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情绪管理,人们经常会进入一个误区,觉得坏情绪发泄发泄就好了,比如和朋友吐吐槽,喝酒吃串,刷卡购物。可往往,没过多久,这种坏情绪又会跑出来,生活如同一个恶性循环。

人为什么会陷入到恶循环中?原因其实很简单,发泄只能处理一时的表面问题,但是住在我们内心的“情绪化小孩”依然得不到治愈,一有刺激触动,它就会又哭又闹,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发掘“情绪化小孩”的存在,因为它存在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常常被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反应。

比如,如果有人突然打了你一巴掌,你觉得生气,感觉自己被侵犯了,这是正常反应。但如果,一个和你关系很好的人和你擦肩而过却没理你,你就勃然大怒,那很有可能是情绪化小孩被触动了。

而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情绪化小孩”,却在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身上被放大,他敏感,暴躁,冲动,任性。

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情绪化小孩”对我们自身以及身边人造成的伤害。如果不早点认识我们自身的“情绪化小孩”,那么我们就会一直受到它影响,甚至失去对命运的掌控。

哪吒唱我命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1)

01“情绪化小孩”是什么,它长什么样?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时,好评如潮,很多人都到电影院里二刷、三刷,甚至每次都会哭红了眼睛。其实,很多人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因为在哪吒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而哪吒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让很多人都感觉到了震撼。

从令周围人恐惧,到拯救世人,哪吒经历了一系列情绪的变化。而让他发生最大改变的,莫过于知道了父亲对他的付出,让他拥抱了内心的“情绪化小孩”,不再任性。即使是一个“魔丸”也重新掌控了命运。那“情绪化小孩”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意识不到它?

1.情绪化 小孩=“情绪化小孩”

什么叫情绪化小孩呢?在《走出恐惧》这本书中,作者将这个概念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小孩,一个是情绪化。这样的拆分,使“情绪化小孩”的形象,更清晰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情绪化”指的是超出合理限度的敏感,一个情绪特别敏感的人,很容易因为微不足道的事件就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喜怒无常。“情绪化”的出现,往往是突然的,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始料未及。所以,有的人会被周围的人评论说:“这个人很情绪化,别惹他。”

而小孩子呢,他们不会隐藏自己的想法,想哭的时候会哭,没有自控能力,大人所讲的道理很难听进去,幼稚、冲动、任性,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特征,因此会让陪伴他们的人很头痛。

当这两个特点集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敏感、冲动、任性的“情绪化小孩”。可想而知,在生活里,它的威力有多么巨大。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所讲的”退行“,就是”情绪化小孩“在发挥作用。

比如说,在生活里,有些人在遇到挫折或者感觉到焦虑的时候,会突然变得不讲道理,特别孩子气,甚至会暴饮暴食,身边的人的只要一劝说,就会原地爆炸。

我们在某些时刻放弃自己已经学会的比较成熟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回到孩子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化小孩”使我们产生了“退行”的心理防御机制,但是很少有人会在产生情绪的时候,发现“情绪化小孩”的存在,因为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这也使得没有被我们所认知的“情绪化小孩”会更加肆无忌惮。

哪吒唱我命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2)

2.“情绪化小孩”几乎没有任何意识的思考,它经常反应过度

“情绪化小孩”之所以很难被我们发现,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情绪化小孩”的出现都是自动化、习惯性的出现。就像《走出恐惧》一书中,作者所说,在触发事件和反弹行为之间,情绪化小孩几乎没有任何有意识的思考。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情绪爆发总是突然的,甚至没有给李靖夫妇反应的时间。哪吒虽然是“情绪化小孩”的极端表现,但是何尝不是把我们平时不愿意承认的自己被放大。冲动、任性、幼稚、敏感,都在某一瞬间爆发。

在生活里,当我们正常面对一件突发事件时,第一反应是应该寻找解决方案,想好了,再行动。但是“情绪化小孩”不是这么想的,它一刻都不想等,它要立即行动,这也使得“情绪化小孩”一出现,我们的行为就会反应过度,并且带有很强的控制欲。

