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秋,朝鲜战争进入了紧张的拉锯态势,美军先后投入世界第一款全天候战机F94、“空中堡垒”B29,对我方后勤补给线展开了空中绞杀。

为了有效阻截敌机,争夺制空权,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机急需大量加装副油箱以增加其战斗力。改装任务可谓是十万火急,其中副油箱拉杆这一关键性配件的生产任务,被迅速下达到了位于中国东北的鞍山钢铁公司。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

“让我来试一试”

拉杆的生产并不顺利,一次只能加工一根,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废品,这让大家的心情异常沉重。如果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将直接影响到志愿军空军的战斗力,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正当拉杆生产停滞不前的紧要关头,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大胆提议:“让我来试一试”!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2)

他叫王崇伦,鞍钢职工队伍中的一名刨工。生产拉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王崇伦必须研制出一种新型卡具,才有可能完成任务。

王崇伦白天在厂里查资料,晚上用自家院墙的砖头堆模型,反复构思,反复修改,经过几天的苦苦试验,终于制造出了一套用刨床加工拉杆的卡具。

王崇伦把新卡具安装在刨床上,刨床有节奏地来回拉动着,乌亮的铁屑一层层像刨花一样落了下来,试验成功了!利用新卡具一次可以加工四根拉杆,没有一根废品,比之前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3)

吴戈 鞍钢重机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

经过统计,这个时间节省了24倍,就相当于效率提高了24倍,大幅提高。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1953年,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鞍钢的生产建设开始突飞猛进。然而,就在此时,鞍钢生产指挥中枢接到了矿山生产一线的告急:大批凿岩机因为缺少卡动器,而被迫停止工作。小小的卡动器将要影响到整个鞍钢的钢铁产量。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4)

卡动器,作为凿岩机上最易磨损的零件,虽然体积不大,但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精度要求极高,需要经过车、插、铣、渗碳、淬火等12道工序,当时国内尚无厂家能够生产这种配件。这一攻坚任务交给了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

然而,试制卡动器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第二道工序成了卡动器加工的“拦路虎”,加工一件要两个多小时,一天只能制造出四五个卡动器,这对于“等米下锅”的各个矿山简直是杯水车薪。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5)

吴戈 鞍钢重机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

插削的效率很低。当时插削这个产品,一件就需要2小时30分钟。

而就在此时,工具车间又接到了试制凿岩机另一部件的任务。一时间,工具车间待加工的部件堆积如山。厂长、车间主任急得团团转,王崇伦和工友们也是心急火燎。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6)

李广仁 王崇伦工友

白天晚上琢磨,有的时候琢磨困了,蹲到哪个地方,靠哪个地方就睡着了。

经过15个昼夜的研究和试验,王崇伦终于画出了一个特殊的工具胎图纸。工具胎如果可以试制成功,肯定可以解决卡动器生产“趴窝”的难题。

试车当天,数百人来到车间观看,装载着工具胎的刨床成为了全场的焦点。随着刨床的运转,测试结果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加工一个卡动器仅耗时45分钟!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特制的工具胎可以加工40多个凿岩机零件,而无需更换卡具,被大家称为“万能工具胎”。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7)

“万能工具胎”问世后不久,王崇伦和工友们热烈讨论着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提高生产效率,王崇伦的技术革新一直没有停止,加工卡动器的纪录不断被刷新。

王崇伦不断地优化工具胎,不断地进行革新,时间进一步压缩到30分钟。经过持续改进,最后的时间定位在19分钟。他所创造的奇迹,是分分秒秒中同时间赛跑赢得的。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8)

1953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著名作家魏巍写给王崇伦的一封信,魏巍热情洋溢地称赞他:“我要在我的心里,把您和这些最优秀的战士们排在一起。让我们追上您,让我们跟您一起,在总路线的号角声中走在时间前面去吧!”王崇伦不仅成为了和志愿军一样的“最可爱的人”,更成为了“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生命不息,革新不止

1954年2月,年仅27岁的王崇伦,作为工人代表第一次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而那一天,也成为了他人生当中最难忘的一天。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9)

当天,在一届人大主席团第一天执行团的预备会上,神采奕奕的毛泽东手持名单,特意问道:“王崇伦来了没有?”这让王崇伦激动不已,他走到毛主席跟前说,王崇伦来了,鞍钢工人向毛主席问好!

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鼓励,让王崇伦与时间赛跑的劲头更足了,他暗暗下定决心:生命不息,革新不止,干一辈子革命,搞一辈子革新。两个月后,在王崇伦的提议下,他与张明山、唐立言、黄荣昌、刘祖威、朱顺余、傅景文等劳模联名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支持。一场全国范围的技术革新运动由此展开。

在鞍钢,王崇伦找到老英雄孟泰,两位忘年交的劳模一拍即合。经过两人的精心筹划,年底,鞍钢拥有了一支以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为骨干的技术协作队伍。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0)

1959年4月,王崇伦当选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一年,他先后到沈阳、丹东、本溪三市23个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为12家企业解决15项技术难题。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和时间赛跑的人”,凭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王崇伦成为了那个时代技术革新的践行者和领跑者。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永远超越别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1)

敬请收看今晚(5月2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闪亮的坐标》之《劳模王崇伦》

文字:祁永兴

编辑:张欣悦

主编:姜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