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相当于哪些省(呼声高涨的淮海省)(1)

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区域,区域内都说着相似的方言,仅凭着一口方言就能在四省交界自由交流,并且大家都有着傲视群雄的酒量,这就是淮海地区。

淮海地区包括江苏的徐州、连云港、宿迁,安徽的宿州、淮北,河南的商丘,山东的枣庄、济宁、临沂、菏泽等市,横跨四省,区内人口近1.19亿。

近些年,民间有关呼吁成立淮海省的声音络绎不绝,究竟什么是淮海省?今天我们来细说它的前世今生。

淮海经济区相当于哪些省(呼声高涨的淮海省)(2)

自古以来,淮海地区就有合为一体的渊源。

虽然在商周时期没有所谓的政区,但淮海地区自古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地理单元,被称作“徐州”而位列“九州”之一。《禹贡》中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尔雅释地》中记载:“济东日徐州”。这说明先秦时期,淮海地区就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而存在。

淮海省的首次提出,要追溯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张謇拟就《徐州应建行省议》,提出徐州建省计划。对“徐州省”的辖区,张謇提出,以徐州为众星之月,东到海州,西至商丘,南起泗州,北迄沂水,有45个州县。后遭到山东、河南、安徽3省巡抚的反对。结果,清廷下令裁撤江淮巡抚,江淮省重新并回江苏省,分又复合,江淮省存在3个月。

淮海经济区相当于哪些省(呼声高涨的淮海省)(3)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党内政部常务次长安徽凤阳人张我华等提交给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缩小省区案中,主张在徐州设立“归德省”。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民国省制问题设计委员会胡焕庸提出的分省案中,主张设立“徐淮省”,面积66872平方公里,辖35个市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汪伪曾设立伪淮海省。

建国初期,淮海地区也经历了一些区划的调整,作为统一的政区的雏形也短暂存在过。1953年1月,徐州市改变原有直属山东而划归江苏省直辖,并设立徐州专区;新海连市 (1961年改名为连云港市)脱离山东鲁中南行署临沂专区的管辖而划属江苏徐州专区。徐州专区囊括了淮海地区的大部分主要城市,至此,徐州专区辖共包括了淮海地区的1市10县,淮海地区成为完整而独立政区再现端倪。但此时的徐州专区与淮海地区的范国相比较,面积较小,主要是以江苏的徐、连二地为主,只涉及到了皖、鲁二省的边缘地区,并末涉及河南商丘。但这已经是近代以来,淮海地区作为统一政区的最具规模的一次。

文化上,淮海区域早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海文化。虽然淮海地区的政区几经变动,但是形成了一种淮海文化,如张謇在 《徐州应建行省议》中认为江北士地辽阔、位置重要、民风剽悍亡命,“平原荡荡,广袤干里,俗俭而,民强而无教……”可以看出,在广阔的淮海平原上,强悍的民风,已经和其他区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到现在,淮海区域也是远近闻名的“酒量高峰”,区域内人民的酒量傲视周边地区,论喝酒,真可谓是无敌。

淮海经济区相当于哪些省(呼声高涨的淮海省)(4)

经济上,淮海地区的政区划分受制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因素,但其中经济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淮海地区统一的时期 (如唐朝),该地区农业基础稳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反之,淮海地区的政区设置受政治、军事等因素干扰较为严重的时期(如金朝、元朝),该地的经济发展便衰退甚至停滞。当代数十年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分属四省的淮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北边的京津冀与南方的江浙沪地区来说,处于一个“塌陷”的地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历史還留的政区不统一的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淮海经济区相当于哪些省(呼声高涨的淮海省)(5)

因此,1986年所成立的淮海经济区,也就是为了更好地整合该地资源、促进该地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一个超越政区体制之上的经济协作区,但目前,它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为什么如今淮海区域已经成立了专属经济区,可经济仍没有事实上的崛起呢?

强邻环伺,淮海经济区,北临京津冀,南接江浙沪,一个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另一个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区域,淮海经济区距离这两座发展高峰区域太近,一条京沪铁路将区域内的人才与劳动力吸引殆尽,本地的发展潜力和经济规模,都被远远地甩在身后。

淮海经济区相当于哪些省(呼声高涨的淮海省)(6)

淮海区域缺乏中心城市带动,淮海经济区内,一座GDP破万亿的城市都没有,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徐州,GDP也只有8000亿,在江苏省排名第6,全国排名第27名,成绩优秀,但无法称上顶尖,想作为C位区域发展,徐州还需修炼内功。

各城市产业竞争多合作少,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缺乏亮眼名牌产业集群。淮海区域内大多数地级市GDP规模处于2000至5000亿之间,城市圈经济规模小,且产业多数重合且以中低端产业为主,无法形成协同互补的发展关系,反而更多体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上,资源无法共享,产业无法协同,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这也就遏制了淮海经济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做大做强。

政策上合作的紧密度仍有待提高,近年来淮海经济区合作虽有长足进展,但是在政策深度上仍需加深。在省级层面,苏鲁豫皖四省均对淮海经济区支持不足,重视不够,经济区的合作仍是靠以徐州为核心的各地级市推动进行,顶层设计的高度不够高远,合作深度就难以向纵深发展。

另外,文化教育上,淮海区域内的优质高校数量少,且地区分布不平衡,淮海区域内,仅有中国矿业大学一座211大学,且分布在徐州,除了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和位于连云港的江苏海洋大学外,其他高校都以学院命名,高校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所以,淮海区域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需要方方面面的条件,“淮海省”也就作为民间讨论的一个说法存在,不会真正成为一个真正的省级行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