比如说,丈夫工作一天回家,做完晚饭后,想要妻子刷碗。但是饭后,妻子一直在玩手机。正常的情况下,丈夫会和妻子说:“今天我工作太累了,你记得刷碗。”但是一个被“情绪化小孩”控制的丈夫,会怒气冲冲地说:“我上一天班这么辛苦,饭都给你做好了,你刷个碗不行啊。”丈夫越想越生气,一晚上没给妻子好脸色。

因此,想要判断“情绪化小孩”的出现,可以在产生情绪时,有意识的判断,这和自己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并且意识到“情绪化小孩”出现,会对自己和周围人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当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情绪化小孩”的存在时,我们才能和它进行良好的相处。

哪吒唱我命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3)

02“情绪化小孩”为什么会产生?

1.从“黑洞理论”理解,原始需求没被满足,“情绪化小孩”会喊饿

天文学上的黑洞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吸引力,会吞噬其他物质。心理学家阿玛斯就据此提出了一个“黑洞理论”,他认为,如果小时候我们的一些原始需求没有被满足,内心也会形成像黑洞一样的坑洞,就像你有一个吃不饱的肚子,无时无刻不在喊着“我好饿”。

而情绪化小孩很多时候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的原始需求没有被满足。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原始需求包括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

因此,当这五种需求的其中一种没有被满足,我们心中的“情绪化小孩”就会被触动。越是求而不得,“情绪化小孩”越会闹得厉害。

比如说,在工作岗位上和同事意见不合,被领导否定,情绪很低迷。突然很想吃蛋糕,下班后跑了五家店都告诉没有了,就会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倒霉,突然眼泪就流了出来。这个时候,就是“情绪化小孩”出现了。

“情绪化小孩”的产生虽然无声无息,但是往深处去探寻,就会发现有迹可循。《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在小的时候,原本想要和其他小孩一起玩,没有想要伤害周围的人,但是周围人都攻击他,这使得他的尊重需求没有被满足,因此一看到其他的人,哪吒心中的“情绪化小孩”就会被释放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情绪化小孩”很多时候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我们的原始需求没有被满足,“情绪化小孩”就会像没有吃饱的孩子一样哭闹。有时,我们越是控制,情绪反弹的越是厉害,和没有吃饱的小孩子讲道理,怎么会听。

哪吒唱我命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4)

2.“原生家庭”感染同化,父母的行为模式,会被“情绪化小孩”无意识重复

“情绪化小孩”产生的原因,除了原始需求没有被满足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原生家庭,主要是父母。孩子会无意识地重复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不知不觉中被父母感染同化。《走出恐惧》的作者克里希那南达说,感染同化,指的是孩子承接父母负面感受和思考模式的一种现象。

比如,如果父母从不信任陌生人,害怕外面的世界。他们就会经常把外面世界的险恶,人性的恶意告诉孩子,那么孩子长大后就很难和别人建立关系;如果父母经常挑剔孩子,总是说孩子不好,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对自己特别苛刻严厉。

因此,当“情绪化小孩”出现的时候,我们很难意识到它的存在,它可能从小伴随着我们长大,我们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并且父母的行为模式,是我们自小的参照标准,父母在我们的心中,有着与生俱来的权威性,有时我们很难意识到父母的行为是错误的。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不能清晰的认知“情绪化小孩”,也许那些突如其来的情绪,会被我们当成负担。原生家庭的感染同化,是除去原始需求之外,我们最应该了解产生“情绪化小孩”的原因。因为原生家庭伴随了我们的成长,在习惯中被我们忽视。

哪吒唱我命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5)

03如何减少“情绪化小孩”对我们的控制?三个方法拿回人生掌控权

我们无法阻止“情绪化小孩”的出现,但是当我们意识到它,并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就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减少它对我们人生的影响。

