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民族建筑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1)

北方民居·叁

河北蔚县古堡民居形制与匠作

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说:“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奇迹,这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长城脚下,还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是河北蔚县的古城堡。”

蔚(yù)县,距离北京以西约240公里,地处张北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属河北省张家口市管辖。从张北高原到华北平原,为逐级跌落的三级台地,很适于策马驰骋。古代游牧民族的骑兵队伍,曾经不止一次挥师南下,直逼华北平原。为了自保,中原王朝不得不在北部边境陈兵驻守,并广修防御工事。在明代,尤其是永乐年间定都北京以后,由于京师靠近边境而时刻面临鞑靼、瓦剌等北方民族的威胁,防御工事的修建就尤显迫切而重要。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2)

图 1 明中期顺天府附近边境图

蔚县地区大量城堡的修建,正以此为时代背景。明太祖朱元璋的边境政策,初为“边民内徙”,后为“以军实边”,这种屯军的耕守方式也对当地居民产生影响。出于自守,边境附近的居民开始以自发的方式修建城堡,“有警则入城堡,无事则耕,且种且守”。

历史上的蔚县,有“八百村庄、八百庄堡”之说。如今,仍有350多座基本保存完好古村堡在这里留存。每一座村堡,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让人看不完。

经过长期的军屯历史,军队中等级分明、纪律森严的观念也似乎渗透到了蔚县古堡内的居住建筑之中。它们有浓浓的“官气”,注重门脸,注重装饰,讲究气派,讲究等级。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3)

图 2 蔚县民居

一、住宅形制

蔚县古堡内的住宅,规模有大有小,但均以院落为组成单元,正房朝向也以朝南居多。小型住宅只有一个院落,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围合而成,开间数可根据住户人口数量灵活掌握而不遵规制,但一般都是单数,或三五间,或七间(极少数)。住宅规模扩大,则须增加一个院落,两个院落或者横向并列,或者前后串连,其间以院门、巷道或过厅相通。规模更大的,再增加院落,如此类推,可以到现存规模最大的住宅——西古堡内的东楼房院(四进院落)、西楼房院(四进院落)和张家“九连环院”。(图3~4)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4)

图 3 蔚县崔家寨民宅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5)

图 4 蔚县古堡住宅平面图

住宅之中,以正房之等级为最高。正房一般为硬山卷棚顶,其屋顶梁架结构又以“四檩三挂”居多。“四檩三挂”为当地工匠使用的“口诀”,意即屋顶上架设四根檩条,前后各两根,檩条上铺椽子,前后共三架。比“四檩三挂”等级更高的是“五檩四挂”。屋顶当中多设一根檩条,这就不是卷棚顶,而是有正脊的屋顶构架了。

倒座房与厢房,一般采用单坡屋顶,从檐口开始起坡,直至院墙顶部。院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兼做倒座房或厢房之背墙,其高度通常介于四五米之间(相当于倒座房与厢房的屋脊高度),略高于正房屋檐而低于正房屋脊;另一部分院墙只当围墙之用,高度稍逊,一般不及4米。后一部分院墙往往又作为正房山墙与厢房背墙之间、或厢房与大门之间、又或大门与倒座房之间的过渡,墙顶上常置以筒瓦拼就的“瓦花格”装饰元素。(图5)倒座房与厢房采用单坡屋顶的做法,不仅是出于等级上的考虑,它还使得院墙高等于倒座房和厢房的屋脊高,而不是后檐檩高,此时院墙就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6)

图 5 瓦花格

倒座房和厢房的进深根据住宅的占地大小而变化较大,但大都遵循一个规则:倒座房进深小于厢房,厢房进深又小于正房。当然这也是等级制度的体现。

住宅大门多位于东南角,并朝南开。但这并不是一定之规,只要是就近朝街巷开门以便充分利用场地和空间,大门的位置和方向可灵活掌握。

和北京四合院类似,蔚县住宅的大门按照大小等级也分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和随墙门等形式。广亮大门的门扇安装在正脊之下,其余形式的大门门扇则随等级降低而渐次外移,到随墙门就直接在院墙上开门而门上只有简单的门罩了。广亮大门尤为蔚县历史上的有钱人家所喜用。在有的城堡内,往往一条街上就连续矗立着三四座广亮大门,其屋顶或为硬山顶,或为硬山卷棚顶,屋脊高度均比院墙高出约1.5米,而且都有十分考究的砖雕或木雕装饰。

拥有多进院落的住宅,入大门之后即为前院。前院的功能是多样的。一般人家的住宅,前院的倒座房与厢房直接用于居住。而豪门大户的前院则用来停放“大车”(当地人称骡、马拉的车为大车),围绕此院的倒座房与厢房则供佣人居住,或用来圈养骡、马、牛等牲口。(图6)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7)

