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是响当当的著名人物。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诸侯,在春秋史上首开霸主之先河,后世对他评价颇高。

齐太公和齐桓公的区别(齐桓公到底叫姜小白)(1)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齐桓公叫什么?

不就叫“齐桓公”?当然不是。“桓”是他的谥号,谥号是人死了之后,由后人给他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他活着的时候,是不会有这样的称呼的。纵使有,谁敢叫呢?这不是咒人死吗?而且如此称呼活着的国君,那不是嫌自己命长么?对活着的人称呼谥号,这是好多古装影视剧经常容易犯的毛病,细究起来,的确有些可笑。

那他的名字是什么呢?

首先,这样问就是不对的。对古人来说,“名”是“名”,“字”是“字”,“名字”混用,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才成为风尚呢,其实说起来,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对齐桓公这样先秦的人来说,“名”和“字”的区分,只有更严格。

好吧,那就说他名叫什么吧。

这个倒没有什么疑问。他叫“公子小白”,那么名自然就是“小白”。(请不要脑补“小白”现在的含义)

那么他姓什么呢?

这个也没有疑问。他是齐国公族,是“姜太公”的后代,自然姓姜。

所以,说齐桓公叫“姜小白”,对不对呢?

很可惜,并不对。先秦的人物,“姓”和“氏”是分得很清的。姓代表母系,氏代表父系;姓是总的源流,氏是支脉;女子称姓,男子称氏。齐桓公自然是男子,所以要称他的氏。齐国公族延续的是“姜太公”的血脉,“姜太公”氏“吕”,所以齐桓公自然也氏“吕”。(注意,这里提到“姜太公”也打了引号,这样的称呼,在当时也是不合适的)

那么齐桓公叫“吕小白”,这总对了吧?

很可惜,还是有问题。我们现在习惯了“姓名”这样的组合,姓在前,名在后,但是在当时并不是普遍的习惯。尤其是对公族来说,姓名并称的机会,并不多。

齐桓公,就叫“小白”。这就跟外国人叫“约翰”,叫“杰克”一样,本来称呼一个人就用一个名就够了的。但是人越来越多,重名的人也越来越多,才需要用别的附加信息来区别他跟另外一个重名的人。用“姓”、“氏”来区分两个重名但不同宗族的人,这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在先秦的习惯中,并没有将“姓”、“名”连用。在后来的演变中,西方人渐渐把代表家族的“family name”放在了名的后面,而中国人,则将家族传下来的姓氏,放在了名的前面。

只是这一切在齐桓公的时代,还没有发生。他就叫“小白”,为了区分他这个人,可以称一句“公子小白”,这表示他的“名”是“小白”,他的身份是一位“公子”。“公子”“公子”,“公”之“子”也,表明他是某位“公”的儿子。齐桓公是齐僖公的儿子,当然的确是位“公子”。在齐国,称一句“公子小白”,不会有别的可能,所以这个“姓”、“氏”,是没有必要放到“名”的前面的。比他地位低下的人称呼他,在他还不是国君的时候,大约也只能尊称一声“公子”,在他成为国君之后,就要用国君的称呼来称呼他,而外人也就只能称呼他“齐侯”了(齐国是侯爵)。直呼其名是很鲁莽的,是没有教养的行为。

那么说到这里,齐桓公到底是叫“姜小白”还是“吕小白”呢?都不是。他就是齐国的“公子小白”,姓姜,氏吕,生前是齐国的“公子”、“齐侯”,死后以他的谥号行世,就叫“齐桓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