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5月19日。

晚上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著名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所著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讲解(你一定要知道的四个经济学入门知识)(1)

最近几天的文章将和大家持续分享一些基础的经济学知识。多多关注哦~

01

我们在网上经常能看到,许多经济学家就一个经济政策互相辩驳和争论。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科学判断的差别和价值观的差别。

首先,经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

我们知道,几个世纪前,天文学家为太阳系的中心是地球还是月亮而争论不休,各种学说和理论层出不穷。经济学也是这样一门科学。经济学家有时意见不一致,就是因为他们对不同理论的正确性或对衡量经济变量如何相关的重要参数的大小有不同的直觉。这就是科学判断的差别。

比如,经济学家对于政府是应该根据家庭收入还是根据消费支出来征税的看法就不一致。

另外,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他们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也有很特殊的情况,经济学家提供的建议是一致的,但由于政治过程施加的力量和约束,决策者可能选择不理会这些建议。

这点在国外非常常见,比如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它于1946年由杜鲁门总统根据《就业法》设立,目的是为总统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建议,是美国总统经济决策的智囊机构。然而很多建议受制于政治势力和国内外形势没有被采纳。

02

在经济学中,区分沿着一条曲线的变动与曲线的移动是很重要的。

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讲解(你一定要知道的四个经济学入门知识)(2)

图一 沿一条需求曲线移动

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讲解(你一定要知道的四个经济学入门知识)(3)

图二 需求曲线的移动

首先,我们来看图一。图一描绘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小说价格的变动引起小说购买量变化的场景。

需求曲线的含义也正是这样。它表示在所有影响消费者想购买的数量的其他因素(如爱好,相关物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时,一种物品的总需求量如何随该物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沿需求曲线移动指的就是,在图一的曲线上,每一个价格的变化会导致一个新的购买量。如,价格是8美元时,对应的购买量是13本;而价格是6美元时,购买量为21本。

也就是说,变量只能是坐标轴x或y中的一个,不能是图上没有出现的变量,如爱好等等。

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指的是一个图中有多条需求曲线,这些需求曲线的内在关系是:它们都是图上没有出现的一个变量导致的需求曲线的移动。

例如,图二中,左右两条红色的需求曲线就是当收入发生变化时,人们对小说需求量的变化。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知道:收入减少时,我们的消费也会减少,从而减少对小说的购买。所以,在图中画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即当价格相同时,我们发现:收入减少时的购买量低于正常收入时的购买量。这个差异反映在图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理。

03

经济学家经常用图形来说明一组事件如何引起了另一组事件的发生。

使用需求曲线时,我们默认知道:价格变动影响需求。而在画其他类型的图形时,我们也要首先确定一种变量如何影响另一种变量。

这其中有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要使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否则很可能是这个“意外的”变量引起图中的变动。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忽略变量”的滑稽结果。

假设由于公众对许多人死于癌症这一问题的关注,政府委托老大哥统计服务公司进行一项全面的研究。老大哥公司仔细检查了在人们房间里找到的许多东西,以查明其中的哪一种东西与患癌症的风险相关。最后,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家庭拥有的打火机数量和家庭成员得癌症的概率这两个变量密切相关,如图三。

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讲解(你一定要知道的四个经济学入门知识)(4)

图三 有一个被忽略的变量的图形

于是该公司建议在政策上迅速做出反应。它建议政府通过对打火机征收销售税来限制人们持有打火机的数量。它还建议政府在打火机上加上警示性标语:“老大哥公司已经确认,打火机有害健康。”

但是问题是:老大哥公司在考虑打火机数量这一变量时,是否忽视了其他变量?

最明显的是——它忽略了人们抽烟的数量。通常,拥有打火机多的人抽烟也多。如果控制抽烟数量不变,那么打火机数量多与得癌症概率高这一对关系才有可能成立。真正可能引发癌症的不是打火机数量,而是抽烟的数量。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原理:当你看到一幅图被用于支持一种关于原因与结果的观点时,应当思考一下:有没有一种被忽略的变量的变动能解释你观察到的结果,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个问题是,经济学家也会由于弄错了因果关系的方向而犯错误。

比如,一个组织研究了某城市的犯罪情况,用图画出了该城市每千人犯罪案件数量与每千人警察数量的对应关系。

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讲解(你一定要知道的四个经济学入门知识)(5)

图四

然而,这个图只能表明:警察越集中的地方犯罪数量更高,却没有告诉我们:到底是前者引起了后者,还是后者引起了前者?这个图形本身并不能使我们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考察哪一个变量先变动是一种确定因果关系的简单方法。如果先是犯罪案件增加,然后警力扩大,那么就是前者引起后者;如果我们看到警力扩大,然后犯罪犯罪增加,那么我们就得出另一个结论。

但这种方法也有一个缺陷:人们通常并不是根据他们当前状况的变动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他们对未来状况预期的变动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举个例子:夫妻通常会预期到孩子出生时购买婴儿车或者奶粉。这些商品的购买先于小孩的出生,但我们不会得出婴儿车销售引起人口增长的结论!

04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都可以享有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服务。

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

一个人可以用较少的投入生产一种物品,我们称他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而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较小,我们称他有比较优势。贸易的好处是基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下面用一个小案例来解释说明:

鲁滨孙·克鲁索每小时可以摘10个椰子或捕1条鱼。他的朋友“星期五”每小时可以摘30个椰子或捕2条鱼。克鲁索捕1条鱼的机会成本是多少?“星期五”的呢?谁在捕鱼方面有绝对优势?谁在捕鱼方面有比较优势?

前面讲了,绝对优势强调“较少的投入”,在这个案例中指时间的投入。鲁滨孙捕一条鱼花费1小时,而“星期五”捕两条鱼花费1小时,即捕一条鱼花费30分钟。因此,“星期五”在捕鱼方面有绝对优势。

下面先介绍一下“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如果一个生产者为了生产A物品而放弃了较少的其他物品,那么他生产A物品的机会成本就比较小,因而在生产该物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鲁滨孙为了捕一条鱼需要放弃摘10个椰子(他只能在二者中选一个做),“星期五”为了捕两条鱼需要放弃摘30个椰子,也即捕一条鱼需要放弃15个椰子。因而比较可得,“星期五”捕一条鱼的机会成本更高,因此,鲁滨孙在捕鱼上具有比较优势。

一个人不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

“星期五”在捕鱼上有比较优势,但在摘椰子上就不可能有比较优势。因为他在捕鱼上有比较优势,说明他放弃而用于捕鱼的这段时间内可以摘到椰子的数量就比较少——他的机会成本小。所以说,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的机会成本。

学点经济学,走遍天下都不怕!祝开卷有益!

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点个赞吧!新人作者非常需要你的支持!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