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原文: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核心在“冲”,后文还出现了一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从字形来看,两点不同方向的水,汇聚到一起,是什么样子?想像下。

老子很多时候都是借水来喻道,你看水是流质的,有比固体的易变性,又比气体的不变。

两条河流汇到一起,会变成什么样,不敢确定。但是我知道,两条河流走到一起,一定有一个边界,道就是边界。如果没有边界,处于空无平等的世界,那道就是隐而不现的。

道德经之智慧(道德经之四冲动是魔鬼)(1)

俗人的眼睛和注意力一直在欲上面,在有上面。行道之人关注点一直在边界上,在矛盾点上。人也是矛盾的产物,阴阳冲气以为和。这个和,不是说正负相消得到个零蛋,打个比方,3和-2相消得1,只是呈现1的性质,不是说,是真正的1,原来的3和-2一起存在,也叫“不增不减”。

冲的联想词,冲动。我们说一个人“不要冲动',大致意思是说:不要情绪化用力或者做决定确定方向。反过来想,为什么人会进化出来”冲动”这种行为模式?冲动的好处有哪些?

我们说“冲动是魔鬼”,其实也讲“不昧因果”,“直心做道场”。说冲动是魔鬼,基于意思空间的计算,人总是追求一个价值最大化,如果不计算或者计算失误,总会陷入很强烈的后悔当中。

老子也是说不要冲动。用之,弱者道之用,道处在冲的位置,下者举之,不足者补之,而且要“不盈”,即不要过度。怎样做到不过度呢,如果过度了,马上就损有馀。冲动的一种过度化。

如果关注点在欲上面,就会过度化,如果关注点在边界上,人就会理性而务实。

水发电,却是用其”冲动“。

后面的不解,大致是讲“宗与先。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层级压制,先存的以及制定者,肯定有优先权,比方爬行脑对哺乳脑的抑制。如果讲平等,肯定是在同级讲才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