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1月6日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2年主要任务时明确,高质量发展城市副中心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北京市两区建设指的是什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北京市两区建设指的是什么(北京城市副中心创建两个示范区)

北京市两区建设指的是什么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1月6日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2年主要任务时明确,高质量发展城市副中心。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两个示范区”的概念并非首次提出。去年9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动员部署会。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持续深化对城市副中心的认识,坚持创新引领、“五子”联动,创建“两个示范区”。

要牢牢把握绿色发展这个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特色,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着力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焦点1: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怎么建?

记者注意到,从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到成为网红打卡地的绿心公园,再到连续多年举办的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绿色”已经成为副中心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去年10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揭牌,邀请专家学者加入,助力城市副中心实现“双碳”目标。

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显然已有基础,未来如何建设?对此,去年11月2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副中心要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同时,副中心要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沿河、沿绿、沿路建设慢行系统,打造自行车友好型城市,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引导绿色出行。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将安装光伏设施作为强制性要求。构建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探索开展碳中和相关工作,支持节能减排相关改革创新政策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

广泛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和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打造“无废城市”。

今年,北京市政协委员、通州区医疗保障局局长田春华带来了《关于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提案》,她建议,制定出台副中心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制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还要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推动中关村通州园、漷县镇、永乐店等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田春华认为,应该突出“绿色”,打造副中心城市底色。在绿色交通方面,大力推广低碳交通,实现绿色出行比例达80%左右。在能源结构方面,推动副中心区域内公交车、物流运输、环卫车辆、出租车等实施电动化替代。

如何突出“示范”?她建议,建设新能源利用示范区。以政府投资项目为重点,集中推动新建学校、行政办公、居住社区等项目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推进新建公共建筑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

焦点2:通州区与北三县如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副中心还将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意见》对此也有明确要求:按照“四统一”要求,在规划管理、投资审批、财税分享、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探索协同创新路径。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及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动北京部分产业和功能向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延伸布局。加强城市副中心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三县、天津市武清区等周边地区产业合作,鼓励北京市企业和产业园区与北三县重点产业园区对接,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丛亮在一个多月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市通州区和河北的北三县只有一河之隔,两个地区经济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每天都有大量的通勤人员往返,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地方。《意见》提出了推动京冀两省市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实际上也是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验。

北京市政协委员、通州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吴涛建议,两地联合修订产业发展规划,制订新的产业引导目录,形成分工明确、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赋能北三县传统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布局在北三县。

“应该突出北三县配套服务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引导北三县承担配套服务等外溢功能,重点布局生活服务业态。”吴涛还建议,搭建智慧化服务平台,在四地办事大厅分别设立“跨省通办”服务窗口。

如何促进区域产业资源有效整合?他建议,整合两地的产业发展空间,推进运河商务区等与燕郊高新区、三河经开区、大厂高新区、香河经开区等承接平台的合作对接,联合打造区域产业承接平台。

医疗和教育是两地居民都很关注的问题,在区域公共服务方面,吴涛建议推进优质资源向北三县的流动延伸。

“应鼓励跨区合作办学、建立分校区,促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向通州区与北三县布局。探索建立通州对口支援北三县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通过名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师资培训、联合教研等方式,带动促进北三县教育事业发展。”

他建议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创新。推进跨区域教育政策改革,定向增加北京重点高校面向北三县的招生计划,逐步统一中小学教材等。

同时推进市属和区属三级甲等、二级医疗机构与北三县的医疗机构合作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探索潞河医院与北三县成立医疗联盟。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危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