图 6 住宅大门

二、住宅匠作

住宅建造因其主人经济实力不同而有差别。如果是贫民之家造屋,不管几间,也不管是正房、厢房还是倒座房,均以三合土铺地面,取河卵石做墙基,垒“泥墼子”为墙体,墙上架设一层简陋易得的树枝,覆土盖瓦即为屋顶。墙基的高度即是室内与室外之高差,根据住宅选址和土质而有不同,一般来说,山坡上建房墙基较矮,在河滩地上建房则墙基较高(这是出于防洪和“祛湿气”的考虑)。“泥墼子”是当地人对土坯砖的俗称,每块“泥墼子”的长、宽、高大致为38厘米、20厘米、6厘米。其做法是将和好的湿土放到铁皮制的模子当中,压实,将表面刮平,取出晾干即可。屋顶直接受雨水风沙侵袭,需厚重结实,一般要覆土三遍,头一遍用于固定望板(望板其实是桦树枝或柳树枝等“不成材的”剩余木料),第二遍用于“找形”(即屋顶曲线轮廓),第三遍抹出“泥棒”(准备铺覆瓦)。这种房子基本上只费人工,不花料钱,但显然既不美观,也不耐用。(图7)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8)

图 7 贫民建筑

一般人家盖房,根据其财力而将以上步骤做不同程度的改善。

最先要改善的是木料。建房的各种材料中,木料的成本是最高的,木料钱占房屋造价的一半以上。木料分柱、柁(梁)、檩、椽、望板与门、窗、槅扇以及其他装饰性构件。其中,柱、檩、柁的直径大致在20~24厘米之间,同时大致遵循柱径小于檩径,檩径小于柁径的规律,其中柱径又可根据财力适当减小,但不能少于15厘米。倒座房和厢房大都采用单坡,梁架结构类似于“半抬梁式”。梁的一端架在檐柱上,另一端插入侧院墙,并与埋入侧院墙内的柱子搭接(在施工顺序上是先立柱,在完成梁架结构之后砌墙),梁上以侏儒柱支撑檩条。檩、柁的数量无严格的规定,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正房则一般采用“四檩三挂”。“四檩三挂”为卷棚顶,其梁架结构又有两种做法:一种为抬梁式,在前后檐柱上架设大柁(进深一般为6~7米,大柁跨度大而且承重任务艰巨,所以直径一般都达到40厘米以上),大柁上施驼峰或童柱支撑二柁,二柁再承檩条,此做法在少数比较讲究的民宅正房上有使用;另一种为穿斗式,即前后金柱直接承托檩条,无须通过侏儒柱将承重转嫁到柁上,而是由金柱将荷载直接传递到地面,可省略横跨前后檐柱之间的大柁,减小了备料难度。总的说来,“四檩三挂”的梁架结构是比较简化的,尤其是穿斗式的“四檩三挂”。

梁架结构简化了,但是对椽子的要求却提高了。通常进深只用三椽,金柱之间的距离约1.8米,其上不用弯椽而用直椽,金柱与檐柱之间水平距离约2.4米,其上之椽斜搭,还需在檐檩和挑檐檩的支撑下挑出檐柱之外1米左右(使屋顶能够起到遮雨保护泥墼墙的作用),于是总长通常达到4米左右。檩条少而椽子长,对椽子的荷载要求就比较高,因而其直径就比较粗,一般为12厘米左右。所以,在蔚县城堡内的住宅中抬头所见屋顶上往往是密布着粗而长的椽子。12厘米粗的椽子伸到屋檐下难免显得尺度过大,于是工匠们把檐椽的最末一段“卷杀”,使端头的直径减少3厘米左右。当然,对飞椽也须如法炮制。(图8)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9)

图 8 住宅屋顶椽子

为了突出正房的朝向,“四檩三挂”的屋顶构架还要求“前长后短”,即房屋前面的屋檐比后面的屋檐挑出更远的距离,这样前檐椽的长度便大于后檐椽。有的比较讲究的住宅,干脆在屋前添加一道檐廊(即增加一排檐柱),等于是将原先从金柱一直伸到檐柱外1米多的檐椽分成两截了。

其次是用砖替代“泥墼子”(旧时用青砖,1980年代以来建房大量使用的是红砖)。但这种替代并不是全部,而是有所选择的。

其一,是改善底层墙体。从墙基开始往上垒五层、七层或更多层的砖,但不管多少,其层数都必须是单数,目的是使最上皮砖和最下皮砖能“对缝”。至于墙体的其余部分,仍用“泥墼子”垒砌。(图9)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10)

