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这个国号作为王朝在中国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南北朝南朝由刘裕建立的宋朝,这个宋朝一般被称作“南朝宋”或者“刘宋”,只存在了六十年就匆匆结束;第二次出现,就是由赵匡胤建立的宋朝,这个宋朝被称作“北宋”;第三次出现则是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建立,因为偏安江南一隅被称作“南宋”。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1)

北宋和南宋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皇帝“二人转”。北宋是赵匡胤建立的朝代,但是北宋之后的皇帝都不是他的后代,而是他的弟弟北宋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后代;南宋是赵光义后代赵构建立的朝代,但是南宋之后的皇帝都不是他的后代,而是赵匡胤的后代;北宋由赵匡胤建立,亡于赵光义之后;南宋由赵光义后代建立,亡于赵匡胤后代;赵匡胤一脉一共出了九个皇帝,赵光义一脉也出了九个皇帝,仿佛宋朝皇位就是这哥俩轮流坐。

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破,宋恭帝投降。公元1279年,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彻底灭亡,按理说这场“二人转”已经结束了,可是在随后的六百多年里居然还有他们的传说,甚至于元朝明朝清朝这三代王朝的皇帝成了这兄弟俩的后人,还在争夺者天下,进行着“二人转”。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2)

第一个传说——元顺帝为赵匡胤的后代

南宋灭亡后,元朝的统治在中原大地上迅速建立起了。在元朝统治了几十年后,到了元朝第八位皇帝(忽必烈统一后)图帖睦尔时,他亲自向外公布一条爆炸性新闻,就是元朝第九位皇帝和世㻋的长子妥懽帖睦尔并不是和世㻋的儿子,他不是黄金家族的人,因此他不具备皇位继承权,而且图帖睦尔还特别明确了妥懽帖睦尔的父亲就是南宋亡国皇帝赵显,这位妥懽帖睦尔就是元朝亡国之绝元顺帝。

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就是对的,因此妥懽帖睦尔是赵显的儿子的说法马上就在元朝大地上迅速传播开了,并且这个故事越传越广,故事情节也越来越丰富,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凄凉的传说。

赵显是南宋的亡国之君,他是赵匡胤的后人,他三岁就继承了皇位,但是很快蒙古大军就兵临临安城下。

面对这种情况,年幼的赵显自然无法应付,因此主持朝政的祖母谢太后和大臣等人最后决定投降,由此南宋王朝覆灭,只剩些在外地的抵抗力量在反抗元朝。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3)

赵显一族被送到了大都,忽必烈倒是很大度册封赵显为瀛国公,在待遇上给予优待。不过赵显毕竟是亡国之君,而且南宋统治区始终不肯臣服,忽必烈也时刻担心赵显会成为南宋抵抗力量的精神领袖,但是杀了赵显不利于自己的统治,最终忽必烈下旨让十八岁的赵显出家,前往西藏学习佛法。

赵显自然明白自己的身份,为了保命和忘却亡国的痛苦,他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佛法之中,很快就成为了享誉元朝的佛学大师。

时间过得很快,赵显逐渐从青年步入了中年,又从中年步入老年,他几十年研究佛法,每天面对青灯古佛看上去十分可怜,因此当他去主持甘州山寺时,当地的部落首领看他可怜,决定送给他一个回回女子。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4)

注意赵显是在西藏学的佛法,也就是他学的是藏传佛教的一支,他的这个教派和后来俗称“黄教”的格鲁派不同,这一教派对于僧人没有不准成家的戒律,因此赵显娶妻没有问题。

赵显身为亡国之君,成为佛学大师,并且有了家室,可以说这个时候应该终于过上幸福生活了,但是他没想到等待他的是祸不是福。

这个回回女子很快就有了身孕,就在分娩的时候,寺庙外面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元武宗的儿子和世㻋,他因为和自己的堂兄弟争夺皇位失败被迫流亡。

当他跑到甘州山寺的时候看到寺庙上空出现了奇怪的光芒,他认为不一般,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是赵显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孩。

和世㻋认为这个孩子不一般于是强行将这对母子抢走,赵显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不久他就因为思念故乡江南写诗怀念被元英宗赐死,而那个被带走的男孩就是妥懽帖睦尔。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5)

以上就是妥懽帖睦尔是赵显儿子的传说,不过这毕竟是个故事,和世㻋就算再喜欢妥懽帖睦尔,也绝不会将他立为自己的继承人,毕竟家族血统高于一切,身为成吉思汗的后代绝不能容忍让一个被自己灭掉的后人成为自己的后代,并且继承大统的。

这个传说完全是图帖睦尔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编造的,他是和世㻋的弟弟,但是他渴望皇位,为此不惜毒死哥哥夺回皇位,那么自然要让和世㻋的一切消失,决不能让妥懽帖睦尔成为皇位继承人,为此才宣布妥懽帖睦尔不是和世㻋的儿子。

不过图帖睦尔的太子很快就死了,而他也身染重病,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毒杀哥哥的报应,为了赎罪,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他亲自推翻了妥懽帖睦尔是赵显儿子的说法,表示妥懽帖睦尔是和世㻋的儿子,自己死后一定要让妥懽帖睦尔继承皇位。