1.“剥洋葱”式情景触动法,找到被忽视的记忆

“情绪化小孩”有着小孩易受伤的特性,因此,即使一件很小的事情伤害到它,它也会记忆深刻。纽约大学精神科学中心的约瑟夫·勒杜克斯特别指出,人类大脑中的杏,仁核不仅能处理记忆,即使是那些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记忆,也会被记录下来。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许一个小的惊吓,一个小的伤害,也会让“情绪化小孩”记忆深刻。 因此,在《走出恐惧》一书中,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减少“情绪化小孩”对我们的影响,就是留意生活里触动你的情景,从表面现象一层一层地深挖,看看到底过去你经历过哪些伤害。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不想拜师学习,但是母亲问了他一个问题,“其实你心里是想被人们接受的对不对?”小时候的画面,就在哪吒的脑海中徐徐展开,人们不接受他,不让其他小孩和他一起玩,还拿东西砸他。这些伤害,都被储存在了哪吒的“情绪化小孩”里,一有刺激,就会显现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情绪化小孩”发动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情景触动法,去探寻到底是曾经的哪件经历触动了“情绪化小孩”的回忆,当我们对它产生清晰的认识和界定时,我们才能有效的减少它的出现,甚至是治愈它。

哪吒唱我命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6)

2.“别去想那头粉色的大象”,接纳“情绪化小孩”的真实存在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听家长、老师说,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我们情绪都应该是正面积极的。所以,在我们的认知里,我们要避免负面情绪的出现。一旦有不好的情绪产生,我们就会想方设法的驱赶它,可是越是驱赶,它越是强烈。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别去想那头粉色的大象”,测试者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不能去想象屋子里有一头粉色的大象,结果发现很少有人能做到。这就说明,驱赶一个念头只是在不断加深你对它的印象。

因此,我们越想要驱赶“情绪化小孩”,它就会在我们脑海中生根发芽。比如,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心中很难过,虽然告诉自己“没关系”,想要去赶走内心的挫败感。但是越是想驱赶这种难过,越会让自己身陷,导致因为这件挫折,从工作岗位上离开。

当产生“情绪化小孩”产生时,我们不要驱赶它,要意识到刻意的驱赶,反而会使它产生更过激的行为。要接受它,包容它,接受它真实的存在。如果我们可以接纳“情绪化小孩”的产生,其实也是在接纳真实的自己,这也会让我们进一步掌控自己的情绪。

哪吒唱我命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7)

3.清楚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被“情绪化小孩”控制

对于“情绪化小孩”来说,在亲密关系里,它更容易受伤,因为它不懂得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有时候,我们本来想让对方多关心自己,陪伴自己;可表现出来的却是愤怒,甚至是恶语相向。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想要和母亲一起玩,但是每次表达这种想法时,都会语气生硬,态度恶劣。这其实就是哪吒的“情绪化小孩”在闹脾气。而哪吒的母亲,却清晰的认识到了这只是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产生的情绪,在每次哪吒拒绝后,都找到更好的方式和他沟通。

影片的最后,哪吒也在父母的爱与包容下,拥抱了内心的“情绪化小孩”,不再把怒火发泄在普通人的身上,并凭一己之力拯救了他们。

如果哪吒从小便清晰的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行为一定会得到更好的理解。在哪吒的身上,“情绪化小孩”被放大,却也让我们产生了更深的认知。

因此,当我们愿意以平和的方式,和对方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对方理解我们产生情绪的原因,情绪化小孩才会失去控制我们的力量。我们才会重新拿回人生的掌控权,不被“情绪化小孩”所控制,在人生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写在最后: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中,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喊出了很成年人未敢说出口的心声。虽然我们也曾想掌控自己的人生,可总是感慨能力不足,家世不好。但即使我们有着过人的能力、家世,可自身的情绪总是出问题,那也无法掌控人生。

情绪的问题,不应该被我们所忽视,它不是掌控人生的选择项,而是必选项。在情绪中,除了我们正常产生的情绪,“情绪化小孩”更需要被我们重视,因为它常常会让我们产生反常的行为,却不自知。因此,这篇文章中我通过哪吒,这一个把“情绪化小孩”放大的人物,介绍了“情绪化小孩”的样子,产生原因,以及减少它出现的三个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