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合肥旅游协会对全体同行及旅游从业者们发来的:关于为王有胜同志募捐的“倡议书”。

王有胜,一个导游,2022年5月6日在兼职代驾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离开了挚爱的妻子,亲爱的2个孩子们,他热爱的生活和他坚守19年的旅游业。

王有胜于2003年毕业合肥联大旅游系,算算年龄,也不过40岁,这个年龄的人正是家中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世界有时候很美好,世界有时候也很残酷。

麻绳偏从细处断,王有胜自小父母双亡,独自考上大学,选择了当时被称之为“朝阳行业”的旅游业。那时的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如此朝气蓬勃的行业会被疫情一击毙命,竟让他进入中年失业的大军。

不知不觉疫情已近三年,大人尚可以苦点,但家中尚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万万不能躺平!旅游业被一次又一次的疫情冲击的瘫痪,大多数旅游人只能出来另谋生计。从业19年的王有胜,和大多数所有旅游人一样,想必最会做的事就是设计旅游线路、组团、带团等这些技能,现在重新再就业,曾经的那些技能已无用武这地。人到中年,就业大环境又如此之差,找各种力所能及的兼职或许是很多旅游人的选择。诸多旅游人投身顺丰快递、美团外卖、代驾、直播等等行业,只为谋得一线生机,王有胜只是其中之一。

王有胜眼神都变了(从业19年的王有胜)(1)

想到曾经看过的一些诋毁旅行社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文章,便让我如梗在喉。前年,一个做自媒体的老乡想了解一下我们行业受疫情的影响,于是让我作为从业人员代表讲述了一下疫情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毫无疑问,原来大环境好的时候,大家不说有多富有,起码是有吃有穿,即便月光也不用担心会饿死。疫情一来,旅游业收入直接归零,生活质量自然一落千丈。

没想到,这篇采访报道下面的无数评论让我感受到很多人满满的恶意。有人说“你们平时坑老年人太多了,现在遭报应了”;有人说“现在你们总没办法带客人去购物店拿提成了吧?”;还有人说“就不应该跟团,旅行社就应该倒闭”……凡此种种。

我生气之余,又觉得与这些人理论,实在是自己找气受。我发现很多恶意评论的人根本就没有跟团旅游过,他们只是被一些报道带偏了。话说哪个行业里没有几个害群之马呢?如果旅行社真如某些片面的报道所言的那样不堪,那么我敢说旅行社早就不复存在了。

而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又法制严格的社会,自从12301国家旅游系统上线后,旅游业越来越规范,随着游客素质越来越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无论甲乙双方都会签署旅游合同,而在旅游合同中,对于行程景点、接待标准、餐饮、购物、住宿等都有明确的标注。基本上所有报团的游客在出行之前就已经明白自己即将走的线路是什么样的标准。

很多人报的低价团,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旅游,没有得到理想中的服务便开始责怪旅行社,责怪导游。有因必有果,懂的人都懂,希望以后报道负面新闻时要全面,报道负面新闻之前先曝光一下个人花了多少钱团费。其实我们所有的旅行社都希望游客去报那些纯玩的正价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很少会有投诉,既大大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能让我们收获好的口碑,还能保证我们正常的利润。

任何一个行业,有好人,有坏人,大多数人自然都是好的,优秀的导游比比皆是,比如湖南导游文枝花。

回到王有胜的事情上来吧,疫情之下,很多人都很艰难,我们旅游人自不必说,我们无须卖惨,我们本就是坚强又独立的一个群体,我们独挡一面带着一车的游客看山戏水的同时,还将他们的吃住行打理的井井有条。旺季时没有房间,我们打得了地铺,睡得了会议室;餐厅繁忙时,我们总是先将游客的菜抢上桌,再去匆匆扒几口饭填饱肚子;航班延误取消时,我们总是站在前面和航司理论为游客争取利益的代表……

现在,因为疫情举国困难,曾经动脑动腿又动嘴的我们,自然也可以送得了外卖做的了直播,跑的了代驾打得了螺丝。

我们从不怕吃苦,只是怕见到王有胜这样的遭遇,因为这让我们突然间感到悲伤。我并不识得王有胜,同行说他是一个老实又命运多舛的人。从他的遭遇便可知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眼下十分艰难;我难以想象这个家庭在失去他之后的,又是怎样的境遇。

逝者已矣,作为同行,我们都曾经为旅游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我们都拥有一个走遍天下的梦想,我们都有一颗永远年轻又坚韧的心,愿王有胜的家人们早日走出悲伤,愿疫情早日结束,我的同行们早日重振旗鼓。

谨以此文感谢所有为王有胜付出爱心的善良的人们!

王有胜眼神都变了(从业19年的王有胜)(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