图帖睦尔带着恐惧死去了,但是他编造的赵显和妥懽帖睦尔的关系并没有随着图帖睦尔的死而消失,因为元朝对于这段历史记叙资料的缺少和激烈的政治斗争,再加上元顺帝对于这种民间传说根本不管,或许是清者自清的原因,或者是不当回事,元顺帝从来没有管控民间的传顺,以至于他是赵显儿子的传说仍然被广泛传播。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6)

汉族的文人因为不满元朝统治,非常相信这个传说,他们为此津津乐道,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元朝的不满,元朝灭了宋朝,但是最后还不是宋朝的后人夺回了皇位,这样一来元朝已经灭亡了,这个天下还是宋朝的。元末明初汉人权衡为此特意写了一部带有小说笔法的的《庚申外史》,全盘讲述这个故事,而明朝末年的史学家谈迁也很喜欢这个传说并且将其也在自己的史学著作《国榷》中。

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更加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比干巴巴的历史有趣得多,也非常精彩,完全适合老百姓茶余饭后作为聊天闲扯吹牛的谈资,

第二个传说——朱棣是元顺帝的儿子,成了赵匡胤的后人。

元顺帝刚刚结束了自己朴素迷离的身世,但是没过多少年,在明朝中后期居然出现了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反而是元顺帝的儿子,再加上元顺帝被传说是南宋皇帝赵显的儿子,朱棣一下子成了赵匡胤的后人。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7)

关于朱棣是元顺帝儿子的传说,民间说法是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破大都后,朱元璋居然跑到大都,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元顺帝的嫔妃,其中有一位蒙古嫔妃被弘吉剌氏(或者被称为翁氏),当时已经怀有元顺帝的孩子。其后根据民间传说是弘吉剌氏不足月生下朱棣,朱元璋大怒,要赐死了弘吉剌氏和孩子,但是孩子被仁慈的马皇后保护下来,谎称是自己所生,只有弘吉剌氏被杀,弘吉剌氏死前留下了一张画像,交给忠于自己的朱棣乳母。等到朱棣成为燕王后,乳母告诉朱棣实情,于是朱棣发誓要报仇,最后在朱元璋死后起兵造反,夺取皇位。根据《蒙古黄金史纲》记载则是朱棣是元顺帝的儿子,不过足月出生,朱元璋并不知情,当成自己的儿子然后正常册封,最后造反夺取皇位。

不管哪种说法都认为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其实这个故事漏洞很大,一看就是瞎编的。

朱元璋虽然后宫众多,儿女数十,但是他这个人并没有强抢对方妻妾的习惯,这也是朱元璋一直引以为傲的。其次朱棣的出生,虽然朱棣生母到底是谁没有定论,但是朱棣的出生没有问题,一致认为朱棣出生在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而元朝攻破大都已经是洪武元年(1368)八月,这个时候朱棣已经七岁了,而且就在这一年,朱元璋正式给自己前七个儿子取名字,朱棣这才有正式名字,这个时候取名字不是随便一叫就完了,而是要诏告天下,因此朱棣绝不可能是元顺帝的儿子。而且《蒙古黄金史纲》并不是严肃的历史记载,在这部书里还记录说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儿子,这是一场元顺帝和朱元璋后代的对决,从这就可以看出这个记载是怎么回事了,和之前元顺帝是赵显的儿子一样是一场精神胜利。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朱棣是元顺帝的儿子的传说呢?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8)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朱棣的母亲不明。

朱棣夺取皇位后一再声称他是马皇后的儿子,他是嫡出皇子,可是很多证据表明朱棣不是马皇后的儿子、

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改变自己是篡位的记录,大肆更改记录,将自己强行定义为马皇后的儿子。

可是朱棣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都改了,以至于越改越乱,不但自己的母亲改的不确定,就连朱标等人的出身也出现了问题。

正因为母亲到底是谁不能确定,这就给了善于想象的人发挥空间,认为朱棣出生不明,以至于联想到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以讹传讹成了元顺帝的儿子,最后成了赵匡胤的后代。

其次,朱棣的造反。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皇位本来是长子朱标继承,朱标死后,按照宗法,他的后人排在朱棣等人前面,故此朱元璋最后传位给孙子朱允炆。朱棣对这个传位不满,再加上朱允炆急于削藩,最终朱棣造反夺取皇位。

朱允炆是合法皇帝,朱棣是造反皇帝。朱棣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的礼法,使得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不满,同时朱棣为了夺取皇位造反开启了四年战争,给无数百姓带了灾难,因此朱棣的夺位引起了众多人的不满。可是他们无法反对朱棣,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发泄。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9)

