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

云纳君【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2)

1919年,日本殖民时期。

朝鲜半岛,电影文化萌芽生长。可似乎,在殖民主义文化与武力压迫等多重影响下。它生下来便是个“畸形儿”——

丧失主权后的,不明的民族身份主体,模糊的文化认同。

电影只能够在夹缝中得以生存。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3)

1945年,日本投降。

这是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是朝鲜半岛人民的胜利,也是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的胜利。

人们在废墟中倒塌,却也在废墟上建起希望。

朝鲜半岛的电影似乎好像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4)

1950年,南北战争爆发。

小国无外交,曾看到希望曙光的朝鲜半岛电影再度遭到了停滞与撕裂,1953年7月27日的一纸《朝鲜停战协议》,以“三八线”为标准划分而治,从此分裂为两个国家。

  1. 北朝鲜的封闭神秘
  2. 南朝鲜的无助压抑

在白昼的光耀洒满在大地之前,黑暗总是如此的漫长。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5)

八十年过去了,仍然遥望对峙。

但是南朝鲜(韩国)的电影却从未停止过对“南北朝鲜”统一的民族心愿。

在影像的空间内,统一的不同“方式”也随着浪潮而涌动。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6)

敌对到同盟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7)

早期的韩国电影,还不是自由的文娱产物,它有些类似于“样板戏”,电影的剧情与设定从上而下都都有着浓烈的意识形态与舆论宣传的教义功能

在早期的韩国电影中,北朝鲜人物被塑造的电影人设,通常是阴险的战争发动者的反派形象,他们残酷,残暴,泯灭人性。

随着韩国电影从封闭走向开放之后,刻板化的电影形象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在造型上也没有特意把他们渲染的肮脏,夸张在,或者极度恐怖。

在韩国的电影中,南北朝鲜的人民的塑造越来越偏向一种“融通”的共识,即人民不过是这场权力游戏的牺牲者与被玩弄的筹码。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8)

在《向着炮火》中,借以北韩士兵在死亡前,对母亲与家的最后悼念,让男主角韩国大兵意识到,原来北朝鲜士兵从来就不是宣传单上的那个“头上长着角的怪兽”。

在《欢迎来到东莫村》中,借以虚构的三位北朝鲜军人的身份,让电影的角色们崛起了“分裂的对立”,并以“家”与“血缘”的纽带取代了“解放”的理念。

在《高地战》中,借以焦灼数年,不断互换的阵地的南北士兵的疲惫与黑色幽默,来表达士兵活下去的信念以及被作为被博弈旗子的无可奈何。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9)

它把士兵们都放到了一个“被博弈”的旗子的位置上,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有将领级别或者更大格局的电影设定出现。

毕竟,相比起统帅的原罪与战争的罪。平凡的老百姓可以选择参战或者参战,又或者被迫参战,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闯入这场战斗,当个体参与进去的时候,便已经失去了选择。

在失去选择之后,他们的牺牲似乎也早已经是这场悲剧性的注定。但死亡往往是最具毁灭与共振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些士兵的离开,才能够让人们明白“反战”的重要与活着的意义。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0)

不过有个问题值得注意,韩国电影的确是在新世纪以来,在“南北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它依旧遗有刻板的印象,只不过与早期“机械式”的刻板不同的是,如今的韩国电影刻画的是北方的群体性的残暴,而个体却是温暖与丰富的。

  1. 在《R2B:返回基地》中,是北朝鲜士兵空袭了首尔。
  2. 在《延坪海战》中,原本韩国大兵的美好生活,是被北朝鲜的舰艇一炮打破的。
  3. 在《太极旗飘扬》中,狂热的韩国大兵,是家人被北大兵伤害的愤怒。

韩国电影人把北朝鲜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一种“小人物”的悲剧性时,避免了“历史的真相”是与“形态的问题”,但也终究还陷入到了一种“自我”的陷阱怪圈中。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1)

被同化的“北方人”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2)

这种“自我”的陷阱在近年来的韩国谍战片中达到了高潮。

尤其是在2017年的《铁雨》以及2018年的《特工》,虽然我们不能够去否定,导演的确给观众们交出了一副完美的浪漫主义的喜剧故事,不安稳与渴望和平的情绪始终牵扯观众的心。

