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么做创新》

《企业怎么做创新》是多名专家在华为、中兴通讯等著名企业近20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炼的方法论,可解决企业创新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方法可实操和落地。

今天哪些词最热?

创新无疑是最热的词之一。

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各级地方政府以及企业,无不谈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仿佛一夜之间,科技创新像地下冒出来的词一样。

难道此前国家就不需要科技创新吗,企业就不需要创新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1

“中兴华为事件”等

倒逼中国创新

科技创新现在之所以这么热,是基于一个大背景。

中国经济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GDP总量已经接近了美国的70%,而且增速比美国还快,按照这个速度,过不了多久,中国的GDP总量就能超过美国,美国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因此从2014年开始,中美之间开始就有一些贸易摩擦,然后逐渐扩展到科技领域。

美国对中国科技打压的一个开始标志性事件,就是2016年和2018年的“中兴事件”,美国把中国最大的通讯行业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列入实体清单,进行供应链断供。

然后是2020年开始发酵的华为事件,对华为进行全方位制裁。到目前,美国已经把大量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甚至是部分高校列入实体清单,这些企业随时有可能被断供或者特别对待。

美国这些年的动作,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无论花多少钱都是买不到的,而且正常供应的产品和技术,说断供随时就断供。为了确保供应链安全,也为了在科技领域的快速追赶,我们不能寄希望从美国进行购买,需要自主创新。

这就是这几年科技创新大热的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国家的科创板也快速推出了,可以说,科技创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2

中国企业创新投入不及美国一半

对于中国的广大科技型企业来说,机会来了。

但是我们的企业创新投入和水平有多高呢?

创新水平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较难直观比较。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极其庞大的企业数量来说,可以用一个非常好的指标“研发投入”来衡量企业整体的创新水平或者说创新力。

什么是研发投入?

它是一个企业研发投入的金额,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一个是绝对额度,比如多少亿元人民币,还有一种表达方式是百分比,比如占整体销售额的百分比是多少。

一般来讲,研发投入超过10%的企业都属于研发投入很高的企业,当然还和行业以及企业规模有关。

比如2018年中国研发投入绝对额最高的企业华为,研发投入为113亿欧元,占比为14.7%,研发投入绝对额在世界排名第5。中兴通讯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15.3%,研发投入绝对额在中国大陆排名第4。华为和中兴都属于研发投入极高的公司,因此创新能力也保持很强的竞争力。研发投入高的公司可以认为研发强度大。

我们查找了《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中的资料,对比美国、欧盟、中国几大经济体的企业研发强度,中国企业的研发强度为2.8,欧盟的为3.4,而美国企业的研发强度为6.2。

企业怎么做到创新提升(企业怎么做创新)(1)

中国企业的研发强度已经比较接近欧盟企业的,但是和美国企业的研发强度仍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采用的样本是研发投入在全球排名前2500名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比较大。

对于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暂时没有看到一个比较权威的榜单,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小企业因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差,用于创新的研发投入金额都不会太大。

3

中小企业为何害怕创新?

没有创新,企业在未来很难有核心竞争力,这对于企业家来说,已经是一个共识。

但对中小企业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

除了生存因素,中小企业不敢大规模投入研发创新还有哪些顾虑?

基于这样的梳理与思考,我们团队对一些中小型科技制造业做了一个调研。

调研企业对象:

企业规模:销售额小于50亿元人民币。

企业性质:科技 制造行业

(制造环节不一定在本公司,也可能外包)

人员对象:CEO、CTO或者合伙人。

调研问题只有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您的企业在创新中有哪些痛点?”

根据目前收到的72份反馈,我们对问题做了归一化处理。因为是开放式问题,不同人的表达会有差异,但实际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比如有企业家反馈“我不知道投了这么多钱下去,到时候这个项目赚不赚钱,所以不敢投”,这个意思和“我担心这笔钱投个新项目打了水漂,还是再看看”实际是类似的意思,就是老板算不清楚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导致不敢投入进行创新,或者投入时会非常谨慎,影响到企业的创新。

对于这类表达,我们把他归一化为“创新投入和回报难评估,导致不敢投入”。其他问题也进行类似的归一化处理。

经过处理后,根据目前的样本,我们发现,中小企业创新的痛点问题主要有9个。

其中排名前四(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反馈的问题)

