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榆次自动门厂,根是沁源三线厂

刘如恩

1965年开始的三线建设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投入之多、行动之快,在我国建设史上是空前的。仅以上海为例,就搬迁了三百多个工厂,其中大部分是国防军工、基础工业和短线产品。当时的知识青年、复转军人、大学毕业生、技术工人,纷纷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抱着为三线建设“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巨大奉献精神,打起背包,远离条件优越的城市,跋山涉水,来到深山峡谷,风餐露宿地投入到艰苦的三线生产建设中。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

原沁河厂单身职工楼

很快,地处太岳山东麓、四面环山的沁源迎来子一批三线工厂,真就是一批而非一座,共达11个。最早从天津搬来的三个厂,分别叫开源线材厂、天源机械厂、津源机械厂。为保密起见,国家四机部天源厂、津源厂通讯地址分别为沁源县6号信箱和5号信箱。因为信件往来是当时唯一的通讯手段。1970年,天津筹建组人员撤走,两厂的建设被迫移交到山西省电子工业局直管,省电子工业局于是就将两厂正式合并为代号为1013厂的沁河机械厂,通讯地址采用山西省沁源县4号信箱。

原沁河厂家属区

沁河厂下属车间有装配车间、精加工车间、动力车间、精密铸造车间、模具车间等五大车间。主要生产具有频率高、距离远的特点、用于空军部队地面指挥、代号为101的超高频信号发生器和代号为201的数字频率器。

建成后的沁河厂家属区与贤友村庄已连成一片,沿狭长地段一直西上,就看见两沟交汇地段的厂区大门,一进入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围墙、山墙上用红漆写成的“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等大幅标语。置身于机器隆隆的车间,看到热火朝天的场面,叫人振奋不已。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

原沁河厂学校大门

到1978年的八年期间,沁河机械厂凭借它技术力量的雄厚,为军队建设提供精密仪器设备作出了巨大贡献。1978年,沁河机械厂搬迁到郭道,与长虹机械厂合并重组,合并重组后的长虹机械厂,由牛建业担任书记,由吕炳俊担任厂长。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3)

原沁河厂学校教室

代号为1010厂的长虹机械厂是从天津卫东、永昇、新民三厂分离和援建而成的厂,驻扎在郭道村庙家峪沟,国家投资1080万元,职工有600多人,其信箱为山西省沁源县10号信箱。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4)

原长虹厂金工车间

长虹机械厂于1965年驻扎到郭道后,1970年,开始试产军用对讲机和军用步话机。由于长虹厂技术力量薄弱,生产的电台频率仅有15公里,从厂区发射,直线距离还到不了沁源的黄土坡,不达国家发射频率为100公里的标准,直到沁河厂技术权威吕炳俊担任该厂厂长后,才生产出样机,但最终未能得到鉴定。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5)

原长虹厂工艺楼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6)

吕炳俊,河北人,北京广播学院毕业,早在沁河厂生产期间,他就是沁河厂的技术权威、电子全才,负责装配车间及技术攻关,后来牛建业书记调到省电子厅后,曾邀请他到省电子厅工作,但他未答应,以至日后懊悔不已。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7)

三线厂各厂代号,直到1976年,才对外公开。

每天早上六点半,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三线厂的有线高音大喇叭便吹起起床号,当当,叮当……响彻上空,然后开始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伴随着人们起床、吃早饭,上班或上学的过程,最后大喇叭以《运动员进行曲》或《三大纪律八大主义》结束广播。早、中、晚各广播一次。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8)

一到夜晚,大喇叭里面传来女播音员清脆的声音:同志们请注意,今晚7点半演出某某电影,请同志们到时观看。于是大人小孩、家属、农户早早吃过晚饭,纷纷到大礼堂抢占座位,迟去的人只能手提小板凳,尽管此部片子,诸如《地雷战》《地道战》《看不见的战线》《南征北战》《平原枪声》等,可能重复演了多少遍,但人们观看的热情不减,每当银幕上显示八一电影制片厂字样,并伴随金光闪闪的红五星一出现,嘈杂的人群一下变得鸦雀无声。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9)

