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从“柠檬黄”到“抗疫白”,来自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平均年龄60岁的公共文明引导员主动报名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说起初衷,他们中很多人表示:“社区的这些孩子太让人心疼了,有时候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觉。我们得去帮帮他们。”

引导员报名参与社区抗疫工作

闫翠清是十八里店公共文明引导员中队副中队长,没有疫情的时候,每天清晨,她穿上柠檬黄外套、戴上小黄帽、拿上小红旗到车站维持秩序。4月23日清晨,当她准备出门时,发现小区受疫情影响被临时管控了。她赶紧拿出手机,文明引导员微信群有不少伙伴都已经被临时管控在小区,不能出门。“闫姐,怎么办?”“闫姐,我被封在小区了。”闫翠清回忆说:“刚开始大家有些害怕,小区怎么突然就封了呢?”闫翠清一边安慰同伴,一边向社区了解情况。

与此同时,社区的防疫工作迅速展开。社区工作人员数量有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忙得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闫翠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社区的这些孩子们太累了,看着让人心疼。”闫翠清的儿子也在社区抗疫一线,她深知社区工作者的不易。

抗疫一线那一抹鲜艳的志愿红(从柠檬黄到)(1)

闫翠清(左)在社区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十八里店乡人民政府供图

与此同时,文明引导员微信群中,大家正在讨论着一个重要的决定:“哪里需要志愿者,我报名!”“算我一个。”“我也报名当志愿者,为社区出份力。”闫翠清说:“大家都特别积极,都想为抗疫出份力。”闫翠清就大家的想法和社区进行了沟通,受到了社区的欢迎:“没问题,欢迎大家加入志愿者队伍。”4月23日,闫翠清和伙伴们脱下柠檬黄外套,穿上“大白服”,成为了一名在社区内的抗疫志愿者。

耐心解释 做好居民服务工作

早上六点多出发,晚上八九点回家,长时间站着工作对于平均年龄60岁的“奶奶”级志愿者来说并非易事。

今年66岁的于淑琴是志愿者队伍中的年长者,她告诉新京报记者:“说不累那是不可能的,虽然平时当引导员,但不会站那么长时间。”而且在疫情防控期间,于淑琴要做的解释工作更多了,“比如说这健康宝弹窗,有的居民不理解,我们就得耐心地跟大伙儿解释政策,下一步怎么测核酸、去哪儿测、测几次,这些都得说明白。”于淑琴说,解释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别人跟咱急,咱自己不能急,要不这工作就没法开展了。等我们把道理说明白,大伙儿也就都理解了。”

闫翠清也向记者举例说,解答居民健康宝弹窗问题,非常需要志愿者的耐心。她说:“这时候我们得帮助居民回忆,他去过哪里、什么时候去的等,这事挺费精神和精力。不过当我们帮助居民捋清思路之后,看到大家的疑虑得到解除,我们再辛苦都没有关系。”

记者了解到,十八里店公共文明引导员曾被评为“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从站台走进社区,这不是引导员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2020年疫情之初,全体引导员写了请愿书,主动参与到村(社区)的防疫工作中,并在第一时间捐款助力抗疫工作。

编辑 陈静

校对 张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