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今年的秋意酝酿许久,却迟迟没有确定下来。前几日如黄梅天般潮湿闷热,20日一天下了三场大雨,从早至晚,21日终于开始有了些许凉意。到22日,坐在客厅沙发上,能感觉凉凉的微风从脚趾间流过。

秋天终于快来了,但又暗暗希望,秋天别来。

01

自认为是个敏感于季节变化的人。但近来渐渐发觉,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市场对季节的快速反应,远远超过心思细腻的文艺青年。

证据之一是某日逛优衣库(来呀,广告来找我呀!)原本是想买接下来穿的长袖衬衫,到了店里发现,主打的已经是他家的经典款薄型羽绒服。当日最高温度超过30度,平均湿度接近90%,看着货架上挂得快要满溢出来的羽绒服,陡然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何至于要那么赶呢?到天冷了再买不好么?

同样争分夺秒唯恐落后一步的是2019年的主题日历。这倒也好理解,近年来各大内容平台纷纷推出自己有品牌特色的日历,款式、内容、装帧、设计都堪称一流,而目标客户又高度重合。日历毕竟不是消耗品,一个人一年能买的数量有限,此种前提下,先出街的款式销量自然更高些。

只是,在九月未尽的秋日,就被提醒这一年余日不多,2019已经将来未来,真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啊!

02

自从几年前工作性质由一线记者转为编辑,已经很少有早晚两档采访,傍晚回报社写稿这样紧凑的工作节奏了。20日大雨那一日,恰恰“昨日重现”。然而体力,街景,采访的内容,皆已大相径庭。

上午去位于上海中心的观复博物馆,不想在出地铁2号线之后,在连接上海中心、国金中心和金茂大厦的地下连廊几度迷路。去的路上问了三次保安,回的路上跟着午餐时间潮水般的人流走,原本是要去地铁的,结果木知木觉走去了金茂大厦。

是因为很久没有出来“跑采访”了?还是耀眼的广告屏、各色新开的潮流店家,或是美丽摩登的奥菲斯小姐让我迷了双眼?如此现代化的陆家嘴,让人觉得陌生。

很多年来,陆家嘴于我而言,是连接以地铁为代表的快捷现代的上海市中心,和遥远的浦东小镇上的家的中转站。从这里出地铁,等XX专线,再过一个小时,才能到家。此类XX专线,路线漫长,车辆拥挤,经常上演偷盗事件。

那时候没有“陆家嘴厨房三件套”,造金茂大厦也是晚近的事情。在如今的“国金中心”地盘上,是一排叫“陆家嘴美食林”的所在。高考结束后,曾想着和同学们去那里胡吃海喝一顿,最终也未付诸实施。怎么也不会想到,如今那里已经成为有着淡淡香气和舒适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云集国际一线大牌和潮流店铺的高级商场了。

高级是高级了,但记忆,也没有了。明里暗里,它已成为财富堆砌的所在。爱它或恨它,都和财富多寡有关。

03

下午去展览中心参加某展会,从某种程度而言,展览内容也和财富、地位相关。见到许多视觉作品,也见到许多妙人儿,但都是远而无法亲近的。

出得场馆,逢大雨。任性不带雨伞的结果,就是在雨中走上数百米,遇到一间“可的”便利,40元买了一柄材质粗疏简陋到极点的伞,一柄用了一次便再也不想用第二次的伞。

和刚入行那几年一样,回报社先去食堂吃饭,然后笃笃定定坐下来写稿。写稿速度依然在,只是精力集中程度已不如往年,不知是人到中年体力不济,还是和太多微信、公众号的打扰有关。

04

再来说说今日歌曲,《秋天别来》,台湾歌手侯湘婷的成名曲。侯湘婷于1999年出道,和同于千禧年前后出道的江美琪、蔡依林、萧亚轩一起,被称为台湾“四小天后”。

将近20年过去了,现在许多把skr、flow挂在嘴边的小孩子,恐怕已不知道侯湘婷这个名字。用google去搜,前面几页也大多数是她唱过的歌的歌词,很少新闻,更枉论八卦新闻。

她于2013年与自行车厂商捷安特董事长刘金标的外孙杨孟学在台北结婚,此后陆续诞下一女一子。新浪微博上,粉丝数不到一万,发布的微博寥寥无几,大多和育儿话题有关,或者是鼓励已婚已育女性做独立的自己。如果不是这个名字,我会以为她就是朋友圈里某一个不甚突出,往日联系也并不多的同龄人。

现在回过头去想,当年一起出道的四个女子,性格如同在四个象限般天差地别,由此也决定了她们各自后来的演艺以及人生之路。她们一定都经历过那些静默的暗夜,或是做出抉择前的刹那心悸,那么决定每个人各不相同命运的,究竟是什么?

当丈夫和孩子都沉沉睡去的深夜,她是否还会想起那个站在舞台中央,面对万千掌声与鲜花的少女?

而在另一些深夜,我们每个人,是否也会想起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题图依然来自404搜索

秋天第四个季节秋分(秋分秋天别来)(1)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