问题分别是:

1.创新投入和回报难评估,导致不敢投入

2.担心创新的成果被拷贝或者模仿

3.产品研发经常返工,推迟交付

4.研发的产品质量差

企业怎么做到创新提升(企业怎么做创新)(2)

4

7个维度助力企业创新

针对中小企业创新中存在的这些痛点问题,我们结合自己在中国知名创新公司中兴、华为等企业从事产品创新近20年的成功经验,给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创新,少走弯路,协助企业全面提升竞争力。

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叫《企业怎么做创新》,分别从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流程、产品创新、创新力修炼、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七个维度入手来解决中小企业的创新痛点。

比如:产品经常返工,延迟交付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中普遍存在,向客户承诺的交付时间点一拖再拖,有时候商业机会就这样拖没了,而在中兴、华为这样的大型公司却很少大面积延迟交付的问题。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我在中兴通讯带领过的项目超过5个,而且都是非常大型的项目,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大多超过1亿人民币的,人数也是超百人,交付周期一般在18个月左右,而且每个项目都有一定的创新性,不是简单的继承前面的项目然后生产销售。

同样是创新项目,为什么中兴通讯做这么大型的项目能按照立项时的时间节点交付,最多在10%以内的范围波动,而中小公司做小项目反而大面积延误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要知道,根据麦肯锡的调研结论:新产品每提前1天上市,其为企业产生的利润增量达到0.3%;每提前5天上市,利润增量达到1.4%;提前10天上市利润增量为2.5%。如果你的项目延误了几个月,你还能赚钱吗?

可能有人会说,像中兴、华为这种大公司有完善的组织架构,也有大量的优秀人才,按计划完成项目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对于我们这种小公司,要牛人没牛人,要好枪缺枪的,项目延误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也是中小企业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不足问题。

不可否认,中兴、华为这些大公司,配置齐全,要枪有枪,要炮有炮的,但是要知道,中兴、华为这些公司项目的复杂度是中小企业难以想象的,先不说一个项目光硬件都十几块甚至几十块单板,电源、结构、可靠性、测试、中试生产还有市场、销售各个环节的配合协作都是巨大的工作量。

一个项目,软件的代码量都是以千万行为基础的。那这么复杂的项目为什么在长达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能够有条不紊,稳步的推进呢。除了人才和组织架构以及项目、技术的积累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有很科学的流程,通俗一点说就是做事的方法。

可能很多企业家接着会问,像IPD这么复杂这么大的流程,只适合大型的公司,不适合我们这样的中小型公司。

这其实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IPD流程只是流程的一种,而且每家公司在实施IPD流程或者其他流程,都会有针对自己公司实际情况做一定的修改,以适应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

以项目返工这个在中小型公司非常常见的问题为例,大部分项目出现返工无非几种情况:立项前没有做好充分的评估,匆匆忙忙立项,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有个致命的问题没考虑清楚,要推倒重来;立项前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做的时候市场发生了变化没有及时评估和调整,等快做完项目才发现产品已经不大契合市场需求,需要做大改动,产品才有竞争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项目选型物料没有科学的评估,导致物料不符合需求,或者质量问题,或者成本问题,或者可生产性等问题,延误项目进度等。

要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好的流程来规范,而这些流程其实和IPD没有关系,但是IPD中的很多思想却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照搬照抄华为、中兴这些大公司的流程,是从产品、项目创新的本质上去考虑问题。

比如,对于产品的立项,华为、中兴这些大公司会有非常严格的流程,要求市场、规划做到一定的程度,并经过多方严格的评审才能往下立项,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做到。

所以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中,项目立项前还是要做一些准备,但是做到什么程度确保就可以立项,在进度和风险中综合考量。

在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质量怎么控制,需求变化如何增删等,对项目的成功交付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些举措在《企业怎么做创新》中都会详细介绍。

下面这张图是通过《企业怎么做创新》来解决企业创新中遇到的痛点问题。

企业怎么做到创新提升(企业怎么做创新)(3)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搬运!

作者:揭应平,资深咨询专家、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特聘专家。前中兴通讯产品开发和创新工作负责人,成功主导过多个项目的研发和创新,创造了超百亿的销售额。擅长为企业提供 产品研发和管理、IPD流程、企业创新等培训、咨询和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