最后,清朝统治的需要。

清朝利用李自成起义灭亡明朝,成功入关,之后夺取天下,因为清朝时异族,自然引起了汉族反对,民间兴起反清复明的浪潮。

清朝要想巩固统治,必须否定明朝,因此他们十分热衷于编排明朝的各种绯闻传说,对于朱棣不是朱元璋儿子的这种传说自然更是大力助推,因为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他是元顺帝的儿子,因此明朝早就灭亡了,实际上还是元朝统治,因此你们复明就不成立。清朝的刘献廷写了一本《广阳杂记》记录:“明成祖非马皇后子也。其母瓮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之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说北京一带一直流传着这个传说。

于是朱棣从朱元璋儿子变成了元顺帝的儿子开始广泛流传,不过后来因为这个传说太过于离谱,因此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人们取乐的谈资。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10)

第三个传说——努尔哈赤是宋徽宗的后人,也就是成了赵光义的后人。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朝代,其前身开创者为努尔哈赤,他是女真人,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但是最后清朝却流传出了努尔哈赤并不是女真人,他是宋徽宗的后人,也就是说清朝是也是汉人王朝,努尔哈赤的后人也是宋朝后代。他们后来入关,因为元顺帝被传说是赵显的儿子,朱棣被传说是元顺帝的儿子,他们是赵匡胤的后代,而努尔哈赤是赵光义的后代。所以清朝取代明朝还是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二人转”。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11)

为什么会出现努尔哈赤是宋徽宗后人的传说呢?

第一, 就是宋徽宗当年确实在东北有后代。

宋徽宗名赵佶,他是北宋第八位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人。宋徽宗是亡国之君,在靖康二年,金朝大军攻破开封,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被俘虏随后被押往金国的都城位于东北的上京会宁府,后来被押往更远的五国城最终死在了这里。

宋徽宗是宋朝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帝,在靖康之变前有三十二个儿子,做了俘虏后在五国城又生了六个儿子。而这六个儿子从此在东北开枝散叶繁衍后代,由于时间太长了,再加上没有谱系记载,因此东北民间各民族互相通婚,因此宋徽宗在东北有众多后代,因此努尔哈赤就有乐是徽宗之后的传说。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12)

第二, 爱新觉罗姓氏的解释

爱新觉罗在清朝前并不是什么显赫的姓氏,人数不多,而且当地传说“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当地传说凡是带有觉罗的姓氏都是宋徽宗宋钦宗的后代,更有有传说“爱新”的含义是“金”的意思,“觉”是“赵”的意思。并且后来清朝灭亡后,经过调查改为金姓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很多宗室包括大多数满族人绝大多数改为“赵”姓。

甚至于在乾隆时代,很多满族人因为满族姓氏太长不便使用,只称名字无法分辨,于是私底下都用汉姓取名赵某某,而且宗室子弟往往自称赵老几,这让乾隆很生气,为此他特意下旨不准满族人和宗室取汉名,不准姓赵,但是一直无法成功。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13)

第三, 清朝为了便于统治

清朝在乾隆之前已经有这种传说,但是清朝并没有严厉制止,极有可能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

要知道清朝入关后,在中原南征北战,进行了一系列杀戮,同时剃发易服,改变了中原数千年的风俗习惯,激起了所有人的不满。

清朝统治者必须巩固统治,他们知道汉族士大夫不可能接受异族统治,因此对于社会上传说的努尔哈赤是宋徽宗的后代,并没有理会,这样就造成自己是宋朝的后裔,不是异族统治,是正统王朝,可以让士大夫阶层接受自己的统治。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14)

同时驳斥反清复明的说法,大清是宋朝徽宗的后代,理应是正统王朝,因此元朝明朝都是非法,大清就是大宋复国,大明是非法,还干什么反清复明。

第四,就是无力反清的人的心里安慰。

清朝是女真人后来的满族人建立的王朝,入主中原并且对全国建立起统治,这对汉族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过他们无力反抗清朝统治只能通过这种方法,认为努尔哈赤是徽宗的牛人,这样一来清朝也是汉人王朝,从而心里上自我安慰。

不过随着统治巩固,到了乾隆时代,就开始严厉打击这种说法了,表明自己和宋徽宗没有关系。

不过说起来认为努尔哈赤是宋徽宗的后人确实不靠谱。毕竟从宋徽宗到努尔哈赤时代已经过去几百年,宋徽宗的基因早早就被东北各民族的通婚稀释得无影无踪。同时满族人喜欢赵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姓是百家姓第一位,直接拿来用,而且是大姓,可以让自己迅速融入汉族,避免清朝灭亡后遭到报复,绝不是因为他们是宋徽宗的后代就用赵姓。

虽然努尔哈赤和宋徽宗之间到底是不是有关系不得而知,不过对于赵匡胤和赵光义哥俩来说却意义非凡。

明朝因为元顺帝是赵显的儿子,引出了朱棣是元顺帝的儿子从而变成了是赵匡胤后代的传说,清朝则因为宋徽宗被关押在五国城,成了宋徽宗的后人,也就成了赵光义的后代的传说。

赵匡胤和赵光义哥俩完全想不到,明朝和清朝作为他们的后代居然延续了数百年这种皇位“二人转”,你方唱罢我登场,我唱完了,你再登场。

二人转皇亲梦劝爹爹选段唱腔简谱(皇帝二人转)(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