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裴剑飞)2014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四好农村路”由此得名。

同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店子坪村终于有了一条祖祖辈辈期盼的出山公路,村路沿线的农家乐逐渐发展起来,过去因道路闭塞而卖不出的山货变成了宝贝。几年间,店子坪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8800元,实现了全村脱贫。

2014年至今,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39.2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05万公里,99.47%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和店子坪村一样,依托“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不少贫困农村实现了脱贫,还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山区适合发展旅游业(湖北这个小山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3倍)(1)

建始县位于武陵山脉深处,山大沟深,没通公路以前,村民出行很艰难。 摄影/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山路艰险 村民“祖祖辈辈像骆驼”

店子坪村位于武陵山脉深处,被群山环绕,平均海拔1200米。十几年前,村民就医、赶集、外出只能沿着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肩挑背扛。“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当地流传的这首民谣就被用来形容村民出行的艰难。

在店子坪村的村口,一条曲曲弯弯的石阶路沿着山势向谷底蔓延,被茂盛的植被覆盖,一眼望不到尽头。淅沥的雨滴落在灰褐色的地上,道路变得异常湿滑,行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是一个踉跄。几年前,这条悬在半山腰的“羊肠小道”是连通店子坪村和山外世界的唯一出路。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告诉记者,虽然这条山路并不长,却危险重重,单在他的记忆中,就有6人不慎失足坠亡。

如今,恩施的小土豆行销全国,口感甚佳。而在多年前,恩施许多像店子坪这样的闭塞山村却因为道路限制,卖不出去的土豆只能拿来喂猪。年长者耕种山间的几亩薄田,带着孙辈们勉强糊口,年轻人几乎悉数进城打工。

“不能再这么穷下去了。”2002年,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动起来在悬崖上修路的念头,并劝说村民出钱出力修路。修通一条顺畅的出山路是店子坪人祖祖辈辈的梦想,但最开始真正支持王光国的只有寥寥数人。面对质疑,王光国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终于在2004年冬天,村党支部通过集体表决,决定在洋芋河的悬崖绝壁上修建一条通村公路。

山区适合发展旅游业(湖北这个小山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3倍)(2)

没钱请施工队,村民们就拿上自家的工具,凿山修路。翻拍/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腰系绳索 吊在半空凿山修路

2005年,店子坪村的出山路开修,但坚硬的岩石和陡峭的山势,让村民备尝修路的艰难。受地形限制,大型工程机械无法施工,村里也没钱请专业施工队,村民就拿着自家工具,一寸一寸地抠。修到绝壁时,村民就把绳子的一头固定在山顶,另一头拴在腰间,几乎是吊在半空中打炮眼、撬石块。6年里,村民们肩挑背扛开挖土石方4万多立方米,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1.5公里的“毛坯”路。

2011年,店子坪村人自发修路的故事引起了湖北当地一家媒体的关注,王光国在记者笔下被称作“愚公支书”。这篇报道一经发表,店子坪村人向深山要路的故事传到了大山外面,交通部门等专业力量适时介入,帮助村民打通了出山路。

2014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横跨峡谷70米、投资159万元的愚公大桥建成,店子坪村至高坪镇全长11.7公里的断头路打通。到了2016年,11.7公里村级主干道硬化路完成,村民出行问题彻底解决。

因为带领村民“深山凿路”的事迹,“愚公支书”王光国被推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这条路也成了“愚公路”。

山区适合发展旅游业(湖北这个小山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3倍)(3)

如今,店子坪村的出山公路已经修通五年了,村民赶集、上学、就医都不再是问题。摄影/建始融媒体中心 吴浩 侯康

断头路打通 村民人均收入从2000元增至8800元

转眼间,“愚公路”已经修通5年,现代化的公路平整宽敞,一座长度近百米的大桥横跨峡谷,串联起国道、县道、乡道,各式的客车行驶其间。如今,汽车开进了村口,过去因道路闭塞而卖不出的山货变成了宝贝,寻医问诊也不再是问题,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在交通部门的官方语境中,“四好农村路”的意义不止于一条方便老百姓出行的道路,更是脱贫路和产业路。2014年店子坪村断头路打通后,村路沿线的农家乐以及红色旅游景区也逐渐发展起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8800元。目前,店子坪村已经实现全村脱贫。

行走在店子坪村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公路带来的变化。村民王光庭操办起了农家乐,一桌“腊味十足”的土家族特色宴席让不少自驾前来的游客流连忘返,他的儿子还承包了“村村通”客车,每年还能再为家里补贴将近一万块的收入。借助邮政部门在村里设立的邮政服务站点,王光庭每次出车还可以帮助乡亲捎带上几封信件到镇上的邮局。在公路修通前,一封不足100克重的挂号信就要在山路上走上十多天。

55岁的张九国放弃在外挣更多钱的机会,回到店子坪村当了一名讲解员,在纪念馆里向一拨又一拨前来参观、学习的高校师生、企业职工、机关干部讲述修路时的辛酸苦辣和村民“凿山求路”的坚韧。

多知道一点

今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实现硬化路“村村通”

记者注意到,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之一,“四好农村路”已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8个省份将“四好农村路”纳入政府绩效考核,15个省份明确提出实施“路长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也已相继出台,农村公路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在农村,受益于“四好农村路”建设,无数个“店子坪村”通了公路,有了产业,村民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据介绍,截至目前,农村公路基本实现“通村畅乡”,农村路网初步形成。自2014年至今,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39.2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05万公里,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4%和99.47%,新增3.5万个建制村通客车,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比例分别超过99.1%和96.5%。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

2015年5月2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按照总体建设目标,到2019年年底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下一步,交通部门还将推动实施“农村公路 ”旅游、产业、扶贫等发展新方式,盘活地区资源,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张畅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