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白金汉宫8日证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天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去世,终年96岁。

1986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访华,是历史上首位来华访问的英国君主。翻阅《参考消息》36年前的报道,10个细节意味深长。

“我现在整天就想着怎样学汉语”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于1986年10月12日开始她的中国之行,香港《南华早报》驻白金汉宫记者吉兰·弗兰克斯当年9月底披露,女王非常重视她的中国之行,以致作出巨大努力来尽量多学点汉语。

弗兰克斯说,中国驻伦敦使馆的一位年轻女翻译用了两个下午在女王二楼的书房里教她学汉语。事后女王同查尔斯王储开玩笑说:“我现在整天就想着怎样学汉语。”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表示,她尽量多学中国话是出于对主人的礼貌。

重阳节抵华,英媒赞“好兆头”

英国《今日报》注意到,女王抵华下飞机时身穿黄色衣服,这是中国历朝帝王的传统颜色。

但报道指出,象征这次访问具有重要外交和工业意义的好兆头,莫过于她到达的日期。

1986年10月12日,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当天,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到访。报道指出,“九”在中国被认为是个吉祥的数字。

回顾英国女王首次访华(英国女王访华的10个细节)(1)

资料图片:1986年10月12日,首都群众夹道欢迎英国贵宾。(新华社)

汽车不挂窗帘

法新社1986年10月12日援引英国驻华使馆人员的话说,中国官员应英使馆的要求给女王提供了一辆不挂窗帘的白玻璃窗的汽车,这样,她今后两天到北京各处走动时“能看见车外和被车外看见”。

报道称,访华的外国元首以前乘坐的汽车都是茶色玻璃窗或挂窗帘。

国宴上,用筷子夹龙眼

路透社报道称,在1986年10月13日举行的晚宴上,女王结束了人们几个月来的猜测,因为她吃第一道菜时用了筷子。

报道介绍,当晚宴会有七道菜,在中国式冷盘之后,是茉莉花鸡汤、“佛跳墙”海味、清蒸牛肉、鸭块、蔬菜、清蒸鱼,茶、各种糕点、水果和奶油冻。

英国各大报章更不放过这一好题材,《每日电讯报》刊登了一幅高二十厘米的大照片,显示了国宴服务员正为女王准备一双筷子。

《太阳报》更以一篇女王用筷子夹龙眼为题,风趣地报道了女王出席国宴的盛况。

回顾英国女王首次访华(英国女王访华的10个细节)(2)

资料图片:1986年10月13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欢迎宴会上。(新华社)

“中英关系晴空万里”

1986年10月13日,英国各大报都以较大篇幅刊登记者从北京发回的关于英女王访华的消息。

各报普遍认为,女王这次访问意义重大。《每日快报》和《金融时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旅行”和“划时代的访问”。《泰晤士报》表示,女王的这次访问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表明,“中英关系两个世纪以来第一次犹如北京的秋季那样温暖和晴空万里”。《每日电讯报》形容访问是对中国最近几年来实行开放行动的“最强有力的象征”。《今日报》说这次访问将被载入史册。

长城登高,超过里根

1986年10月14日,女王和她丈夫菲利普亲王在长城上登高500米,路透社指出,这一高度比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游长城时走得还远一点。

为了报道这一“壮观场面”,英国的独立电视公司空运来一个卫星地面站,专门用于女王游长城的实况报道。这套设备由直升飞机吊装在长城城墙的一个烽火台上。

回顾英国女王首次访华(英国女王访华的10个细节)(3)

资料图片:1986年10月1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游览长城。(新华社)

难得如此开心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此行还到访上海,据香港《文汇报》当时报道,女王进入上海豫园商场参观,在江南土特产、茶叶、艺术陶瓷商店前,她停下来蛮有兴致地欣赏一尊尊笑呵呵的大肚佛。走过“南翔馒头店”制作间时,她透过玻璃见到七八位女工在制作小笼包及一只只小巧玲珑的饺子,于是又停了下来,似乎在研究饺子的包法。

英国《每日镜报》观察到,女王到达豫园走下汽车时,她的鼻孔抽动了一下,因为空气中充满了各种气味,调味香料、大蒜、茶,特别是刺鼻的香烟味。

报道称,女王所到之处,人们都发出欢呼声,直喊她的名字。她在出国访问中,难得看上去这么开心。

英国《每日邮报》也引述女王随行人员的话说,“女王出国访问,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高兴过”。

回顾英国女王首次访华(英国女王访华的10个细节)(4)

资料图片:1986年10月1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上海参观访问。(新华社)

出借“不列颠”号搞公关

访华前一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已同意在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将皇家游艇“不列颠”号借给英国的一些企业家,希望它能成为公共关系方面的一件重要武器。英国《泰晤士报》指出,搞这种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同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贸易。

报道称,当女王在北京同中国的政界领导人进行会晤时,“不列颠”号将在上海附近的长江口巡游一天。25位英国高级企业家将在船上主持同中国的高级贸易官员举行的一次讨论会。

在上海访问期间,女王还在“不列颠”号游艇豪华的餐厅里举行宴会,招待约50位中国和英联邦来宾。

在秦俑馆内频频发问

到访西安时,女王在秦俑馆内有几则有趣的对话:

在一号坑中部,刚出土的兵马俑东倒西歪,破碎不堪,菲利普亲王对女王说:“看起来修复一匹马比制作一匹马要困难得多。”女王说:“是的,考古工作辛苦而高尚。”

站在秦俑馆的观礼台上,女王指着一匹匹陶马问道:“这些马为什么不备鞍具?”

解说员回答:“原鞍具经考证是皮革制造的,被历史上一场大火焚毁了。”

“秦始皇为什么不用铜来塑造他的战马呢?”女王的这个疑问在铜车马馆迎刃而解。她对铜车马的四匹铜马左端详右端详,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女王问:“马有靷绳吗?靷绳在哪儿?靷绳怎样套环?”

香港《文汇报》指出,伊丽莎白二世本来就是一位出色的骑手,因此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的马引起她的浓厚兴趣绝非偶然。

回顾英国女王首次访华(英国女王访华的10个细节)(5)

资料图片:1986年10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在西安参观兵马俑。(新华社)

“万里之行”深受感动

1986年10月18日,女王乘“不列颠”号游艇离开广州,结束了她的中国之行。

美联社当时总结报道称,女王12日抵达北京,然后又到上海、西安、昆明和广州,行程5400公里,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真可谓“万里之行”了。

女王秘书在被问及女王对北京、上海、西安、昆明四个城市哪个印象最深时答道,很难说哪一个印象特别深。例如在北京,所受到的欢迎是很现代化,很正规而隆重的;而在上海,欢迎仪式让人觉得新奇和兴奋;在昆明,则可以更接近大量的市民。

另据路透社报道,英国女王一行乘坐“不列颠”号游艇起航去香港后发表声明说,她希望这次访华将会“确定我们两国之间热情友好关系的发展”。她说:“访问期间,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友好的欢迎和接待,我们深受感动。”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曹飞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参考消息 唐立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