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有个嬷嬷是专门送东西的,坠儿会被“送走”和她有些关系

陈能雄/文

小说《红楼梦》中很多人物事件都有隐喻,蕴藏着深刻的含义。比较常见就是书中多处地方采用谐音,比如人物谐音有如甄士隐暗指“真事隐”、“霍启”暗指“祸起”;物品谐音有茶水“千红一窟(哭)”、美酒“万艳同杯(悲)”。

人物的姓氏也有隐喻,如贾府和甄府,一真一假,又亦真亦假,恰似一场幻梦。贾府中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嬷嬷,她的姓氏也有隐喻,她就是怡红院的宋嬷嬷,“宋”字谐音“送”。这世上姓宋的人多了去,并非姓宋的就要和“送”字扯上关系。只是在处处有隐笔的《红楼梦》中,这个姓氏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恰好宋嬷嬷在怡红院中就是专门做送东西的差事。

贾府抄家后宝钗去哪里了(贾府有个嬷嬷是专门送东西的)(1)

贾宝玉养尊处优,手下有一大帮的丫鬟婆子,她们各司其职,有服侍宝玉饮食起居的,有做针线活的,有端茶倒水的,有挑水扫地的、有浇花喂鸟的……丫鬟们很少有机会上街游逛,怡红院的东西要传送到外面去,只好由婆子来跑腿的,宋嬷嬷主要就是做这方面的事。

袭人是怡红院的首席大丫鬟,她除了要和丫鬟们搞好关系之外,还要拉拢婆子们。袭人比较信任宋嬷嬷,把许多事情交代给她去做,包括一些私密事。袭人以前是侍奉史湘云的,在她心目中湘云比探春等本家姑娘更重要。有一次,史湘云夸怡红院中的白玛瑙碟子精致美观,袭人能领会她的意思。袭人一方面是感念旧情,另一方面是为了感谢湘云经常帮忙做针线活,她就打算把这个玛瑙盘子送给她。

贾府抄家后宝钗去哪里了(贾府有个嬷嬷是专门送东西的)(2)

可是,玛瑙碟子并不是普通的盘子,它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古董器皿,贾探春见了都想据为己有。袭人怎么能把如此名贵的碟子随意送出呢,这与挪用公家财物的性质是一样的,她就暗自琢磨一个万全的法子。那天,贾宝玉要打发人送东西给史湘云,袭人就抓住这个好机会,把桂花糖蒸的新栗粉糕放在玛瑙碟子里,打算一并送给湘云。

这种容易引来嫌疑的事该叫谁去做呢?那些多嘴的婆子肯定是不行的。袭人想到了关系较好的宋嬷嬷,就吩咐她带着礼盒从后门出去,那里有事先安排好的车子。脂砚斋点评这个细节言:“‘宋’,送也。随事生文,妙!”评书人认为宋嬷嬷人如其姓,代指“送”的意思。袭人特意让宋嬷嬷带话给史湘云:“前日姑娘说这玛瑙碟子好,姑娘就留下玩罢。”言下之意是暗示湘云把碟子留下,到时候就算宝玉想起这个碟子,也不好意思向她索要。

贾府抄家后宝钗去哪里了(贾府有个嬷嬷是专门送东西的)(3)

从这个小细节可知,袭人和宋嬷嬷暗地里做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可能通过宋嬷嬷之手送出去的贵重物品不止这一件。当然,宋嬷嬷干这份工作,也做过一些好事。王夫人看不惯晴雯妩媚而张狂的样子,怕她教坏宝玉,就强行把她撵出大观园,只允许她带一些贴身衣裳。晴雯走得太匆忙,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金银细软还留在怡红院呢。

贾宝玉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晴雯离去,事后他与袭人商量如何把晴雯的衣裳金银偷偷送出去。按王夫人的意思,晴雯的好衣裳要留给其他丫头穿,当时贾府的风声正紧,谁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把晴雯的东西拿到外面。这件隐秘的事情,袭人仍旧是吩咐宋嬷嬷去做,宋嬷嬷是在夜间悄悄把东西送到晴雯住处的。只可惜晴雯死后,这些价值三四百金的衣履簪环,全部落入她的姑舅哥嫂手中,可怜晴雯忙活多年,最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贾府抄家后宝钗去哪里了(贾府有个嬷嬷是专门送东西的)(4)

细想宋嬷嬷送玛瑙碟子和衣裳首饰都是秘密进行的,她的姓氏谐音“送”就有了耐人寻味的寓意。她不仅是做了一些传送物品的事情,还间接地把贾府的一个员工给“送走”了。贾府把丫鬟婆子撵走,就如同现在公司辞退员工一样,说得好听点就是“送走”。

平儿的虾须镯不见踪影了,王熙凤扬言要在三日内找回失物,令各处的婆子细心查访。宋嬷嬷发现丫鬟坠儿身上有这个镯子,这可是个立功表现的机会,她急忙去王熙凤那里告发此事。平儿先知道这个消息,她考虑到此事对怡红院的名声不好,让宋嬷嬷不要声张,以后找个借口再把坠儿撵走。

可是,坠儿偷窃的事情还是被宝玉和晴雯知道了,晴雯是爆炭脾气,也不等袭人回来,就派宋嬷嬷去把坠儿的母亲找来。坠儿的母亲向晴雯求情不成,只好讪讪地领走女儿。此时人家母女心里正难过,宋嬷嬷居然让坠儿临走前给晴雯磕头。

贾府抄家后宝钗去哪里了(贾府有个嬷嬷是专门送东西的)(5)

在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喜爱纯洁清秀的女孩,讨厌庸俗粗陋的婆子,女孩和婆子在书中仿佛就是对立面,明争暗斗。婆子们嫉恨晴雯等丫鬟恃宠而骄,暗地里说她们的坏话,大观园中有些丫鬟被撵走,其实和婆子告状有些关系。

很多人会说坠儿犯了偷窃罪,被上司“送走”是罪有应得,即使晴雯今日不撵走她,以后袭人也照样会打发她走的。坠儿是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她有可恨之处,同时也有可怜之处,她是同悲共哭的“千红万艳”之一。宋嬷嬷送玛瑙碟子是把贾府珍贵的物品往外送,她给晴雯送衣裳首饰其实就是提早送遗物。而她告发坠儿偷窃之事,是非对错,各有评说,但这也是红楼女孩的悲剧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