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饺子——中国传统饮食与节气文化的产物,是除夕、冬至乃至大小寒等节日不可缺少的食物,寓意大多是吉祥如意、团圆福禄。

饺子作为一种流传千年以上的美食,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千人千味,“甲之蜜糖,乙之pi霜”,大多数人喜欢的东西,尚有少数人难以接受,这道理很多人应该都是懂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婆婆们未必真的就能“懂”。小菲近日颇为不忿,原因是婆婆因为一碗饺子的事情,打电话将她大骂一通。

小菲的婆婆是北方人,多年饮食习惯爱吃面食。对于饺子更是钟情不已,一年四季各种大小节日都要包饺子,认为吃了饺子才吉利,不吃可能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婆婆最好的相处方式(拒绝婆婆的一碗饺子)(1)

小菲是南方人,当年到北方打工认识了她的老公。结婚后小夫妻与公公婆婆分开居住,因此饮食习惯方面保留了南方人的喜好。对于饺子这样的美食,一直是接受不了。

大家都说父母与孩子的住处“一碗汤的距离”甚是合适,但是在小菲看来,这简直是一种灾难。一年二十四节气,加上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平均每个月总有两三次吃饺子的机会。婆婆总是喜欢给他们送一份,或者会通知上门去包饺子。

前一两年尚可看在婆婆一片好心的份上,勉强接受,大多数都让她老公吃掉。但是数年如一日的这种做法,令小菲越来越反感了,一听见婆婆要送饺子或者上门包饺子,就止不住的心烦意乱。

前段时间过夏至,婆婆又通知小菲要上门给包饺子。小菲拒绝了,跟婆婆说不用了,冰箱里还有冷冻的饺子。此前她或明或暗的表达过自己不爱吃饺子,甚至是吃了饺子不舒服,但是婆婆从来不以为然,觉得饺子这个东西这么好吃,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再说了,不吃饺子寓意不好,那肯定得坚持“传统”!

婆婆最好的相处方式(拒绝婆婆的一碗饺子)(2)

小菲知道,自己的话婆婆大概率是过耳不闻的,就给她老公打了电话,让他告诉婆婆别上门包饺子了。谁知猪队友将坑队友的属性发挥的十足,当即致电老母亲:“给你说了别上门包饺子,咋就不听,非要一天到晚管的那么宽!”

小菲的婆婆可不是“省油的灯”,自己的儿子那是亲生的,不舍得怼,但是这一腔热情被人兜头一盆冷水泼下来,接受不了啊。立刻一通电话打到小菲那里,老太太脾气爆啊,各种脏话粗话叭叭的往外冒,气得小菲亦是火冒三丈。

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脑子是管不住嘴的,小菲也没有客气,各种扎心的话往婆婆那边一股脑的输送,往日里受的那些委屈都一股脑的冒出来了,此时不说更待何时。因此一场各据一方的骂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一方手机电量告罄放善罢甘休。

待到她家猪队友回家,少不了再来一场“唇枪舌战”,小菲指责猪队友不会“和稀泥”,猪队友指责小菲对他母亲口出恶言,双方情绪高昂的一场论战,以小菲收拾东西离家出走为局点。

如今,小菲还住在朋友的家里,夫妻双方都不愿给彼此一个台阶,事情陷入僵持阶段,不知何时才会打破僵局。

婆婆最好的相处方式(拒绝婆婆的一碗饺子)(3)

朋友们知道此事后,大家的意见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小菲是小题大做,不吃饺子就偷偷倒掉,没必要那么较劲;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事不可轻易妥协,婆婆这事明显就是管得太多,包饺子并非出于善意,而是习惯“当家作主,她说了算”。

其实,这事在我看来,较为倾向后一种观点,小菲的婆婆做事太没有界限感,认为儿子儿媳就应该听自己的,毕竟内心理论是“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米还多”,殊不知这样“容易犯高血压”。

儿子儿媳本就不住在一起,平时他们爱怎么过是年轻人的事情,作为母亲连吃什么都要干预,这是“太不把自己当外人”。聪明的媳妇都会与婆婆保持距离,睿智的婆婆都会尊重媳妇。

那些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各种意见建议加注在小夫妻身上的婆婆,给予的不是浓浓的母爱,而是各方面的约束,得到的也不会是感激,而是儿媳妇发自内心的不喜。

《论语》有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人在此基础上扩展一句:己所欲慎施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想要或喜欢的,也要多加考量,再决定是否推荐给别人,切勿强加给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要不是存心使坏,很多人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己所欲慎施与人,却是很多人难以实现的。大概心里总是认为“我这都是为你好”,然后就可以不顾他人意愿,强加他们的意志到别人身上,还一副等待别人感恩戴德的模样,真的有点难看了。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都是矛盾颇多的,以前婆媳矛盾的缘由我们不得而知,如今很多问题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而事件的起源大多是其中的一方总是认识不清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想要管的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造成婆媳关系的紧张。如果,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不能很好地发挥“和稀泥”的作用,矛盾激化一点都不意外。

婆婆最好的相处方式(拒绝婆婆的一碗饺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