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会有人说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我知道,儒家什么时候说过无为而治了,不好意思,还真提过,而且还是孔夫子自己说的,《论语.卫灵公篇》第四章记载了孔子赞誉舜帝的一句话,就提出舜帝的最高治理境界就是无为而治,其原文是: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当然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应该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无为而治是有区别的。

为什么没有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同样是无为而治)(1)

先看看孔子这句话怎样理解,孔子说:“能无为而治的,大概只有舜了吧。他都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位于南面的王位上而已。”

为什么没有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同样是无为而治)(2)

何为“无为而治”是理解本章内容的关键。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儒家提倡的“无为而治”与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并不相同。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样的内容“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道家所谓的无为而治,对于统治者来说是真的无为,听任我们现在所说的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去调控,道家认为彻底的无为而治,可以让经济高速繁荣,汉初的文景之治就是后世学者经常拿出来做例子的。

为什么没有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同样是无为而治)(3)

儒家所说的“无为而治”从出发点就与道家不同,强调的是对于自己修行的严格要求,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为上者“亲其亲、长其长”,身边的人、手下的人自然而然也会知礼、守礼,要以已感人,以已化人。之所以如此推崇舜,是因为舜是儒家一直以来标榜的道德表率,忠、孝、礼、智、信样样都好。正是由于舜的道德高尚,贤德之人,如禹、皋陶、契、后稷、伯夷等人都愿意为其所用,帮助舜治理国家,舜什么都不用做,天下也能政治昌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儒家所说的“无为而治”。

为什么没有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同样是无为而治)(4)

儒家“无为而治”的前提是礼制社会的建立,从国家到宗族都以礼自治,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上位者对于自身素质的提升,才会带动各个层面的统一标准。人人都通过自身的守礼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最后实现国家大治的局面。所以与其说儒家提倡的是无为,不如说是对自身的“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