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

Art陈琦按:

2014年王岩在美院做访问学者,跟我学习水印木刻。他有极强的造型能力和旺盛的创作欲,因此,当他掌握了水印木刻技术流程和基本技术后,便创作了一批水印木刻作品。当时我对这些作品看法较为复杂,作品有很强的个人语言特征,但作品的内在文化气质并没有变,仅是换了一种印制技术方法罢了,当时我想,或许这就是地域文化差异。访学结束后,王岩似乎没再做出新的水印作品,他是否真的喜欢水印?懂得水印内在精粹,我心里没有把握。但我没想到,后来在东京与他意外相遇叮嘱的几句话会对他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我让他在留学期间仔细观察日本如何对待自己传统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立场。也许他在异乡亲身经历的文化体验被任何说教更有说服力,这便有了我们后来再次的学术交集和相遇。

这封信并非私件,而是艺术家以书信为载体的道白。王岩不仅讲述了自己对于水印版画再认识的过程,同时也介绍了自己在水印版画重大题材上的创作过程,其用情至深,叙述之详对我们同道皆有启示。主题性美术创作并非我们脑海中刻板单一印象,它既有宏大史实性描绘,同时也有对普通人生活的观照,并从中表现时代格局和人性光辉。

王岩的《宝船》以全景式构图给我们展现了运河水上人家的生活常态。画面色彩明妍,人物和场景刻画的细致生动,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生活情趣。我相信这件作品的创作对他具有重要作用,正如他自己所言:“好的作品一定是真诚、真实、有温度,想获得这一切,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是不可能做到的,完成美术史上的那些经典作品的艺术家,一定是热爱生活,对社会的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我期待王岩创作出更多的水印版画作品。

——陈琦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

尊敬的陈老师:

您好!

今天很高兴!一个原因是去年在参加水印版画重大题材人才培养项目时创作的《宝船》终于印出­­了一张比较满意的成品;还有一个原因是把作品发给老师,得到了您的肯定:“你的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特点了。”这是学习水印木刻版画以来受到的最高的褒奖!人之不惑,以为能够做到不以物喜,可这一句鼓励却又使我幸福难眠。藉由此感怀,激动之余写下这封长信,回顾学习水印版画的历程,立定以水印版画为关怀社会、家国之志向,更要重启我的水印创作之路。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4)

我的第一次幅水印版画《杀鱼》为复制本人丝网版画作品 20×25cm 2014年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5)

返回家乡后2015--2016为吉林省某博物馆制作一套八幅水印木版年画《关东八大怪》25×35×8cm

从2014年作为访问学者拜在老师门下,正式学习水印木刻版画至今时间也不算短了,但却始终游离,不能投入。回想2015年底从北京返乡,与老师道别之时口中应和:“回去之后一定好好做水印,让它在东北开花结果。”心里却暗生疑窦,水印版画真的适合自己么?回到工作单位后我尝试开设水印木刻版画课程,极力推广水印版画,惭愧的是自己的水印创作却几乎没有,于是与您联络也渐少。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6)

第六幅水印版画《冬》144×65cm 水印木刻 2014年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7)

第七幅水印版画《未知未来》144×65cm 水印木刻 2015年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8)

第八幅水印版画《我抬起我的头》200×80cm 水印木刻 2015年

再次与您见面已经是两年以后东京都美术馆的偶遇。那时候我得到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正在日本求学,他乡生活的孤独感让时间变长,主业之余的时间大都流连在东京各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与老师再次相见让我兴奋不已,急切的述说了在他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临别您的叮嘱记忆犹新:“日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比较全面和完整。尤其是日本的现代木版画既比较完成继承传统而且还有大胆的突破,你一定要关注这些,它会对你认知、理解、中国水印木刻的价值有重要的意义。”我遵照老师的叮嘱在余下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去学习和研究日本的木刻版画。回国前我已经完全理解了老师叮嘱,找到为什么要学习研究中国水印木刻版画的答案。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9)

2017年10月我与陈琦老师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偶遇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0)

在(足利)アダチ传统木版画工房学习浮世绘

其实在与国外艺术家进行艺术交流和碰撞中,要想做到对等,必须要拿出带本民族特点和独有的东西,而在版画中,水印木刻版画正扮演着这个角色。日本文化从古至今受中华文明影响,版画也不例外,隋唐时期,雕版印刷传到日本,日本江户时代受中国彩色套印技术的影响诞生了影响世界美术史的浮世绘,也使得西方世界广泛误解水性颜料印制木版画的发明国是日本。

