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侯耀华最初是个影视和小品演员,除了出生在相声家庭,自己在早年并没有说过什么相声。

侯耀华当年拍过一部让他成名的电视剧,那就是《编辑部的故事》。他在里面扮演一个挺另类的编辑余德利。

侯耀华与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回忆拍编辑部的故事)(1)

客观说侯耀华确实演得不错,可以说是活灵活现。有人说侯耀华这是本色出演。余德利这个角色非常有社会江湖气息,对社会上的各种门道都了如指掌。细想起来,还真和侯耀华有点像。

侯耀华回忆拍《编辑部的故事》,感觉轻松,网友说那为啥说相声?侯耀华曾经回忆过自己拍摄时的事情,他说当时确实比较轻松,每天像上班一样,有开工和收工的时间。而且因为是室内剧,所以风吹不着,日晒不着,挺舒服的。

侯耀华与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回忆拍编辑部的故事)(2)

侯耀华还说在进组之前和葛优、吕丽萍他们都不认识,平时拍戏时大家看着几个人挺热闹的,其实休息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沉闷,不怎么说话。

有些网友对侯耀华的这段回忆提出质疑,大家认为既然演电视剧这么轻松,而且收入应该也不低,那么为什么侯耀华后来非要削尖了脑袋往相声圈里扎?

侯耀华与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回忆拍编辑部的故事)(3)

上面说过,侯耀华就是生在相声家庭。父亲和弟弟都是著名相声演员,但是自己从小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相声训练,父亲也没有安排他吃相声这碗饭。侯宝林应该是觉得这个儿子不是那块材料,所以当看了他在《编辑部的故事》中的表演后,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这算饿不着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真的没觉得他能靠说相声吃上饭。

侯耀华与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回忆拍编辑部的故事)(4)

既然从小没学过,父亲也不支持,弟弟也嘲笑他说相声像诗朗诵,自己在影视圈又轻松光鲜的。那么就还是那个问题,侯耀华为什么非要说相声呢?

其实侯耀华还真不是非要说相声,他就是一心想往相声圈里扎。虽然说一直生活在相声家庭,但是他一直被排斥在相声之外。当年父亲和弟弟都还在的时候,侯耀华表面远离相声,表面上还演着影视和小品。但他内心并不平静。

侯耀华与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回忆拍编辑部的故事)(5)

侯耀华爱相声吗?比起爱相声,他更爱自己的感受。什么感受?可以说是一种压抑的感受。这种压抑来源于生在相声家庭,却被排斥在相声之外。也来自于看着爸爸和弟弟在舞台上光鲜亮丽,而自己却没有办法登上那个舞台。

侯耀华与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回忆拍编辑部的故事)(6)

侯耀华的这种压抑没有随着他在影视圈出名后而消散,反倒让他觉得更加难受。因为之前他还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相声演员产生怀疑,但是在影视圈里搞出可名堂之后,侯耀华不再怀疑自己的能力了,他就想进入相声圈,但他也知道,自己还需要等待机会。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父亲和弟弟先后离世,让侯耀华终于等到了等待多年的机会。再也没有人阻止他进入相声圈了,也没有人嘲笑他水平不行了。他可以圆自己的相声梦了。而且不仅是圆梦,他还可以名正言顺地高喊出要扛起侯家相声大旗。

侯耀华与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回忆拍编辑部的故事)(7)

这种成为侯家大家长的感觉太好了,这种自己就是侯家相声传人的感觉太好了,这种压抑多年终于得到释放的感觉太好了。

这就是侯耀华放着轻车熟路,又相对舒适的影视圈子不好好待了,非要往相声圈子扎的原因。他在63岁的时候拜师常宝华,正式进入了相声圈,也有了自己的师

侯耀华与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回忆拍编辑部的故事)(8)

也许有人觉得,这么大岁数还拜师干什么?还能学到什么?其实对于侯耀华来说,学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和爸爸,还有弟弟一样,也成为了一个相声人。而且此时他可以代表侯家站出来,说我要扛起这面大旗,这是侯耀华最看重的。

侯耀华与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回忆拍编辑部的故事)(9)

欢迎关注江丞相声视界,相声的世界里不是没有悲伤和艰难,但是相声传递的永远都是快乐和轻松。这就是相声的格局和哲学,也是每个人获得幸福人生需要具备的格局和哲学。

今日话题:您认为侯耀华为什么非要进入相声圈?我们一起倾听,一起分享。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