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的疫情,很多人对“韬光养晦”战略有了新的认识,也逐步接受它应当成为我们国家的长远战略,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韬光养晦是阴谋还是阳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韬光养晦是阴谋还是阳谋(谈谈韬光养晦战略)

韬光养晦是阴谋还是阳谋

经过三年的疫情,很多人对“韬光养晦”战略有了新的认识,也逐步接受它应当成为我们国家的长远战略。

“韬光养晦”战略是当年苏联解体后根据邓小平同志的一次谈话概括而成,即:“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这个战略的具体含义就是 “埋头苦干,决不当头”,不图虚名,不接苏联留下的社会主义大旗。这是极富远见的策略,是从我们现代化建设需要和自身实力出发的务实之举。

应该承认,“韬光养晦”战略也是弱者成长过程中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使弱小者在应对各种危机时,能更好的平衡长远利益和短期隐忍。在当时来说,就是不过早走向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对抗中去,争取一个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环境和发展窗口期。

由于“韬光养晦”是弱者生存之道,有些人就片面的认为它是示弱,退让,是缺乏斗争精神。殊不知斗争精神也要出于务实而不是蛮干。只图一时之快的网红英雄主义精神与当年的义和团有什么区别?只会打乱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使国家再一次陷入困境。

我们应该庆幸和感谢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他们在正确的判断当时的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坚持贯彻这一战略,尤其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实现了一个时期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才有了今天雄厚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韬光养晦” 战略的重要意义。今天看来,这一战略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它应该成为贯彻始终的长期国家战略。尤其在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应时刻把握这一战略。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坚持这一战略,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头的事,埋头实干搞好自己的经济建设,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实现。多一些实事求是,刻苦专研,少一些盲目自信,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才能大幅提高,民族振兴才能真正有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