在日本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对日本的各大艺术院校版画系木版工房、著名的浮世绘工房和‍木版工房、著名的木版画家个人工作室十余处进行了考察学习,对比内水印木刻版画的发展现状,作为来至印刷术和版画的发明国的我,不禁汗颜。我作为版画老师,既是创作者也是传播者,有义务也有愿望在中国水印木刻版画方面做深入的研究,由此暗下决心余生与此相伴。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1)

与日本青年水印木刻版画家交流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2)

访问日本水印木刻版画大家河内成幸个人工作室

时间如流水,回国已经一年有余,直至您刚刚对我评价,我才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从此我可以坦然面对水印木刻,不再推诿是个新手。您提议让我试着写一写关于《宝船》创作过程,我自知学识浅薄,承蒙老师信任,我就攒鸡毛凑胆子,认真写一篇流水账。为什么是一篇流水帐呢?

我想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不能完全的展现水印版画重大题材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的全部细节过程,也不能体现宝船创作过程对我个人创作生涯的意义。总体来说,这幅作品创作的过程,也是我参加这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学习过程,同时验证了从学画开始就听老前辈说的一句话“艺术创作犹如怀孕生娃儿。”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3)

开班仪式

那我就从头说起。去年夏末收到“国家艺术基金”水印版画重大题材人才培养项目的录取通知,激动之余,“水印版画”“重大题材”这两个关键词开始在我脑海里打转,也想多做些培训前的准备,但在翻阅一些相关材料后发现之前并没有什么经验可寻。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2019年10月中旬,15名学员汇聚到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迎来了开班仪式。出席开幕式的大咖名师,哪个不是我少年时期在书本上就早已熟悉的艺术家,各位老师的发言有激昂慷慨、有谆谆教导、有殷切期望。

此时我才理解“重大题材”这个词和含义,原来古今中外重大题材的美术创作一直都有,只是对它们的认识不够,除了耳熟能详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开国大典》油画是重大题材之外,在国外诸如巴黎凯旋门《马赛曲》浮雕、《最后的晚餐》《拿破仑加冕》等也是重大题材;重大题材也不一定就是大场面、大事件,也可以以小见大,吴凡先生的版画《蒲公英》、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蒋兆和的《给爷爷读报》也是重大题材。由此,对重大题材的理解视角开阔了许多。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4)

吴凡《蒲公英》34.6×16.3cm 水印木刻 1959年

前两周的理论课可以用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来形容,殷双喜、刘礼宾等老师都是央美乃至全国艺术理论学术权威,着实让我受益匪浅,也渐渐的开始理解了大题材创作的意义、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我想用上课时笔记本上的一句话来概括重大题材创作的意义再好不过:“用绘画或记录或再现历史或现实,从文化历史各个角度来看都是有重要的价值的,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增强,带有中国符号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也变得十分重要,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水印版画与表现时代精神的重大题材创作结合在一起,一定会对加强软实力,向世界介绍我们新时代发展的伟大成就起到重要作用。”歌颂时代,表现劳动者,成为我的创作方向。

我清晰的记得10月25日,您第一次看我们的选题与草稿。因为马上要去扬州考察运河,我想先拟定一个与运河有关的题材,这样可能会让考察变的非常有意义,在突击性的阅读几本关于运河的书后,我自以为是的做了第一个草图方案“运河纤夫”。没想到您听了之后,直接否定我的纤夫方案,为什么呢?我上段就说确定了歌颂时代现实题材,但现实是运河上的运输船都是有动力的,根本没纤夫。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不是说着玩的,做现实题材创作,没有深入生活不可能创作出感人作品。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5)

关于运河纤夫的构图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6)

关于运河纤夫的构图

10月27日,我们踏上开往扬州的高铁,这是我是第一次去扬州,也从未去过江南,“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炒饭”,勾勒出了我没来扬州之前的扬州印象。东北出生东北长大的我,对于江南的理解绝对称的上是梦幻。六个多小时的高铁我一刻也没有合眼,透过车窗,仿佛看电影一样注视着情节的变化,过了长江就进入影片的高潮,一切景象陌生又熟悉,平原上的水田,远处的南方民居,寂静的炊烟,像极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景象。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7)

