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判断人五行(五行教授法-气质所鉴)(1)

尊上有安 小下敬躬:开宗明义,规则为先,方法论是捷径, 是法门,是秘籍,是众望之所求。然教育之法,法无定法,无一劳永逸之法、无万能公式之法,只道是因材而教,因人而异,若求方法者,此山虽有路,可在别处寻,教授方法者,不以方法自缚,切莫自误误人。

----行文馆-李德鹏先祝为敬

快速判断人五行(五行教授法-气质所鉴)(2)

歧路亡羊 多方丧生

歧路亡羊

春秋·列子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以心都子。

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列子·说符》

快速判断人五行(五行教授法-气质所鉴)(3)

“歧路亡羊”的冷幽默

“歧路亡羊”是一篇冷幽默的故事:

这一天杨子正坐在家中,也许是在读书,也许是在喝茶,隔壁邻居突然面色着急的登门拜访,说自己家的羊丢了一只,现在正召集人手一起出去找,特来询问能不能向杨子接两个学生搭把手,帮忙一起找羊?

杨子很奇怪,问道“找一只羊,用得了那么多人吗?”

邻居回答“嗨,村外岔路多,要分头找,一人一条路,更方便有效。”

没多久,邻居和寻羊的一帮人都回来了,大家耷拉着脑袋。

杨子问“找到羊了吗?”

邻居回答“没有”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去找还找不到,为什么呢?你们怎么找的?”

邻居回答“出门顺着大路找,遇见岔路,人分两拨,再遇见岔路口再分两拨,结果岔路后面还有岔路,路口越来越多,羊还没找到,人不够用了,不知道下个路口往哪去找,干脆放弃,就都回来了。”

杨子听完,面色动容,若有所思,一连几天话也不说,谁也不理,板着脸,皱着眉。

杨子的一位学生,也许是参与找羊的其中一位,见老师为了一只羊整天忧愁寡欢,觉得很奇怪,就跑到杨子身边,对老师说道“羊嘛,畜生而已,丢就丢了,再说又不是老师您家的,您每天这么郁郁寡欢是何必呢,隔壁丢羊的邻居看着还没您难过呢。”

杨子听到学生这么说,依旧板着脸,一句话也没有说。

杨子的学生都觉得奇怪,又想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又不敢继续问,其中一个学生叫孟阳孙便出门去找老师的好朋友心都子帮忙。

快速判断人五行(五行教授法-气质所鉴)(4)

过了两天,心都子登门拜访杨子,孟阳孙赶紧进取通报,然后和心都子一起进了杨子的房间。

心都子看见杨子还是那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他什么也没问,就当没看见一样,对杨子说,我听过了一件奇怪的事,以前有兄弟三人一同求学,在齐鲁之地拜了一位名师学习儒家的“仁义”之道,学成归来,兄弟三人一同回家,他们的父亲就问他们“什么是仁义之道啊?”,老大说“仁义就是先建立自己的人格,好好活着,自己做好之后名望自然来。”老二接着说“仁义就是要随时有献身精神,为了名誉可以不要命。”老三最后回答道“仁义之道可以让我过得好,也可以让我获得名誉”。

心都子感叹道“你看,兄弟三人,同学一师,同学仁义,结果却是三种不一样的道理,你说究竟谁对谁错?”

杨子听完心都子的故事,心中已经明了他的来意,对于心都子故事结局的询问,他也不回答,而是和心都子一样讲起了另一个故事。

杨子说“以前啊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他水性好,会划船摆渡,有人落水了,他还能下水救人,就凭这个本事吗,赚的钱居然养活了一百来口人,于是就有很多人拿着学费,带着干粮到他这里学习这个本事,可是河水湍流,居然有一半学习的人淹死了,来学游泳的人本是为了不被水淹,结果反而因为学习害死了自己,你说这利与害相差那么大,谁对谁错呢?”

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

出来后,孟孙阳就急了,他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要绕来绕去的,老师又回答问题为什么又答非所问,我都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弄得我越来越糊涂了。”

心都子说:“天下的道有很多种形式,可是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就像这只羊,天下的路就像传授道的方法,方法越多,越复杂,越形式化,看似学的越多,其实失去了根本,最终一无所成。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共同的本质上,才会没有迷失的感觉。”

接着,心都子感慨道:“你在老师的门下学习,学了这么久却不懂得你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悲哀啊!”

快速判断人五行(五行教授法-气质所鉴)(5)

《说符》的教育精神

《列子·说符》篇,讲的是和“说”有关的规则,怎么说话?怎么表达?韩非子写了一篇《说难》,只是站在“游说”的立场之上,虽然入木三分,但是局限于个人职业发展,并未涉及教育精神,而《列子·说符》篇的“说”则更加立体广大,相对而论,以文观之,列子的见识、格局、气度、德行都远在韩非子之上。

《礼记·学记》篇中曾讲到古代的教育风格:“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文中所讲的“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博喻”是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博”是广而多,不限于形式题材风格,“喻”是比拟,以学生能理解的日常类比不能具象化的道理,这种方式不但方便理解,而且能让学生记忆深刻。通篇《列子》都是这样的风格,以故事为“喻”,传道家道统,为什么是用故事呢?因为人人都爱听故事,雅俗共赏,所谓“一如耳根,即为道种”,如此讲学,便于传道。

讲好道理容易,能把道理“喻”入故事,还融入得那么巧妙,不动声色的藏在文字背后,讲好这样的故事太难了,由此观之,列子真的是了不起,他把古典“博喻”的教育风格发挥到了一个让后人望尘莫及的高度,以至于他的学生庄子写文章时也模仿这样的风格。

此篇以“失羊”、“找羊”、“歧路多人不够”、“无功而返”做引子,以“三兄弟学仁义”、“同拜一个老师,同学一堂课,却得三种毕业论文”做递进,最后以“学游泳淹死数半”为结语,每一个故事都在隐喻,层层递进,由小及大。就像现在的教育现状,各种关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学方法,各种心理专家,学习和追随热的人趋之若鹜,可是真正的教育之道,却早已在泯然于数不清的教学方法之中,学的人同样也是“淹死数半以上”。

快速判断人五行(五行教授法-气质所鉴)(6)

博喻启智 回味悠长

读《列子》最有意思,每篇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到底是在教什么?为了什么?都没有说,打开书,就仿佛见到一位须发苍苍,道风仙骨的老者在那里自言自语的讲故事,就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讲给你听,每个故事背后好像都有东西,但是列子就是模模糊糊的没有点透,非让你去琢磨思考才能看到那文字后面的真相,每个故事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又好像有什么关联,你把每个故事在心里反复咀嚼,上下联系对照,有时在那么一瞬间你突然心有所悟,哦,原来是这样!你会不禁感叹列子的高明,感谢他没有挑明,感谢他给你机会思考,感谢他帮你开智。

读《列子》可启智,这种文气如同高山间的一潭水,静渊流深,深不见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灵气环绕,若有龙形。

下文预告:

听闻庄子有三把剑,以天下剑最为闻名遐迩,列子善讲故事,庄子作为列子的高徒,自然也是“博喻”高手,下文我们一起拜读《庄子·说剑》。

【行文馆】李德鹏

2022-06-19

建文化产业平台 传中华文明智慧,中言科技一直在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