原沁河厂职工澡堂

在沁源的三线厂整机生产的除沁河厂、长虹厂、卫华厂外,其余厂均生产配件。据统计,从1965年到1980年,国家在困难时期累计为沁源的七个三线厂总投资2亿元。郭道镇是沁源县的第二大镇,五大三线厂的驻扎,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人在这里生产、生活,再加上卫华厂人员的出出进进,给郭道镇乃至沁源带来一片繁荣、繁华景象。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0)

篮球比赛,是沁源传统的体育项目,这得益于一年一度的五一职工篮球比赛。每年一到五一前夕,县城人声鼎沸,红旗商场门口、道路两旁,停满了各厂接送人员的大小车辆,七厂篮球队,加当地化肥厂、化机厂、配件厂、发电厂、沁源中学、沁新煤矿、留神峪煤矿等十几个篮球队的队员,穿着红、黄、蓝、白的运动服,云集县城,各队轮番上阵,总要在县城灯光场(现已修建为太岳宾馆)决一胜负。哪个厂、几号队员、习惯动作,观众都了如指掌,以至于人们纷纷效仿,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开展。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1)

原沁河厂大礼堂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对两百多家三线骨干企业实行了搬迁调整,沁源三线厂,因原材料缺乏、生产成本高、电力供应没有保障、职工思想不稳、技术人员很难发挥作用,逐一迁离。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2)

长虹厂也由沁源搬迁到榆次市,1985年与山西榆次红旗机械厂合并,正式更名为山西电子仪器总厂,隶属于晋中地区重工业局管辖。1997年7月,总厂被榆次市新兴集团兼并。后,担任厂长的王维民被纪委因沁源财产处置进行过查处。这家企业还曾更名为自动门公司,经历了部级、省级、市级、县级企业的层层下放,一路滑坡,最后倒闭,工人纷纷调离、下岗或下海。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3)

天长日久、风吹日晒,大山深处原厂房大部分已变成残垣断壁,房前屋后,蒿草凄凄,经历了由宠儿到弃儿的变迁,它们似在无声的证明,又似在无声的倾诉……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4)

榆次音响材料厂前身是沁源东昇、晋东、人民厂

刘如恩

位于榆次城区蕴华街106号,主管单位为榆次区经信委,挣扎至今的山西音响材料厂前身是什么?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5)

(原人民厂行政办公楼)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要打一仗恶仗”的号召,于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毛泽东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具体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三线指除新疆、西藏之外的中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包含13个省自治区的全部和部分地区。大三线有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属于小三线,有太岳山作天然屏障的沁源,成为较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6)

(原晋东厂工艺楼)

1965年,天津卫东器材厂分离出代号为1018厂的晋东器材厂驻扎到郭道村郝家沟,国家投资960万元,先后征调、招收300余名职工,1971年10月,该厂生产的炭膜电阻、金属膜电阻正式试产成功。其信箱为山西省沁源县8号信箱。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7)

1968年,由天津永昇器材厂分离出代号为1017厂的东昇器材厂,毗邻晋东厂,驻扎到郭道村畅家沟,国家投资1100万元,兴建三年,1972年,该厂生产的电子二极管、三极管正式试产成功。其工人拥有310人,其信箱为山西省沁源县7号信箱。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8)

(原东升厂生产车间)

驻扎在郭道村富汉沟的人民器材厂是从天津新民器材厂分离出来的,其代号为1011厂,于1970年动工修建,投资600万元,于1972年,生产电容器试产成功,其职工有300人,其信箱为山西省沁源县11号信箱。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19)

(原人民厂工字工艺楼)

包括上述三厂,驻扎在沁源的有11个三线厂,除华灯器材厂、解放器材厂因在法中乡选址未建成,天源厂、津源厂合并为沁河机械厂外,完整在沁源的三线厂有7个厂。三线厂各厂代号,直到1976年,才对外公开。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0)