扬州写生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8)

扬州写生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19)

扬州写生

考察第五天,我们一行来到高邮。在连接运河与高邮湖的小船闸,结识了船老大陈忠顺一家。在没有认识他们之前,我对运河理解是概念化的,无论有多少文字介绍,无论有多少美丽的景观也无法和我连接起来。之前对运河货船或者说运河人家的印象是有一点铺垫的,头一天在考察邵伯船闸时已经见识货船的壮美,像您说的那样 “就像一只老龟驮着青绿山水”,虽然这句话为我创作《宝船》埋下了伏笔,但是要说我创作这幅作品的原动力,却是来自我和陈老大夫妇的谈话,这一席谈话是让我感动的,是鲜活的,是有温度的。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0)

与陈老师和同学在邵伯船闸考察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1)

运河上的货船

傍晚时分,夕阳洒下的晚霞铺满了整个高邮湖,陈老大的船正准备停在灯塔下面等待过闸的小码头上。陈老大夫妇面相朴实和善,也很腼腆,聊天过程中,陈老大脚踏着船邦,眼睛一直注视着远方,陈妻脸上总是泛着羞涩的笑容。老陈夫妇都生于船上,是的,就是在船上出生,当然他们的父辈、祖辈都一样。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2)

高邮船闸与陈老大一家相遇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船运这个职业的?”“我打记事时起就在船上帮爸爸妈妈干活了,祖辈都是干这一行的……”

“那您老家是哪的?”“我们都是生活在船上,没有家,岸上没有房子。听爷爷说老家是山东的,我结婚都是在船上的!”

“您和大哥是怎么认识的?”“我们小的时候就认识,就是在船上认识的,是地呀,我们爸妈都是跑船的!”

其实听完陈妻用略带苏北口音的回答,我已经可以在脑海里营造出一个世界:在船上出生、长大,在船上生活、工作,船是家,运河就是世界。过去的他们与现代社会隔绝,他们这一代都没有上过岸,也没有受过教育,即使识字也不过是因为工作所需。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3)

陈老大夫妇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4)

陈老大夫妇

“我们是要死也要在船上的,上岸了什么也不认识,不会开车,也不会做工。现在国家对船运业也有了比较正规的管理,到六十岁开船的驾驶证就强制失效了,其实我们是迟早要上岸的……”

“那孩子呢?孩子还做这一行吗?”

“孩子不再做这行了,没前途,老大在南方打工,小女儿在扬州读书……”

与陈老大的对话中,虽然他用了玩笑的口吻,但我觉得似乎有些意味深长。其实我也在想,未来的运河航运是什么样的,运河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运输还是南水北调,因运河而生的后代会去创造运河未来的历史。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5)

陈老大货船细节

我们有幸来到船舱,虽然是运输船,但非常整洁——除了中间巨大的货舱外,船头有驾驶舱,船尾是生活空间,有卧室、厨房、客厅、陈设与现代家庭相似,只是略显过时,客厅的墙壁上挂着家族相片,透过相片,我也在想象着他们过去的生活;这里还摆满了女主人精心栽培的各种花卉,争奇斗艳。陈老大趁着等待过闸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到岸上买点柴米油盐,女主人在准备晚饭,这是多么朴实和谐的水上人家的生活景象!回去的路上我和晓淼不约而同的说出三个词:男人、女人、水上人。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6)

陈老大货船内部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7)

陈老大货船细节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8)

告别陈老大夫妇

描述这么多,其实我是想与您分享这些动人的场景,我想您就知道这次考察对我有多重要了,诚如您所说:“好的作品一定是真诚、真实、有温度,想获得这一切,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是不可能做到的,完成美术史上的那些经典作品的艺术家,一定是热爱生活,对社会的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到这里,我想我已经有了想去歌颂、要去表现的题材。

接下来的创作还是充满着艰辛,一次一次的看稿,一次一次的改稿,像极了生物进化,这从我确定主题、题目、题材、内容后的6次改稿中可以完整体现。从扬州回来还剩下一个月多一点的创作时间,而我们需要确定题目、完成草稿、修改调整、确定正稿,再分版雕刻,印刷完成,任务极其艰巨。这个过程中要感谢在创作阶段给予指导的—马刚老师、周吉荣老师、杨宏伟老师、李晓林老师、王华祥老师。

