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冢头流传一句话“黄阜蓄锐,蓝溪藏精”。相关解读停留在此地有薄姬、纪信两冢为风水宝地。地理上这地方原来是一个土岗曰黄阜岗,另外发源于阳翟(禹州)的一条河流穿区而过曰蓝河(蓝溪)。那么“蓄锐”和“藏精”又是什么意思?

冢头村的历史(家国情怀溯源系列之)(1)

除了风水之说外似乎鲜有其他方面的解读。把“蓄锐藏精”放在民族精神形成的过程考量,从大历史纵向的视角进行理解。锐指猛士积蓄力量,精指精神、精华、精英、精彩。

据郏县地方文化学者刘老师考据,纪信为救刘邦被焚,为表彰在楚汉荥阳大战中为国尽忠的猛将纪信,西汉王朝曾计划在此地建纪氏城予以铭记,终因汉初动荡而未成形,但留有纪氏台记录此段历史。刘秀复国,曾于纪氏台召见地方官吏。

冢头村的历史(家国情怀溯源系列之)(2)

纪信死后被尊为都城隍,供奉于城隍庙。城隍一词地方文化学者认为“城”通“成”,“皇”通“煌”即成就皇帝的是烧纪信的那把火。纪信被火烧而死,成就了刘邦的皇帝事业,也成就了大汉天下的辉煌光明。“煌”就有了王者追随的含义。“成皇”演化为“城隍”,纪信忠勇形象固化为城隍神,与关羽义勇形象固化为武圣一样,均有护佑平安的本意。

冢头村的历史(家国情怀溯源系列之)(3)

薄姬衣冠冢为何葬在此地?汉初三年纪信死,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白鹿原霸陵南侧。但遵循太后遗愿,景帝在郏县冢头为祖母薄姬建衣冠冢,应该与大汉所彰显提倡的国家精神“忠”有关。

忠的形象代表自然非“功盖三杰,安汉一人”的纪信莫属。另外从历朝对纪信的封号都有一个“忠”字,也可窥一斑便知全豹。蓝溪藏精这个“精”焉非不是“忠义”的精神化身呢!

可见“冢头”背后的黄阜岗和蓝河的地理文化中,还隐藏着大汉家国忠义的精神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