这七个厂分三批招工,职工有三千余名。第一批、第二批徒工都来自山大附中、太原一中、太原五中、太原十五中等学校,这些徒工分批次从咸阳、成都、武汉、天津、北京实习归来后,就分配到了各个厂,这些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干部子弟,来到山大沟深、条件艰苦的沁源后,纷纷调离。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1)

据统计,几年时间,三线厂调出技术人员140人、技术骨干636人,有的压根就没有报到。如1969年招工时,其中就有在太原上学的阎维文,只是他未到晋东器材厂报到。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2)

据统计,从1965年到1980年,国家在困难时期累计为沁源的七个三线厂总投资2亿元,仅在郭道村的五个厂建筑面积就达12万平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6.7万平米,生活建筑面积5.3万平米,总占地面积60万平米,五个厂拥有各种专用中型、大型设备1274台,金属切削设备401台,锻压设备164台,仪器仪表1608台件,载重汽车28辆,吉普车5辆,4吨翻斗车2辆,救护车1辆,以及其它机电设备362台,固定净资产达三千余万元,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3)

(原晋东厂厂房)

郭道镇是沁源县的第二大镇,位于沁源县的中部,五大三线厂的驻扎,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千人在这里生产、生活,再加上工厂人员的出出进进,给郭道镇乃至沁源带来一片繁荣、繁华景象。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4)

在这里文化得到了交融、市场得到了繁荣,农耕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得到了碰撞,青年男女工人五花八门的穿着打扮引领当地的服装主流,普通话一时盛行,郭道粮站领取供应粮的人络绎不绝,郭道百货公司商品琳琅满目,一到礼拜天或赶集、赶会的时期,郭道长途站车水马龙。省城到此线路专设、地委到此线路专设,这在当时十分罕见。郭道街上人群熙熙攘攘,那种繁华程度、文明程度远远超过了沁源县城,以至于外地人都知道有个郭道镇,却不知道沁源地处何方。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5)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历时三个五年计划,投资高达二千亿元的全国三线厂矿,由于选址不当、交通不便、配套设施缺乏、产品成本高、成为国家沉重的包袱。国家实行重大调整,将它们从大山沟里迁出来,整体搬迁到临近的大中城市。到1985年,在沁源的三线厂除卫华厂、开源厂勉强维持生产外,其余各厂相继宣布停产,依靠国家拔亏损款过日子,至1980年底,累计亏损已达二千万元。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6)

(原东昇厂厂房)

1985年,省电子工业局将东昇厂、晋东厂、人民厂合并重组为山西音响材料厂。1987年11月20日,山西音响材料厂搬迁到榆次市。在沁源设分厂。迁到榆次后,该厂隶属于晋中重工业局管辖。

至此,音响厂,走过了一条由城市到三线,再由三线到城市的曲折历程,经历了部级、省级、地级企业的层层下放,一路滑坡,难以生存,工厂被迫转产或倒闭,工人纷纷调离、下岗或下海。

可以说该厂在沁源的时期,就是它的辉煌鼎盛期。

作者:刘如恩,男,生于1962年,沁源县李元镇贤友村人,初中曾就读于沁河机械厂职工子弟学校。现任沁源一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著作有《沁河记忆》等。

从中阳到榆次再到破产,新机厂的故事多

1958年中苏决裂后,中央领导层开始考虑在西部建设后方的战略问题。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影响到中国南部地区。同年8月17日、2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提出了“三线建设”的问题。为了“防备敌人突然袭击”,1965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三线建设”的指示。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7)

毛泽东要求反侵略战争必须把国土防御划分成“三线”:一线是东北地区、沿海各省和沿边的新疆、西藏。三线是云、贵、川、陕、甘、宁、青、豫西、晋中、鄂西、湘西等11个省区,在一、三线之间的地区划分为二线。“三线建设”以国防军工以及配套建设全面铺开。以“备战备荒”为指导思想的“三线建设”一开始就把国家的安全问题放第一位,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和工作上要准备应付最严重的局面,全国进入备战状态,国家计划、行政命令和精神动员同步进行,几百万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三线”转移,一大批工厂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及时内迁,一批批建设物资源源不断地调往三线。“三线建设”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国防建设,前后约15年的时间内,在重工业、国防工业、交通运输等共投入628亿元,占基本建设850亿的74%。