这几位老师在重大题材创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每一位给出的建议,都对作品的最终呈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印版画重大题材培养项目,是对未来真正的承担重大创作的一次演习,这是老师您反复强调的,也真心的希望未来能真正的承担一次重大题材创作,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当代艺术工作者。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29)

《宝船》1稿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0)

《宝船》2稿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1)

《宝船》3稿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2)

《宝船》4稿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3)

《宝船》5稿

虽然之前在北京经常相见,但始终没有沉下心仔细的阐述一下这次创作,就借此机会给您全面的介绍一下《宝船》吧。“宝船”的船体外形素材取自在邵伯一号船闸过闸时的一艘运输焦炭从济宁去上海的货船,船上的货物最终通过上海港运往海外。作品命名“宝船”,取自郑和下西洋时所使用的最大船型的名字,不言而喻,郑和下西洋,“宝船”满载着中国的特产与中华文明,把东西方文化的经济交流的要道--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高潮。

运河把内地的货物运到海港再到世界各地,这不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2013年由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两千多年历史的运河,两千多年的运河航运仍然为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默默的做着贡献。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4)

《宝船》第一次试印

“宝船”的人文素材取自我上面提到的陈忠顺一家,我在船上画了八个人物和一条狗,他们是四世同堂的以船为生、以船为家的大家族。表现的是货船刚刚进第一道闸门时的情景,弟弟站在货物的最高处瞭望,观察限高点,哥哥在驾驶仓棚顶观察船邦与闸壁的距离,嫂子在船头持绳准备固定货船,侄子穿着救生衣在舱门前叫着“妈妈,妈妈”。爸爸妈妈在检查货物的绑带,小白在妈妈的脚边乱串,奶奶在船尾的客厅门前唤“小白”,爷爷坐在棚下一边乘凉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国家大事。这是这是水上人家的日常,也是亿万中国人生活的平静与祥和。

关于造型与色彩,看我这幅画是不是有十分亲近的感觉?因为这是个积极向上的题材,我在造型和色彩上也是有所考虑的:造型尽量扁平化,以线条表现为主,透视采用上方45度角俯视的视角的表现,削弱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概念,类似我们定义的散点透视。首先这符合我们国人的观看习惯,另外就是尽最大展现货船的细节,以此传达我所想要“温度”

同学打趣说我画的是货船的说明书图纸。再说色彩,近年来水印木刻版画的风格与色彩由老师领衔,黑白成了流行调,黑白很中国,也符合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我也十分推崇。而放弃黑白,而选择鲜艳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色彩体系,实为题材所考虑,这一点也得到了您的认同,题材、造型与色彩的统一,尽我所能的去创作一幅我所认为的有温度的、以小见大的重大题材水印版画作品。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5)

雕版中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6)

印刷中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7)

印刷所用的颜料

本来定的是做一个三联的作品,表现在邵伯船闸三艘载着不同货物,首尾相连的货船过闸的情景,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在课程内实现。在您的鼓励下我想该马上启动另外两艘船的创作,也可以把现在取得了一点经验确立起来。疫情还没完全退去,学校也没有复课,这也给我时间和条件把另外两艘完成,到时一定给您过目指正。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8)

王岩《宝船》水印木刻 100×200cm 2020年

我想不久的将来,中国水印木刻版画必将成为国际艺术语言,到那时候,我们不会再去强调民族性,也就有了真正的自信。就像您在威尼斯上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在这种顶级的艺术展会上,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谁向谁学习,我更愿意是说他是一个开放的国际的舞台,在这个舞台,其实我们更多的去展现发我们自己的艺术,展现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关注点以及我们的艺术表达方式。”

就在刚才与您交谈后,我就把这件作品的图片发了朋友圈,打了两个字“起航”,我想意义不言而喻——我要以此时此刻作为起点重新开启我的水印之路。老师近年来把推广水印木刻版画为己任的大我精神,是十分让人钦佩的,薪火相传,我辈也必将不懈努力助之!

此致

敬礼

学生王岩

2020年5月8日夜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39)

关于作者

王岩,生于1980年,吉林白山人,1999年至2003年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硕士研究生,2014年至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2017年至2018年多摩美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于吉林艺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马版画工房创始人。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40)

艺术家王岩

本文系“Art陈琦”微信公众号特色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岩替兄弟给工程款(王岩宝船与一封信)(41)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