可在其本质上,电影中“来自北方”的人在不断被“南方”所同化。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3)

在《特工》里边,李星民所饰演的李明云,他本质善良,盼望改革,期望幸福,虽有痛恨但却从未有过抱怨,他热爱自己的出生的那个地方。

在《柏林》里边,河正宇所饰演的河正宇,他的忠诚变成了权力的附庸,被玩弄被抛弃,这让他最终抛弃了忠诚独自走向了复仇之路,似乎那面被推倒的“柏林墙”并不存在。

在《间谍爸爸》里边,隐藏了14年的间谍老爸,为了爸爸这个身份,又放弃了“间谍”的身份。

至于这些来自“北方的人们”之所以会同化,恰恰是因为"物质差异”带来的落差感始终笼罩着他们并迫使他们做出改变。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4)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韩国电影里边,即便是对来自北方的个体有了关怀,却依旧还是避免不了对北方的生活有着某种神秘主义的想象与抵抗的情节。

去形态化,本身就是一种形态。在韩国电影把镜头对准的是个体的同事,群体的领导者本身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批判或者被抵制的对象。毕竟,只有找到拦路人,“情感”的催化剂才能够发酵。

而在情感发酵之后,“北方人”也就顺理成章的融入了“南方人”的非传统的民族化价值观念。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5)

因此在“韩国电影”里边,尽管有着“南北问题”形式的电影,但是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试图去提出完整的“国家概念”,大部分的导演都是在用“民族化”的情感元素去掩盖着失序的一体。

这并非是导演不明白这些问题,而是导演明白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给出期待答案的曲折性,即便南北隶属同一文化根源,但却在后来的不断演变中,如塞缪尔在《文明的冲突》所言:

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即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人民被分离,却也在一起。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6)

荒诞且浪漫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7)

朝鲜的历史上,本身就是一部充满的外来威胁与侵略的历史。

往远处走,它的北方有游牧民族建立的蒙古与匈奴,而南方又有着古老的封建大帝国的震慑,

往近处走又曾无数次遭到倭寇的侵扰与侵略,统治者也曾三番五次的妥协或者屈服于他人,可在民间站出来抵抗侵略的英雄们又被无数次荒诞无稽的“野史”所夸大,但又被民间所狂热追捧。

特殊的历史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性,一方面,他们抵抗外敌,坚持民族的独立性,另一方,却又渴望得到世界的认可,有着大国的情结。

分裂后的南朝鲜,在经历了江汉奇迹之后,又放大了这种特殊的民族性。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8)

这就使得韩国电影在形式上,即便有了刻板印象的设置,比如,把北方塑造成善良,有个性,淳朴的普世优点,把南方则塑造成受到资本主义的侵蚀带来的某给阴面。

但是这些刻板印象就像荒诞无稽且被夸张的民间神话一样,它能够激发起人们之间的共鸣,它能够让南方人的人被北方的温暖所感动,也让北方人因南方自由而抱有期待。

有些多韩国战争片,是有着不少批判性的内容,但本质并不是背离与反抗,而是一种软性并且寄予伦理的顺从,并在商业化的包裹下变成了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商品,但娱乐,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19)

普通的人们并不懂那些什么主义与大道理,只是简单的追寻自己所认同的善与恶,而电影所刻画的那些质朴的情感等类型元素是迎合了观众的潜在欲望,但与此同时却也强化了民族认同感的促进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即便电影依旧存有着“自我”的情节在里边,但是它依旧在努力找到血缘所连接的免民族利益,在变化莫测的世界舞台上,试图在用民族的力量去克服分裂带来的痛苦与离散。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20)

但浪漫主义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臆想之中截然而至的答案,也永远只是是一种幻觉。

电影在历史叙述应当回归真实的叙事,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客观的站到他人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试图去理解对方,也只有这样所构造的“集体记忆”才是真实的才值得被记录与理解。

如果韩国电影的“南北情怀”永远只是停留在一种浪漫主义的自我情绪之中,那么终有一天那股凝聚着民族力量的缆绳也会因为被“过度消费”而断裂。

情怀,也终究只是自我感动。#影视杂淡#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21)

韩国 朝鲜 电影(韩国电影的朝鲜)(22)

本文是作者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