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怎样才能安心过冬(痛风患者如何过冬)(1)

冬季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高发季节。那么,痛风患者如何加强个人防护以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顺利过冬呢?

饮食控制莫放松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体内80%的尿酸源于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剩余的20%源于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因此,痛风患者的目标就是要控制这20%的外源性尿酸摄入。总的来说,痛风患者应遵循低嘌呤、低热量、低油脂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贝类、牡蛎和龙虾等带壳的海产品,浓肉汤和肉汁等;限制食用含果糖和蔗糖的食品;不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尤其是啤酒和白酒。

冬季气温降低,高糖、高油脂食物可以促进身体产热,增加饱腹感,减轻寒冷带来的不适。但是,痛风患者并不适合这样的饮食,尤其是吃火锅。火锅的主要食材是各种肉类和动物内脏,这些多属于高嘌呤食物,尤其是火锅汤中的嘌呤含量极高。那么,痛风患者就和火锅无缘了吗?不是,痛风患者想要吃火锅,需要掌握以下要领。

第一,火锅汤底选择口味清淡的菌汤或西红柿汤底,避免红油、牛油、麻辣等重口味、重油脂汤底。第二,所涮食材避免动物内脏:如黄喉、毛肚、腰片、上脑、鸭肠等高嘌呤食物,可以先吃冬瓜、空心菜、土豆、青笋、茼蒿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需要注意的是,蔬菜不要在火锅汤中浸泡太久,避免吸收过多富含嘌呤的火锅汤。第三,酱料可以选择芝麻酱、醋、少量香油等,不建议加入海鲜酱、虾酱、蚝油等。另外,不要喝汤底、酒类及果汁饮料。

注意关节保暖

痛风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交替时,尤其是刚刚入冬时,气温骤降,很容易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温度会影响尿酸盐晶体的沉积与溶解。当温度为37摄氏度时,尿酸盐的溶解度为408微摩尔/升;当温度为30摄氏度时,尿酸盐的溶解度下降至268微摩尔/升。另外,人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也不同,躯干和内脏的中心温度高于四肢和体表,尤其是四肢末端的体温比躯干温度可低8~9摄氏度。因此,当温度下降,局部血流速度减慢,再加上尿酸盐溶解度下降,尿酸盐便更容易沉积在四肢末端的关节,尤其是受压和承重的足部关节。

所以痛风患者要格外注意关节保暖。保暖不仅能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还可以减少感冒、心脑血管疾病、骨折、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人冬季喜欢穿九分裤配豆豆鞋,露出纤细的脚踝,但这种穿着易使痛风加重。冬季,痛风患者还是应注意关节保暖,戴好帽子、手套、围巾、护腕、护膝等,不要穿九分裤、破洞裤、短袜。非关节炎发作期,可以用热水泡脚、洗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劳逸结合 适当运动

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暖气充足,缩在被窝里刷手机,岂不美哉?但是,痛风患者冬季也需要保持适当运动,防止体重快速增加,避免尿酸水平波动。

在冬季进行户外运动时,时间尽量选择上午10时至11时或下午2时至3时。这两个时间段,户外阳光充足、气温适宜。另外,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和大量出汗。运动过程中注意关节保护及补充水分。

规范用药 定期复查

冬季不仅是痛风的高发季节,也是心脑血管病容易肆虐的时间。中老年痛风患者通常会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其他代谢疾病,气温、饮食、运动、作息的变化均可以引起尿酸、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所以仍需要规范用药。有条件的患者,家里可配备家庭血压计、血糖仪、尿酸仪,做好自我监测。当指标出现波动时,不要盲目调整药物,应及时就医,查找原因,遵从医嘱。

文: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科 王芳

整理:樊璠

来源: 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