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跟我一样,在某个深夜为了写作遣词造句,呕心沥血,一遍遍地更改,而看到自己文章的阅读量不升反降时,内心充满挣扎与困惑,我还需要继续写下去吗?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这本书,能解开你心中的疑惑。因为它在告诉我们写作的技巧之外,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写作终极的意义。

遣词造句技巧包括哪些?遣词造句精心布局(1)

写这本书的作者,史蒂夫 .平克并不是一位作家,而是哈佛的心理学教授,也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跨界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学者,他从写作背后的原理给我们拆解怎样写才能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他曾说过:“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而这句话反过来看恰恰是我们积累知识的过程。

知识把原本生活中的实践和细节抽象化,系统化,从而易于传播和学习,而作者要干的恰恰是“逆向化”的过程,把原本专业的术语还原到生活的细节中来,还原到情境中来。

人总是最喜欢看故事,把道理包裹在故事里,就是一种还原场景的体现。

我们在自身领域深耕后,发现要给普罗大众写下一段话,把一件你认为理所当然的话用浅显易懂的话说明白其实很不容易。

因为普通人不会懂你的专业术语。这就是大部分人写不好的原因之一。

专业术语就好比电脑的压缩包,当你转文件给别人时,这些知识的压缩包提高了传输效率,但对方如果没有解压文件,一切都是白搭。

文中有两个概念一个叫“知识的诅咒”:当你一个人越精通一件事,就越觉得这件事容易,而忘了不是人人都如此认为。

另一个叫“功能固着”: 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也就是是要抛开自己狭隘的想法,去了解别人的感受。

遣词造句技巧包括哪些?遣词造句精心布局(2)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每写好一首诗,就会找来一位大娘念给她听,如果她能听懂,就算过关,如果她听不懂,白居易就写得再浅显一些。因为这样才有了““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的直抒胸臆的佳句吧。

这里特别能说明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提到过的”耳感“一词,在你的文字读出来也能悦耳的时候,你就打通了读者的第一道防线。

这就是书中提倡的“古典写作风格”。让你的文字有对象感,把自己当导游而不是讲道理的教授。是你在说,而你的读者在跟着你看。是你在给读者展示世界。

而好文章除了好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它背后好的思维,好的逻辑。不要随意给读者一些和你主题和写作目的不相关的小主题,让人不知去想何处。

遣词造句技巧包括哪些?遣词造句精心布局(3)

另外,不要用模糊的语言做缓冲。 那些“几乎,大概,或许,某种意义上”并不代表理性客观,而是你不想被读者追求不客观的责任而已。一门心思想挑你错的读者你怎么写他都找得到理由。

而对你文字没有恶意的作者却觉得你似乎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

学会“肯定”你写的这件事,读者的脑回路不用到处跑,比如你说,想象房间里有一只大象,这句话很快就能被接受,而你说,不要想一只大象,往往读者也是先想大象,然后再疑惑为什么不要想这件事。

这个就要看你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了。

也不要滥用“非常. 十分,特别”这样的强词,往往它会削弱你这句话的力量。

马克吐温的建议是——直接在你想表达的词语前面加F字, 然后编辑删掉以后,正好就是你要表达的。

遣词造句技巧包括哪些?遣词造句精心布局(4)

读完这本书你再去看那些努力把科普变得通俗易懂而有趣的作者,会发现他们是多么优秀的人,如果知识是一场跋山涉水的旅程,那么他们是那些在这趟旅程中走得很远却愿意折返回来,扶着我们重新再走一遍的人,让我们跟着他去看一看不一样的风景。

我国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先生说过:“人通过独立思考所获得的主见也许浅薄的,但纵然浅薄,也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我作为普通人,可能永远都写不出一篇流传千古的巨作,也没法用写作立刻财富自由,但是我们因为写作,开始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开始抱着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世界,这便成为了一种修行。让我们时刻记得反省自己的傲慢与偏见。而因此我们可能遇见更多相似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