当时国家三线建设的布局和划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份的腹地为小三线。山西省在吕梁山腹地建设的小三线七个国防工业企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省二建第二工程处承担施工的有位于中阳的二厂,对外名称叫“国营山西新建机器厂”,后来军转民,迁回晋中文苑街。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8)

中阳县以其境内有战国中阳邑而得名。车鸣峪景区沟深、谷幽、神秘、壁绝,蜿蜒错杂的林草枝蔓勾连,保留着原始的质朴和恬淡。多种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山谷间百鸟争鸣,群芳吐艳,清流潺潺,夏时尤为凉爽,避暑休闲、疗养、娱乐甚佳。更令人神往的是隐蔽于沟谷间的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国防军工基地——原山西新建机器厂,地下厂房及洞式靶场嵌于石山、隐蔽林间,多年来封锁严密,鲜为人知。当前开发建设的主要项目是:恢复枪弹厂旧址、露餐区、地下厂房及洞式靶场等。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29)

山西新建机器厂系1965年经国务院周总理批示由沈阳五三厂分迁来支援三线建设而创立,主要生产7.62毫米步枪子弹,经过四十年风雨历程,曾经的辉煌成为了历史,只剩下青山依旧,见证了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自1984年军转民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厂连年经济亏损,到1992年亏损总额已达800多万元,负债1100多万元,处于资不抵债,瘫痪倒闭的状态。1991年搬迁,新址为榆次区文苑街433号新建机器厂院内,1995年3月与北理工中兴科技实业公司创立山西安华灭火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研制开发成功气溶胶消防产品的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技术装备,生产规模的气溶胶消防产品专业生产企业。

2006年开始实施破产。晋中市拍卖行于2014年4月6日拍卖了原山西新建机器厂破产资产机器设备及存货、.原山西安华灭火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破产资产机器设备及存货。而后,厂区被开发为金色豪庭小区。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30)

榆次线材,曾有俩名厂

各种钢丝、铁丝、钉子等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榆次人可以自豪的是,咱这儿曾经是全国著名的线材生产基地。

榆次线材企业名气大的有两家,其中原设在沁源的三线厂开源厂搬迁到榆次,与原榆次线材厂合并重组为榆次线材厂,由晋中地区重工业局管理,是国有企业,而另一家企业则是集体企业——二线材厂。

1953年,在唐继泗的领导下,一些自愿加入合作社的从业人员共同组建了“笼床社”。1954年更名为“竹笼合作社”,当时因为发展需要,合作社在大东关买下了69亩地作为建厂用地,后来更名为“榆次市第二线材厂”,后2002年企业改制成改为“山西榆次远大线材制品有限公司”。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31)

远大曾经是很知名的以出口各种钢、铁丝、钉子为主的外向型企业,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一度占据榆次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32)

几经搬迁,厂址原所在榆次东顺城街34号已开发房产,现在榆次修文工业基地东长寿村东500米处,商标为“南阁”牌。年生产能力超8万吨。

二线材厂曾屡经困境,他们原是天津外贸的定点厂家,原材料和产品都由天津包供包销。1984年外贸系统由统营改为自营后,中断了对二线材厂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而企业本身又没有尽快由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在市场调节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生产和经营曾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后来才雄风又振,曾号称国内最大钉丝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同行业首位。

太原30年前有些什么厂(深山里迁来榆次的几个厂)(33)

白春龙这个名字是和一连串的辉煌联系在一起的,工人出身的白春龙,1992年是竞聘担上榆次市第二线材厂长的。现在,他是山西榆次远大线材制品有限公司、海锐五金工业制品有限公司、海锐金属工业制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掌门人。

他说,把企业做大做强,这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最大贡献,远大集团的职工有一千余名,每个职工的背后都有家庭,把企业做好,一千多个家庭就拥有幸福和保障!

,