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不久,上司就给我们推荐了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于是买来全套五本,那时候正值风华正茂,《活法》带来的更多的是激情和斗志,从中体会出工作带来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这本书便成为工作的加油站。到后来,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再读《活法》,更多的感触是在稻盛和夫出家修行的篇章,在人生功德圆满和成就斐然的时候,没有选择颐养天年,依旧走在自我修炼的路上,哪怕已经是65岁的年纪,这让我想到了褚时健储老。我想他们都是修行者,用一颗平常心通过各种事务的磨砺抵达心灵的富足和平静。在闲暇之余,再次翻出《活法》,颇多感悟油然而生!

生而平凡,当有不屈之心。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稻盛和夫,也只有一个褚时健,他们的成就是大多数人毕生都无法企及的。每个人生而不同,认识到自我平凡才是内心接受自己的开始。但这不影响我们依旧可以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生。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际遇不同,生活也充满不确定性,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用确定的行为去应对不确定性。

善良和勤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本性,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守和打磨做出一些能让自己感到心满意足的成绩。我想这就是对平凡最好的尊重,也是不屈之心的最好表现。

未经磨砺,何来繁花似锦?近几年随着“焦虑”一次次高频地出现在朋友圈和各个媒体平台,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我常常想,我们这代人少了父辈们愿意坚守和静待花开的耐心,我们追求速成,不愿走弯路,没有了让自己静下心来融入当下的平静和坦然,到头来给自己增添了很多烦恼。父辈们用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都在同一个岗位上,任劳任怨,始终如一,终能小有所成。这样说来,我们经历的磨砺还是太少,肩膀还是太稚嫩,没有厚厚的老茧哪里承受得住生活的重量。

未到尽头,哪有为时已晚?最近热播剧《三十而已》热度不减,我没有去看内容。但这个话题很好,而立之年,是一个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很多抉择和改变发生的年头,有的人已经暂露头就,有的人还在苦苦摸索。有人说,三十岁了,人生基本就这样了。我也常常想,这辈子是否就这样了。在《活法》里,当我读到80高龄的稻盛和夫出任日航会长并使企业扭亏为盈,起死回生的时候,给我了很大的鼓舞和震撼。不应该过早下结论,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即使无法大器晚成,也应该不负此生,每一次开始也许都是另一次重生。

心之所至,方能行之所达。其实《活法》里没有一处是教给我们具体做法的,有的人会说空洞。但我认为这就是一部修心的书,作为个体在人群中是那样微不足道,但是因为内心力量的不一样,便能绽放出不同的人生。我从书里读出来信念、坚韧和内心的强大。今时今日,当我们面临一点点挫折和逆境时,是否已经斗志全失进而全面自我否定。信念倒了,人自然倒了。纵观稻盛和夫的一生,无一处不是逆境,无一处不是挑战。我们看到的是向上的力量,是突破的力量,是持之以恒的力量。

人生原本就是一次修行人生感悟(读完活法才知道)(1)

再读《活法》,其实是一部哲学书籍,它解决了人为什么而活和怎么去活的问题。也许我们无法及时汲取书中力量,成为自己的精神食粮和行为支撑。但我想修炼本就是一条漫漫之路,在人生这场修行中,我们最终所达的无非是内心平静和心灵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