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时,不论以身领手或以手引身,都是顺势转圈,因此要求手臂在伸缩转圈时能松柔灵活。但是,手臂能不能松柔灵活,关键在于肩关节能不能松开。松开关节是在意识引导下,经过较为长期的锻炼才能逐渐做到的。运动成为习惯后,则自然能肩松而下沉。肩关节充公松沉后,全部手臂的伸缩缠绕,就能从心所欲地如风吹杨柳般活泼地毫无滞机。

肩是由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关节三部分构成。其中,胸锁关节是由胸骨的锁切迹与锁骨以及胸骨端构成;肩锁关节是由肩胛骨的肩峰与锁骨的肩峰端构成,属微动关节;肩关节是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因此, “沉肩”应该是练习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要放松、下沉,并有意识地使两肩向外引伸,抻拔,使整个肩部关节在向外引伸力的作用下,背部肩胛骨横向拉开、后缩至脊柱的运动幅度增大,劲力、速度增大,整体向下松沉。一般来讲的“松肩”,其实应该说是“开肩”才对,具体到操作要求就是“开肩胛”,这些已经普遍被人们所熟知了。

太极拳中轴线训练方法(太极拳肩部训练的重要性)(1)

针对肩关节的技术要求自然是以“松沉”为主,而对肩胛骨的技术要求则重在“松活”。胸锁关节中,尤其以锁骨更为重要,即是古时俗称的琵琶骨。锁骨如折扇,能折叠或旋转,开合灵活,形如折扇。表现在功夫上,就可以入流高手了。自古武林中但凡说废了一个人的武功,有两种方法,一是挑脚筋,二是穿锁骨。脚筋被挑,脖子就耷拉了。用铁链穿锁骨,一旦穿透,浑身瘫软。一动就会剧痛,形同废人。锁骨真正价值所在,是因为它是躯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躯干与手臂的劲力桥梁。锁骨受损,手臂就废了。锁骨有力的支持着肩胛骨,没有它的支持,肩胛骨只能转动,但产生不了力量。锁骨的锻练,产生了武术的架构。上肢能够灵活运动,要靠此处来支持手臂延展。有人胳膊僵硬,是锁骨没练活。人类自直立行走后,学会了劳动,锁骨就蜕变成了“V”字。

因为男性参与的体力劳动要比女人多,故此,女性中“V”字型锁骨不是很突出,而选美中又多以“一”字型为“骨感”美,性感美。锁骨也要有开合,要动如折扇,这和含胸拔背是分不开的。含胸也称为虚胸,此时为合;拔背就要卸甲,肩胛骨下来,一定要打开锁骨,此时为开。打开时,两个骨头尖,一定要对正,成尖锐三角形。以前老人说的鸡胸脯,这种人的锁骨,会有一个凸起,脊柱拔的高,打的开,但不是练成的,是天生的,故而合不住劲。练拳一定要通过,开合锁骨,来带动胸肌的松紧运动。

太极拳中轴线训练方法(太极拳肩部训练的重要性)(2)

练什么拳没关系,站什么桩也不打紧,关键是要练锁骨。锁骨灵活的基础,是肋要盘开。肋能灵活折合,锁骨即能随心所欲的运动。通背拳,都是探着出手,这就是练锁骨、肋骨。练太极拳也如是,出手别伸手,要学会开合锁骨、肋骨,这样就带上了肩胛,也贯通了脊柱,都是连带关系。太极拳倒卷肱练对了路,一条骨开,一条骨合,形如折扇。所以不要小看功架,练架子目的是,组织好结构,运用好结构,它是一门学问,也是最古老的人体运动学。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练拳时将肩井穴放松张开,才是真正的“松肩”。肩井穴放松张开的前提就是松肩、压肩。只有“肩井穴”打开松开了,才会从上往下松沉落到涌泉穴上,就会感觉到脚下有一股无形之力贯通周身,而“肩井涌泉一线牵”的感觉才会有了明显的感知体认。

太极拳中轴线训练方法(太极拳肩部训练的重要性)(3)

陈鑫在拳谱中写道:“肩膊头骨缝要开,始则不开,不可使之强开,功夫未到自开时,心说已开,究竟未开;必攻苦日久,自然能开,方算得开。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太极拳练习者一定要重视肩部练习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