图 9 底层墙体换砖

其二,改善墙体的四个角部。墙角为受力的薄弱环节,以砖换“泥墼子”,谓之“四角硬”。山面、正面或背面的角部砖墙的长度一般从50~100厘米不等。此时剩余的墙体表面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抹一层厚约3厘米的“大苒泥”——将麦秆或稻草铡成约10厘米长的碎段,和到湿泥中,搅匀,即为“大苒泥”。将半湿半干的“大苒泥”抹于墙面,待干透以后便会比较牢固地附着其上,可对墙体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大苒泥”的外表面一般仍需抹一层薄薄的白石灰(厚度3~5毫米),这样更为美观整洁。第二种方法是铺砖。不过和角部砖墙用顺砖不一样的是将大部分砖侧立,使其面积最大的一面朝外,“贴”在墙体表面,只起装饰作用而不起承重作用。

在此过程中,需将砖和“泥墼子”各一层并排侧立,中间填“大苒泥”,同时每隔三四层侧立的砖就铺一层顺砖。顺砖的一半须楔入“泥墼子”之间,使砖和“泥墼子”能够很好地黏结在一起。显然,第二种方法的成本要比第一种高。据说除非是极有钱同时又极看重防御性的豪门大户,才会用砖完全替代“泥墼子”,而一般人家盖房时在“非角部墙体”内部都使用“泥墼子”,只是在外面包一层砖(当地工匠称之为“硬背”)。蔚县的气候寒冷,对墙体的保温要求比较高,一般外墙的厚度可达到45~60厘米左右,在如此厚的墙体内使用“泥墼子”,既不影响结构,又不影响外观,而全部用砖垒砌就未免属于不必要之浪费了。

其三,改善地面。在砖材普及以前,一般人家用鹅卵石或三合土为地面,更讲究的则在三合土中添加红糖等可增加黏性的材料,使地面更为坚硬。而在砖材普及之后,一般人家盖房在庭院地面上铺砖(室内可能铺砖,也可能仍以三合土为地面),另外庭院四周的台明也铺砖,但不同的是台明边缘的砖块不是平放,而是丁头排列。

财力雄厚的豪门大户建房,以上述为基础又做进一步改善,

首先是正房的型制。倒座房和厢房仍为单坡,但正房(尤其是最后一进的正房)则可能改为“五檩四挂”。“五檀四挂”的屋顶上有正脊,须有从地面直通到正脊下檩条的“通天柱”将其承托。又因为有通天柱的存在,各檩条之间的距离较之“四檩三挂”有所减少,所以椽子的直径也不用那么粗了。不过,“粗椽”在蔚县建筑中似乎已不仅仅是结构承重上的需要,它已成为地位与财富之象征,因而在“五檩四挂”的正房中,正脊两侧的橡子尺度较小,但檐椽的直径仍然是12厘米左右。也有的正房仍然采用“四檩三挂”的梁架结构,此时多用“抬梁式”构造,而不用“穿斗式”。还有的住宅,或是出于增加住屋的目的,抑或是出于突出正房地位的考虑,将正房修成两层(楼梯位于檐廊东、西两端),于是整个院子就会被人们称为“楼房院”(这也说明蔚县的住宅很少修建为两层,只要说“楼房院”就足以将其与其他住宅区分)。(图10)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11)

图 10 五檩四挂

其次是石材的大量使用。一般人家盖房只在柱础、柱顶石和宅门外的台阶上少量使用石料,而豪门大户除上述之外还在以下各处使用石料:第一,用大量经过加工的平整石料替代河卵石成为墙基;第二,凡脚步频繁经过之地均用石料代替砖为铺地,如台阶(院门内外与房门之前)、各屋屋门前后、庭院四周台明的角部和正对房门之处等等;第三,上马石、抱鼓石以及墙角底部石柱等处。另外有少数豪宅,因为前院用于停放大车,负荷较大,其铺地全部用大块石材铺就。(图11)

蔚县都有哪些古建(长城脚下的建筑奇迹)(12)

图 11 豪门大户砖房

再次是专门用于铺地的地砖的出现。一般人家盖房,庭院和室内地面上铺的砖和墙砖是一样的。而豪门大户内地面上的砖,则是专门烧制的地砖,其形状为方形,厚度比墙砖稍薄(约4~5厘米),边长则20余厘米~30余厘米不等。大小不等的地砖用于等级不同的房间之内,等级越高,地砖越大。另外,方形地砖可以正铺,也可以45°斜铺。斜铺等级又高于正铺,是“当官的、有文化的才能这么铺”。

最后是砖雕、石雕、木雕等装饰性元素。

蔚县古堡民居既遵循北方传统营造建筑形式,同时融合进蔚县人民的生活智慧,严谨质朴、灵活多变。它既打破营造规范,又极大地提升居住合理性,更加符合“和”的中式生活美学,彰显着曾经的繁华与兴旺。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信息宣传部整理、编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

本文来自【中国民族建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