产品出现抽检不合格,颇为令人不解和震惊。正所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看过光明乳业的黑历史后,或许对于上海乳品七厂的质量问题也就不那么震惊了。

频繁换帅、人事动荡、质量问题频现、创新能力落后、业绩不足等是近几年围绕在光明乳业身上的标签。11月16日,随着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迎来新任董事长黄黎明时,这是六年以来,光明乳业第三次换帅。期间多位高层出走,同时还伴有一些违纪违法的高层丑闻。

伴随频繁换帅、高层动荡而来的必然是企业在发展上缺乏稳定性,这一情况在光明乳业的业绩上深有体现。作为中国乳业第一股的光明乳业,曾在2002年伊利、蒙牛甩在身后,被统称为中国乳业三巨头。而今,光明乳业与伊利、蒙牛体量差距越来越大。以2020年年报数据为例,伊利营收为968.86亿元,蒙牛营收为780亿元,而光明乳业营收为252亿元左右。同时,光明乳业的业绩也是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势。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营收为142.64亿元,同比增长17.36%;净利润为2.61亿元,同比下滑16.81%。相关媒体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的销售净利率仅为1.54%,在16家A股上市乳企中排名倒数第一。

除了业绩掉队之外,光明乳业一直依赖的低温乳品板块也遭受激烈的竞争和挤压。后疫情时代,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低温乳品成为各大乳企挖掘新增长点的风口。伊利、蒙牛、君乐宝等传统乳企的接连加入,以及新乳业等西南区域低温乳企品牌的不断壮大,再加上不断有新晋品牌如简爱、北海牧场等网红品牌强势入局,光明乳业在低温乳品领域的低温并不稳固,尤其光明乳业在奶源建设方面远远不及以伊利、蒙牛等传统乳企的发展情况。

除此,光明乳业频现质量问题也被消费者诟病。今年7月底,光明乳业1批次光明植物黄油氧化变质;2016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当时公布的食品抽检通告中,陕西一永辉超市销售的光明乳业(泾阳)有限公司产的原味风味酸牛奶检出大肠菌群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此前还有安徽一地78名学生食用光明乳业牛奶后出现不适、其中6名学生有呕吐症状……

如此看来,在惋惜光明乳业掉队的同时,对于上海乳品七厂鲜奶产品抽检不合格的情况,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声明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