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头条号】更多关于制度、流程、体系、岗位、模板、方案、工具、案例、故事、图书、文案、报告、技能、职场等内容,弗布克15年积累免费与您分享!

阅读导航→

01 质量数据收集方法

02 质量数据的特征值

03 质量数据处理方法

04 质量统计分析方案

一、质量数据收集方法

1.质量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如下。

质量数据收集方法

方法

方法说明

全数检验

1.对总体中的全部个体逐一观察、测量、计数、登记,从而获得对总体质量水平评价结果

2.全数检验的方法适用范围

(1)总体数量有限

(2)被检测项目比较重要

(3)能够采取简易快速的不破损检验方法

随机

抽样

检验

简单

等距抽样

1.等距抽样又称系统抽样、机械抽样、SYS抽样,它是首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式

2.等距抽样的实施步骤

(1)将总体从1~N相继编号

(2)计算抽样距离K=N/n。式中N为总体单位总数,n为样本容量。然后在1~K中抽一随机数k1,作为样本的第一个单位,接着取k1+K,k1 2K……,直至抽够n个单位为止

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一般是将总体按自然存在的状态分为若干群,并从中抽取样品群组成样本,然后在中选群内进行全数检验的方法

多阶段抽样

1.是指在抽取样本时,分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阶段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抽样方式

2.具体操作步骤

(1)第1阶段,将总体分为若干个一级抽样单位,从中抽选若干个一级抽样单位入样(2)第2阶段,将入样的每个一级单位分成若干个二级抽样单位,从入样的每个一级单位中各抽选若干个二级抽样单位入样

(3)依此类推,直到获得最终样本

2.质量数据的分类

根据质量数据数量化的要求,可以将质量数据进行如下。

计量值数据

1.计量值数据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数据,属于连续型变量。其特点是在任意两个数值之间都可以取精度较高一级的数值。

2.该类数据通常通过测量获取,如重量、强度、尺寸、标高、位移等。

3.一些属于定性的质量特性,可由专家主观评分、划分等级而使之数量化,得到的数据也属于计量值数据。

计数值数据

1.计数值数据是只能按0,1,2,……数列取值计数的数据,属于离散型变量。

2.该类数据由计数得到。计数值数据又可分为计件值数据和计点值数据。计件值数据,表示具有某一质量标准的产品个数。如总体中合格品数、一级品数;计点值数据,表示个体(单件产品、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等)上的缺陷数、质量问题点数等。

二、质量数据的特征值

质量数据特征值是由质量数据计算的用来描述质量数据波动规律的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

l 算术平均数

(1)总体算术平均数

(2)样本算术平均数

l 样本中位数

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特征值

l 极差

l 标准偏差

(1)样本标准偏差

(2)总体标准偏差

l 变异系数

三、质量数据处理方法

质量数据处理方法如下。

质量数据处理方法

方法

内容

特点

列表法

制作一份表格把测量数据按照对应关系一一排列在表中即列表法

1.能够简单反映出相关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清楚明了地显示出测量数值的变化情况

3.较容易从排列数据中发现有错误的数据

4.为用其他方法处理数据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图法

把一系列相互对应的数据及变化的情况用曲线表示出来即作图法

1.能够形象、直观、简便地显示出变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函数的极值、拐点、突变或周期性等特征

2.有助于发现测量中的个别错误数据

3.在报告质量数据处理结果时用曲线描述较为直观

逐差法

当两质量数据成线性关系时,常用逐差法来计算因变量变化的平均值;当函数关系为多项式形式时,也可用逐差法来求多项式的系数

1.充分利用测量数据

2.绕过某些定值未知量

3.可验证表达式或求多项式的系数

最小二乘法和一元线性回归

从测量数据中寻求经验方程或提取参数,称为回归问题,用作图法获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就是回归问题的一种处理方法

1.回归分析方法用来处理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广泛

2.使用回归分析需要判断相关关系是否密切即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

质量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 质量数据收集方法(1)

四、质量统计分析方案

方案名称

质量统计分析方案

执行部门

方案设计主要事项

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

相关文件及表单

质量统计分析方案设计实例

一、质量数据的来源

(一)外部来源

1.政府、法规、标准等。

2.地方政府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3.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

4.相关方(如顾客、供应商等)反馈及投诉等。

(二)内部来源

1.日常工作,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检验试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

2.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3.紧急信息,如出现突发事故等。

4.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三)数据可采用已有的记录、书面资料、讨论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等方式。

二、数据收集、分析与处理

(一)数据分析活动中需提供的重要信息

1.顾客满意度的信息。

2.产品与客户要求的符合性。

3.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发展趋势,是否反映出潜在的问题,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由相关的业务部门分别提供)。

4.质量体系年度审核结果。

5.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完成情况。

6.供应商的信息。

7.其他。

(二)外部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1.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反馈数据、技术标准类数据的收集分析,并负责传递到相关部门。对出现的不合格项,执行《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2.政策法规类信息由办公室及相关部门收集、分析、整理、传递。

3.顾客满意度的信息主要是分析顾客满意信息趋势,最关键的是顾客目前最不满意的问题是什么,由公司市场营销部或相关部门负责。

4.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他类数据,应在一周内报告质量管理部,由其分析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协调处理。

(三)内部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1.质量管理部依照相应规定传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管理方案、内审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等的信息。

2.各部门对业务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和分析,对存在和潜在的不合格项,执行《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3.紧急信息由发现部门迅速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或行政部组织处理。

三、质量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一)数据统计方法

各职能部门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数据统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质量调查法

质量调查法,即利用各种统计图表,系统地收集反映质量问题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粗略原因分析的一种方法。对于市场、客户满意度、质量的审核分析一般可以采用此方法。

2.分层法

分层法,即按照一定的标志对收集到的数据适当分层和整理,使杂乱无章的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数据和错综复杂的因素系统化、条理化。

3.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用于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工具。

4.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即表示质量特性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图形,寻找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可用于对于较为复杂的不合格品项进行分析。

5.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即通过对数据分布状况的描绘与分析,来判断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6.控制图法

控制图法,即用于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所使用的带有控制界限的图形,主要用于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二)统计分析方法选用原则

1.优先采用国家公布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抽样标准。

2.采用企业自己制定的统计方法,应证明它等效或优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制定相应的鉴定程序。

(三)统计分析方法的实施要求

1.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统计方法培训。

2.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

四、对统计分析方法适用性和有效性的判定

1.是否降低了不合格品率,降低了加工损失。

2.是否能为有关过程能力提供有效判定,以利于改进质量。

3.是否提高了产量、利润和工作效率。

4.是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

五、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的记录

质量管理部每3个月对各部门统计方法应用的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主要的质量问题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质量管理##咨询工具##管理工具#

本文由弗布克原创,版权归属弗布克,欢迎转发,禁止转载,抄袭、洗稿,侵权必究。

领取本资料的Word、PDF版完整内容方法:

1.本资源编号:1022。

2.关注 评论 转发,然后私信“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